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阴差阳错,铸成大错 (第2/2页)
别人对他不忠了,尤其是他最信任的人。太保前去认错,那不是自投罗网么?” “可是公子并非真的有谋反之心。”郑秋安神情自若,似乎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这一点李大帅或许比我们还清楚,他只是在气头上,才给公子一个下马威。况且他也明白,若是没有公子鞍前马后,他岂能力压群雄,成为最强的一方势力?” 两人为这事争执着,而其他将领为了自己后路着想,大多表示反叛李克用,有的甚至主张投靠朱温。 这也难怪,李克用平日里就暴戾恣睢,这些将领就算投降认罪,也难有好下场。轻者免去官职,重者有牢狱之灾,发配流放。 末了,李存孝叹气道:“此事还须从长计议,且看李存信那边的动静。” 郑秋安素来心如止水,这时却着急道:“公子不可迟疑,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到那时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了。” 李存孝看了看众将官,又是摇头叹息道:“让我好好想想。” 话说李存信派兵围住邢州城后,并不派兵去攻城。郑秋安很明白这一点,李存信是在使用围困之术,一来是切断城里粮草运输途经,二来可以拖延时间,让李存孝“谋反”渐渐变为事实。 眼看城里粮草将尽,李存孝不得不打开城门,率领一队将士与李存信会面。 然而李存信只派了一名普通的将领,以及数百士兵与李存孝会合。那将领极其傲慢无礼,张口就道:“李存孝,你这叛贼,还不束手就擒!” 李存孝大怒:“尔等无名小辈,休得狂妄无礼!” 那将官又是一番言辞侮辱,李存孝怒不可遏,拍马提槊,将那将官打成重伤,双方激斗一场,那将官带着手下落荒而逃。 郑秋安知晓此事后,嗟叹道:“公子自毁退路,引火焚身,终究难逃此劫。” 李存孝出城后,向成德节度使王镕求救。 谁料李克用出兵急攻成德平山,让王镕惶恐不安。王镕孤立无援,只得向李克用求和,献帛五十万匹,并协助晋军攻打邢州。(注:李克用是沙陀族人,晋军也称沙陀军) 李存孝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才回到了邢州城,却又被李克用和王镕围攻。李存孝迫于无奈,出城投降。 李克用呵斥道:“逆子,你可知罪?”说完将一堆信件扔到跪在地上的李存孝身上。 那些都是李存孝与朱温的往来信件,虽然有一些是李存信私下伪造的,但李存孝却没有辩解,也许解释再多也无益,只淡淡说了几句:“如果孩儿真与朱温结盟,他为何见死不救?如果真的与他有勾结,孩儿为何不逃往汴州,而是留在邢州坐以待毙?”(注:汴州城在宣武,朱温的老巢) 李克用略为一惊,渐渐醒转过来,李存孝此言不无道理,难道真的是自己错怪他了? 李存信却趁机道:“义父可不能心慈手软,十三弟目无王法,想自立为王。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李存孝看向李存信,眼中满是凄楚与悲愤,冷冷道:“四哥当真恨我入骨?若不是你从中挑拨离间,我岂会有今天?” “十三弟,你疯啦?”李存信神色慌张,瞋目切齿的道:“你死到临头,也要拉四哥下水么?” 李存孝哈哈大笑,心中逐渐释然,这么多年的拼杀疆场,心早已累了。原本为报答义父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愿穷尽毕生精力,谁料到头来被兄弟算计,被义父怀疑……死又有何惧,不过是一种解脱。世间已无留恋,心若是死了,活着亦不过是一具躯壳。 李存孝笑完过后,脸上异常的平静,在李克用跟前磕了三个响头,“义父,此事由孩儿一人承担,义父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孩儿的那些手下,都是效忠义父的,他们曾劝说孩儿尽早缴械投降,只可惜孩儿一意孤行……” 李克用听出李存孝是为他手下求情,用自己的性命作为交换,怒道:“你就那么想死么?” 李存孝又磕了个响头,“孩儿罪无可恕,求义父成全!” 李克用本是个暴脾气,奈何李存孝性子倔强得很,两人此时像是水火不容,李克用怒叱道:“没出息的东西!来人,李存孝忤逆谋反,五日后处于车裂极刑!” 李存信暗自欣喜,李存孝却是默不作声,微闭双眼,一动也不动。 看着李存孝不动声色、泰然处之的模样,李克用竟生恻隐之心,也为自己情急之下说出的话感到后悔。但心底却想:“只要有人向孝儿求情,我自当顺水推舟,饶了他这一次,让他将功补过。” ———————— 陆凌萧处理完武林各派的事务后,带着夏婉柔北上,前往宣武一带。这日,在酒楼里听到有人在议论。 “你听说没,十三太保举兵谋反,五日后将被处以车裂极刑!” 另一人道:“此事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唉,可惜了,天下第一的猛将就要陨落了。” 陆凌萧惊骇不止,上前连忙问道:“二位兄台,方才你们所言是否可靠属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