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毛遂自荐 (第1/2页)
德宗刚颁发了任命田绪为魏博节度使的诏书,就有内侍报告,山人李泌求见。 德宗一听李泌到了,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如果当初听李泌的劝告或者将李泌留在身边,以李泌的才能,自己断然不至于沦落到丢弃长安、仓皇出逃的地步。可天下没有后悔药,如今局势依旧纷繁复杂,关键时刻有他在身边毕竟可为自己出谋划策。想到这里,也顾不得自己天子的身份了,赶忙让俱文珍陪着自己亲自出门去迎接。 李泌见德宗亲自出来迎接自己,赶忙上前一步跪倒叩头,说道:“陛下万金之躯,老臣愧不敢当!” 德宗拉着李泌的手动情地说道:“先生赶紧平身,朕悔不该当初放走先生,这次来了就留在朕的身边。”说到这,不仅眼圈发红,眼泪就要落下来。 李泌看一向自负的德宗如今能主动认错,心中感动,忙说道:“陛下,老臣这次不走了,就侍候在陛下身边。” 德宗对俱文珍吩咐道:“去通知在奉天的官员,今晚为先生洗尘接风,百官作陪。”说着,拉着李泌的手就往行宫里面走去。 李泌将自己离开长安后的情况向德宗介绍了一遍,德宗听了更加惭愧,他这才知道李泌离开长安后,还默默为自己做了很多事,自己的屡次失误,如果不是李泌和那些忠臣良将暗中殚精竭虑,恐怕形势早就不可收拾了。于是德宗鼓足勇气问道:“如今长安、河北、中原都是僵局,先生认为朕该如何应对?” 李泌说道:“田绪惧怕朱滔吞并自己的魏博,主动上书朝廷寻求支持,陛下降诏任命他为魏博节度使,他接下来必然会主动联络王武俊和昭义军一起抵抗朱滔。河北战场有昭义军、王武俊和田绪三支人马扼住了朱滔南下的道路,老臣认为陛下对河北可高枕无忧了。” 德宗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问道:“长安和中原如何?” “李希烈在中原四处出击,又走上了他叛逆初期的老路。占得越多,自己的兵力越分散。他东面的李师道新掌淄青军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一定会固守淄青,只要李勉在北面守住洛阳、郑州,贾耽在西面守住山南东道,南面的曹王李皋和韩滉守住江淮防线,李希烈必然被困在中原。中原要地虽虎视四方,但同时也无险可守,乃四战之地。待收复长安后,朝廷便可四面进攻,擒住李希烈。” 说到这,李泌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如今最难办的反而是长安。” 德宗听了,不以为然地说道:“朕对长安反而比先生乐观。过年以前朕已经应李怀光的要求,让朝廷所有军队合营,这样战力更为集中,由李怀光统一指挥调度。现在官军大营统一设在咸阳陈涛斜(陕今西咸阳东),长安周边都是听命于朕的军队,吐蕃二万援军也到了邠州。朱泚在长安已是瓮中之鳖,败亡只是早晚的事。出了正月,朕就下旨全军出兵,合力收复长安。” 李泌摇摇头说到:“本来长安的朱泚确实已是瓮中之鳖,但李怀光的朔方军迟迟不发动进攻,耽误了收复长安的日期,其心难测。老臣这次特意绕到咸阳大营外围了解了一下情况,听说李怀光在解了奉天之围后,对没得到陛下召见一直耿耿于怀,将所有怨怼都归咎在宰相等人身上。如今又有传闻他与朱泚暗中达成了默契,收了逆贼的钱粮采取围而不攻的拖延策略,就是想逼着陛下将卢宰相等人贬黜。” 德宗说道:“先生不要听信谣言,李怀光确实曾经让中使传达过对宰相的不满,但是毕竟朔方军在河北就因为国库空虚而断了粮饷,此番千里勤王,多休整一下朕也能理解。但如果有人因此而离间朕对朔方军的信任,诽谤李怀光暗中勾结逆贼朱泚,朕绝对不会相信。” 李泌看德宗此时还没有认清李怀光的真实面目,知道德宗又犯了固执己见的老毛病,在李怀光没有实质不臣行为之前,无论别人说什么德宗也不会信任,干脆就岔开了话题,说道:“吐蕃人一向贪婪凶残,此次如果立了功就会索要巨额赏赐,失败了也会纵兵抢掠,如今长安周围兵力已经足以对付叛军,老臣认为最好给吐蕃军一些赏赐让他们回去。” “朕自有分寸,先生不必多言……” …… 德宗让奉天百官列席,用目前能拿出的最好酒食招待李泌,这令卢杞心中十分警惕,因为他从德宗如此大排筵宴中嗅出了威胁,但他明白李泌是今后的麻烦,此时最大的威胁还是李怀光。于是他端起酒杯,主动来到李泌身前敬酒,说道:“先生真乃是老骥伏枥,为了朝廷可谓是尽心竭力,令人佩服,卢某今日敬先生一杯。请!” 李泌虽然与卢杞没有同朝为官的经历,但是对卢杞的所作所为却早有所耳闻,知道他主动来敬酒必定心怀鬼胎,于是微笑着端起酒杯说道:“卢宰相折杀老夫了,请!” 喝了酒,卢杞果然说道:“朔方军已经在咸阳休整了两月有余,朝廷几次下旨催促李怀光都以士兵疲惫、需要休整为由拒绝出兵收复长安,而且已经有传言,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