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飞扬_第四节 风翔万里(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 风翔万里(下) (第2/3页)

有一些是我军阵亡士兵丢失在战场上的。军中伟长正在继续追查,地方上的子茂指挥校事在继续。”

    “这件事一定要追查到底,普通人那有水平伪造腰牌?肯定与河东内部里通外贼的jianian细有关。上次审配出兵如此及时,说不定就与此事有关,我们出兵在即,容不得一点纰漏,一定要把袁绍在河东的谍报网连根拔出。你告诉子茂和伟长,绝对不许大意,一定要心细手狠。”

    听了庄灿的汇报,我十分不满意,这个事情交待了十几天了也没查出端倪,实在令人气愤。我自己感觉这个什么荀谌脸皮这么厚来到河东,恐怕不是为了什么招抚,而是探察虚实,若没有以前安插的jianian细,他一个人过来能得到多少情报呢。可惜我让原绩布置校事严格监视,也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我的生气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对于河东安全的威胁太大了。河东兵马的管制与其他地方的汉军略有不同,那就是两万多正规军人每人都有一个牌印作为身份证明。一般来说是这样,士兵一直到军侯,每个人有一个三寸长,一寸五分宽的腰牌插在腰间。正面写着姓名、职务、所在部队,背面写着相貌特征、何方人士、父母姓名,再加盖本县县尉和本营司马钢烙印。普通士兵和伍长是木牌,什长是铁牌,队史是铁牌上端兽头镀银,屯长是铜牌,军侯是铜牌上端兽头镀金。司马以上则是印信,其中司马、校尉、都尉是铜印,中郎将、中护军是银印,我和樊稠两个将军则是金印。

    司马以上重要军官印信的形制是遵守大汉朝廷的统一规定,而军侯以下的腰牌则是我们河东自己的特色,根据腰牌上端的兽头来区分兵种:刀牌手、长枪兵在内的步兵腰牌上端是刻成或铸成熊头样子,弓弩士是豹头,重骑兵是虎头,轻骑兵是狼头,辎重兵是牛头,水师则是鲨鱼头,我的亲兵营特殊一点,乃是鹰头,所以一看腰牌就可以大概知道是什么兵种。

    腰牌按照规定必须随身携带,以作为身份证明,没有牌印,等闲人是不能进出军营和随便出入关卡的,而丢了牌印,撤职、受刑是必不可免的,因此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牌印十分重视,比起金银财帛来还要看重。虽然管理严格,但因为上次战死的士兵实在太多,又不能及时清理和回收、销毁他们的牌印,所以不少流失在民间和被韩遂兵马带走了,给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烦。

    因为每个河东军人都有一个牌印,尤其以腰牌居多,腰牌几乎成了河东军人的象征,所以不同兵种的士兵之间开玩笑也是互相称为老熊、老狼、老牛,一问对方是否升官,也是说:你小子换牌了没有?对方一般就会说:别提了,还是木的,或者说:嘿嘿,不好意思,已经换成铁牌了,将士们每年冬腊月也是凭着牌印去领取自己一年的俸禄。

    而为了赏赐军功,河东中心地带稳定不久,我就命令少府桥良专门铸造了许多赏功用的金牌、银牌、铜牌,分为双龙盘纽、虎头啸林和凤翔九天三种形制,重量由重到轻,一共就是九等,用来赏赐各种大小军功。所以河东军队依照军功赏赐,除了粮食布帛和土地、奴隶、房屋外,基本发的都是赏功金牌、银牌和铜牌。发放的权限和要求是这样,根据级别和军功集合相关将士,当众授予立功将士,铜牌是由军侯发放,银牌是由校尉发放,金牌则是由我亲自授予立功将士,授予赏功牌是军中的盛事,自上而下都特别重视,一般授予完后会给立功将士举行大型庆功宴的,这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鼓励。凡能获得赏功金牌的都会被河东军民视为勇士和偶像。

    这种赏功牌和玉佩大小相似,可以挂在腰间,比较漂亮。当然也可以卖钱,不过因为这是一种崇高的荣誉,除了赏功铜牌外,得到金牌、银牌赏赐的将士,最多送人,很少拿去卖钱的,特别是赏功金牌,十分稀少和珍贵,一般都是当作传家宝好生收藏,或者挂在儿女的脖子上作为一种荣誉和纪念代代相传。现在河东百姓已经不把去当兵称作吃粮了,因为河东的粮食危机已经基本解决,而是改称参军为争牌,士兵也不再叫做粮子,而是称为牌子。

    由于腰牌和功牌所代表的特权、地位、功勋和荣誉,在河东军民眼里的具有特别的价值,军人出门,不论穿着军装还是便衣,都喜欢把腰牌,特别是功牌佩戴在显眼的位置。有功牌,特别是赏功金牌的小伙子在河东找对象都很容易,尤其是佩戴着双龙盘纽这种专门用来赏赐首先登城、破阵、斩杀敌将战功的最高级赏功金牌的人,整个河东两万多士兵里面,一共也不过二十几个人,几乎成了河东女子挑选夫婿的头等选择,是婚姻场上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赏功金牌、银牌则是民间公认最好的订婚订情之物,至不济订婚时也应该有个赏功铜牌撑撑门面,否则会让人耻笑的,男女两家都会感到很没有面子。

    河东这种风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与我大力奖励军功而造成的整个的尚武勇敢进取之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来在大汉各郡,河东以前是以出儒生著名。但自从我治理河东三年,大力奖励军功和鼓励民间习武,整个河东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改变,不论男女老幼都以习武为荣,即使是读书人和商人也都会使枪弄棒、舞刀用剑、开弓射箭。其他地方的人都说,只要在外面看见虽然穿着儒服游学,却挂刀佩弓,骑着劣马,雄纠纠、气昂昂的肯定是河东的“儒生”,如果这也叫儒生的话。

    而且我和部下将领以及现在河东的各县长吏大多是平民出身,本来就很少受儒家繁琐礼法的拘束,没有内地大族士人那种强烈的尊卑观念,所以才会颁布《求贤不拘出身令》,商人、医生、工匠、奴隶等这些所谓的贱民在河东受到的歧视比较少。在河东虽然不能说只要有才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