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飞扬_第六节 风起河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 风起河东 (第3/4页)

命为赌注,而胜算极小的赌博。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蹉跎立即完蛋。而能不能胜利,关键就看我们下手够不够狠,动作够不够利索,就要看我麾下这些将士够不够玩命了。

    “当然我们进攻天命伪朝,敌我实力相差甚大,实在很冒险。但这个决定不是仓促下的,这几个月,我仔细考虑了,白天黑夜从来没有松懈过。我想了,我们现在要发展,主要是两条路,要么进攻韩遂,夺占三辅,与凉州连成一片,要么进攻袁绍,争雄河北。

    而关于袁绍和韩遂,骑兵将士们有个比喻说的好,袁绍就象一个肥猪,体长rou多,虽然庞大,其实虚弱,韩遂就象一个瘦狗,骨头多rou少,部下的羌胡骑兵凶猛善战,其实凶恶。(注解:骑兵将领多是羌胡人,他们崇拜狼和猛犬,羌人的始祖犬戎部落就是以白犬为图腾的,匈奴人更是自称狼的后代。他们将韩遂比作瘦狗可不是骂人,而是赞扬他虽然补给不畅,士兵肚子吃不饱,人长得瘦弱,衣甲不整,但是进攻精神充沛、战斗力强悍,这是对敌人的一种赞扬。狗在汉人心目中地位和游牧民族是不一样的。象成吉思汗把木华黎等四个大臣比作四犬,这在汉族人看来肯定是骂人,但在他们看来则是很高的褒奖。)”

    “呵呵!”听了我的话,包括樊稠将军在内,大家都笑了。众文武和我一起多经风浪,虽然心中惊惧,但都不是胆小的人。准确的说许多人正热烈地渴望在此次进攻中建功立业呢。惊惧之后,反而激起内心的强烈的战斗意志,个个两眼放光的看着我。现在河东文武里面,武将不说,文官里面,除了裴徽和钟繇,其他人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扩张意识和进取精神。

    “韩遂还是个饿急的瘦狗,谁要跟他抢三辅那块没有rou的骨头,他就跟谁拼命。”

    “哈哈哈哈,不过他现在只是一只被我们的虎狼之士痛打了一顿的老狗而已。”听了庄灿的话,除了庞德外众将都大笑。

    “是啊,袁绍的部队不耐苦战,不仅与我们河东将士差远了,比起西秦羌胡骑兵也差了一截。没有我们将士那股一往无前、死战不退的凶悍气概,我们一对二,都保证可以打赢他们。”

    徐晃听了大家的调戏后也轻轻点点头,补充了几句。这个问题,参加马邑之战的将士都曾经在聊天时给我说起过。我军因为一直严格执行“四禁令”,而且到河东后更规定,凡是谁家出了逃兵,老婆孩子全部废为奴隶,即使父母兄弟的家门口也要挂一个狗尾巴,一直到家里出了一个烈士才能去掉,所以在河东,大家对于临阵脱逃的逃兵是极为鄙视的,出了逃兵是一个家族的耻辱,儿女嫁娶都成问题。现在弄得,要找几个临阵脱逃的来执行军法都着实不已。

    河东将士的这种执拗的作战风格和苦战精神,令每一个敌手,不论是袁绍军还是韩遂、马超,都挠头不已,吃尽了苦头,背后都说河东这块骨头实在太硬,没有好牙口和耐心要吞下来实在不容易。成公英上次来河东的时候,就多次在酒宴上称赞河东军队英勇耐战。

    现在我麾下的士兵,除了两千轻骑兵几乎全部是匈奴人外,步兵和重骑兵多是河东壮丁组成。而各级军官和老兵则主要是强悍的关西汉人和羌胡人。他们的凶悍好斗的性格加上严格的赏罚军纪和军功制度,使得****有着不输于羌胡骑兵和匈奴骑兵的血性和战斗力,这在与匈奴人和羌胡骑兵的历次较量中已经充分证明了。

    匈奴骑兵能够乐意为我所用,一方面是惧怕****强悍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军功制度符合他们的以战斗获取财物女人牲口的天生习性。当然现在文明一点,不是通过战斗去抢,而是战后赏赐的方式,也不是象他们以前是谁抢的多谁占的多,谁的地位高谁拿的多,而是完全根据军功,你就是再会抢也得一律上缴,战后根据战功来分配,否则大家都不去拼命,光记得抢东西,这仗不用打已经输了一半。

    而在与韩遂的西秦军队、袁绍大军的交战中,参战的将士都发现,袁绍军队的苦战精神和勇猛精进的气概,不论是比起西秦军还是比起河东军都差的远,虽然上次来的不是主力,但仍然反应了他们军纪不严、赏罚不狠、士气不振的问题,所以将士们才会私下里把袁绍军比作肥猪,韩遂军比作瘦狗。我敢于主动挑战袁绍,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呵呵,大家说的有理。所以呢,对于我们河东而言,宁可去打一只肥猪,暂时不要去招惹那只饿急了的老狗,就让韩遂作他的皇帝梦去吧。当然上次我们已经见识了,袁绍不是一只普通的肥猪,他很聪明也很凶猛,乃是一只野猪。至于攻打并州,经过仔细斟酌,我决定首先集中力量攻打太原。为什么要先攻打太原而不是上党呢?”

    我自设一问,接着自己回答。我这么罗嗦给众将解释,可不是我闲着无聊,而是为了统一认识起见。否则各人意见不能统一,分散行动后很容易出问题的。要不然,我也不用巴巴的大雪天把河东重要文武都召集到安邑来。

    “第一,太原郡人口众多,土地肥沃,而上党人口稀少,多是山地,贫瘠不堪。据右扶风那些老的掾吏讲,初平年间,太原共有二十万人口,上党是十二万人口。我想经过白波、匈奴和黄巾之乱,恐怕没有那么多。而所谓并州牧的高干,并州九郡,他也就控制了太原、上党的全部以及西河郡、雁门郡的一小部分而已,北面的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上郡的全部和雁门、西河的大部被匈奴人和鲜卑人分别占领,早都不复为国家所有。而连接并州和冀州的太行山又被张燕等人占据,有这个盟友在那里阻挠,袁绍、高干想东西呼应,恐怕也不那么便当。

    第二,太原地形比较平坦,而上党十分险隘。我们的作战主力之一就是骑兵,在上党那里很难发挥作用,而在太原盆地就大不一样。第三如果攻打太原,可以通过汾水来运输人员和粮草,比较便利,人员都不用太劳累。进攻上党,则不仅要翻越霍大山,而且要向南迂回一段距离,绕过王屋山才行,道路十分崎岖,把粮食从绛邑运抵前线,路上消耗极多,不仅很容易为敌人所袭击,也需要征集太多的民夫,影响今年的春耕。

    那么进攻太原,我们有把握没有?经过仔细商讨和分析,我认为我们取胜的把握很大。高干下辖的人口总计有三十多万,和咱们河东差不多,高干经常吹嘘的所谓铁甲五万,其实是动员全体壮丁才行,如果我们春耕的时候进攻,老百姓都在地里种地,仓促之间,高干能用来与我们作战的只有那一万多常备军,即使加上袁绍派驻上党的驻军,应该不会超过两万五千吧。

    至于所谓的铁甲军,更是吹牛,太原虽然富庶,但也比不上河东,我们拼了九牛二虎之力,目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