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节 汉王召见 (第1/2页)
第一百九十七节汉王召见 外面的宴会还在继续进行,汉王虽然早早退了场,可是汉军的众多将领没有退场,这些人不时给晋商们敬酒,面对汉军高级将领的敬酒,晋商谁也不敢不喝,一个个只得拼命趟开了灌。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汉军所渴的酒度数很高,即使大多数晋商酒量甚豪,喝到后来也一个个醉眼惺惺,乔致庸冷眼旁观,却发现汉军将领好象刻意让过一些人,包括他在内,并没有被敬多少酒,故一直保存着清醒状态。 到了后来,大部分晋商都已经醉的不醒人事,乔致庸依然保持清醒,他仔细观察后发现,整个宴席中还清醒的人最多只有十几人,这些人都是汉军刻意没有过分敬酒,否则即使是酒量最豪之人也会被灌的不醒人事。 乔致庸总感觉到蹊跷,汉军如此做,肯定是有别的用意,果然,等到与他同桌之人全部醉倒之后,一名汉军走了过来,问道:“这位可是复盛公的东家乔致庸乔东家?” “不错,小人正是。” “乔东家,汉王召见,请跟我来。” “汉王召见?”乔致庸脑中马上嗡的一声作响,不由自主的跟在带路的汉军后面,穿过数重庭院后,乔致庸来到一个灯火通明的大厅,只见数小时前在宴席上看到的汉王正坐在厅中,旁边还陪着一个绝sè丽人,乔致庸不敢多看,连忙跪下:“祁县商人乔致庸参加汉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看到乔致庸,王韶嘴角lù出一丝神秘的笑意,此人算得上晋商中的佼佼者,在后世被称为晋商的代表人物,还被拍成电视广为流传,看来是不折不扣的聪明人,虽然不是此次捐献的最大者,却也是大手笔,一共捐银五十万两,粮食十万石。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 “乔东家免礼,赐坐。” “谢汉王。”乔致庸道谢之后才从地上爬起,心中强自镇静,小心的在椅子上坐下。 “乔东家,这次对灾民捐献,复盛公慷慨解囊,孤要代山西诸多灾民谢谢乔东家了。” “不敢,正如汉王殿下前面所说,复盛公的生意全凭山西父老相衬才有今日,如今山西民众受灾,小人自然不能示而不见,只能略尽微薄之力。” “可惜,并非所有商人都能象乔东家这么明理,有些人向鞑子朝廷买官,捐资助饷可以一掷数万金,面对本省灾民时却吝啬无比,只肯出区区数百两银子,真以为大汉稀罕这点钱物不成,不过试试他们是否还有良心,也是给他们一个曾为鞑子效忠而赎罪的机会。” 乔致庸顿时一声冷汗下来,说到买官,捐资助饷,乔家做的一样不少,乔致庸头上就有满清正三品巡抚虚衔,曾为此huā费了数万两银子,而历年捐赠加起来的银子起码有数十万两。 他双tuǐ一软,重新跪了下来:“小人有罪,也曾huā银子向鞑子买官,又向鞑子捐赠过饷银,还只是仍是为了做生意不得以为之,还请汉王殿下恕罪。” “乔东家不必如此,起来吧,孤自然是知晓乔家以前所为,也知道乔家在满清治下行商,不得不如此,这次乔东家能够积极向灾民捐赠,已证明了乔东家诚意,过去之后就不必再提。” 听到王韶此言,乔致庸心中的大石这才真正落地,他捐赠的数目虽然很大,只是远低一半家产的幅度,如今看来汉军的要价没有自己想像中狠,连忙欠身道:“多谢殿下面谅。” “乔东家不必言谢,大汉并非不讲理,对于合法诚信之商人,朝廷不但不会打压,而且还会全力扶持,当然,大汉绝非任人可欺,对一些jiān商自然也会让他们付出相应代价。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 “是,小人一定会守法经营,不敢触犯大汉之律。”乔致庸回道,他心中不由为那些只顾银子,不顾xìng命的商人悲哀,不知汉军会对他们如何处罚,只是无论是抄家还是杀头,他都无可奈何,能保住自己也是不错,哪还顾得上他人。 “那就好,乔东家,据孤所知,乔家的生意多集中在包头、库存伦、恰克图等méng古人地盘,不知是否如此?。” “是。”乔致庸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乔家的生意八成以上是通过méng古人和俄罗斯人完成,包头城更是乔家主力所在,以至包头流传着一句话: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其实除了乔家外,晋商基本上都有和méng古各部来往,这是因为山西的地理决定的,谁让山西靠着méng古,正是因为垄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