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阴差阳错,铸成大错 (第1/2页)
李克用先是惊疑不止,半响过后,激愤道:“存信,休得胡说,孝儿怎么可能背叛我?!” 李存信伏在地上,信誓旦旦的道:“孩儿绝不敢在义父面前说半句假话。十三弟自恃功高,对弟兄们傲慢无礼,更是对义父……有所怨怼……” 李克用怒发冲冠,一掌打在太师椅的扶手上,“孝儿对我心怀不满?存信,说下去!” 李存信心中暗喜,李克用是个脾气暴躁之人,容易被激怒,常鲁莽行事。 “义父,十三弟拒不收回兵权,还怪义父供给的粮草不够。他盘踞邢州,暗中培植势力,如此尾大不掉,义父可不得不防。” 李克用长吁一口气,怒色渐消,“原来你说的是这件事啊,此事孝儿的确有过,但最多只能算是违抗军令。等他回到河东后,为父再去教训他。没其他事的话,你先退下吧!” 李存信暗道,看来还是低估了李存孝在义父心中的地位。 于是继续道:“义父可不能养虎为患啊,否则日后就会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十三弟还怨义父没有封他为昭义留后,而是封给了毫无军功的康君立。” “毫无军功?”李克用又变得愤怒起来,“孝儿未免太目中无人了,没有康君立,义父岂能坐上今天的位置?义父欠康君立一个人情,如今报答他的恩德有何不妥?” “义父说的是,可十三弟并不理解义父的良苦用心。不仅如此,他还暗中勾结朱温……” 李克用一掌拍在茶几上,那茶几顿时被震碎,上面的茶壶和茶杯纷纷掉在地上摔碎,砰砰作响。 “存信,你再说一遍!” 李存信双腿吓软,战战兢兢的道:“孩儿、不敢……欺瞒义父,孩儿有十三弟勾结朱温的证据……” “那还不快呈上来!” “是!”李存信从怀里取出几封书信,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递到李克用跟前。 李克用打开信封,一只眼睛圆瞪,脸色慢慢变得铁青,震怒道:“你是从哪弄到这些书信的?” “回禀义父,孩儿去邢州探望十三弟时,恰巧遇见一名奴仆鬼鬼祟祟进入十三弟的书房,片刻过后,又匆忙离开。孩儿顿时起疑,趁十三弟不备,在书房里仔细搜查,竟然发现这些与朱温勾搭的信件。” “这个逆子!”李克用气得牙齿咯咯作响,这些信件有的是朱温写给李存孝的,言辞谦卑委婉,多有缔盟之词。而李存孝写的信件,字迹和口气的确和他本人一模一样,不像是伪造出来的。 李存信暗自得意,但到了这一步,义父仍没打算治李存孝的罪,只是悲伤绝望。 “义父,不知你想过没有,朱温之所以这么快就退兵,让十三弟占领邢州,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结盟。如此一来,无论朱温是否占得昭义,昭义都将不属于义父……” “不要再说了!”李克用只觉头痛欲裂,用拳头轻捶脑门,黯然道:“存信,你以我的名义,率领六万将士,去把李存孝抓回来!还有,让那些没有谋反的将士速速回到河东,否则格杀勿论!” 李存信心中大喜,坚定道:“义父放心,孩儿必不辱使命!” —————— 李存信率领六万将士,不日就兵临邢州城下。李存孝有些蒙圈了,四哥前不久才说里应外合,一起对付李克用的,现如今怎么亲自讨伐自己?此时方明白中了李存信的诡计。 李存孝急忙召集属下议事,熊彪、郑秋安也在其中。 李存孝满怀歉意的道:“秋安,都怪我鲁莽,没有听从你的忠谏,还说你是懦弱迂腐的士人。” 当日,李存信来到邢州城慰劳李存孝时,郑秋安就隐约觉得有些蹊跷。后来见李存孝没有交出兵权,并且改回本名“安静思”,才知晓李存孝已有背叛之心,于是言明利弊,横加劝阻。 奈何李存孝被李存信灌了迷魂汤,为了自己的退路着想,没有听从郑秋安的忠告,而是效仿魏晋时期的钟会,退居邢州,日后可自立为王。 郑秋安文质彬彬,一脸祥和,慢悠悠道:“公子年轻气盛,与李大帅赌气,才一时糊涂,行事有所偏差。李大帅既然派兵前来镇压,必是有了公子反叛的证据。”(注:郑秋安原为李存孝家仆,故称之为公子) 李存孝一惊,莫非是那些信件?连忙跑至书房内,却发现朱温写给自己的信件已不知去向,必是被李存信盗去了。不由暗自懊恼,为何没有及时将它们烧毁? 李存孝怏怏不乐的走至议事厅,低喃道:“晚了,一切都晚了!” 熊彪嗓音洪亮粗糙,高声道:“十三太保劳苦功高,李大帅却不顾父子情谊,横加猜忌。大不了我们真的反了,守着邢州城,看他们能把我们怎样!” 郑秋安沉吟道:“不可,城内粮草缺乏,这边的将士又多是李大帅一手栽培出来的,这对我们极为不利。如今最好的出路,就是放弃兵权,及时向李大帅低首认错。” 熊彪反对道:“老郑,你又不是不明白李大帅的脾气,他最厌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