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毛遂自荐 (第2/2页)
暗中与朱泚有往来,依先生看,李怀光的能力是否堪当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重任?” 李泌早就听说李怀光一直叫嚣着“清君侧”这事,明白卢杞这话就是想利用自己,让自己来影响德宗并向李怀光施压,于是正色说道:“老夫认为李怀光迁延不进,难逃勾结朱泚的嫌疑,如果他确实光明磊落,过了正月十五就该迅速出兵收复长安。宰相身居高位,为了朝廷应该联合百官向陛下谏言,请陛下降旨让李怀光尽速出兵。” 卢杞一听,心中暗想:这个老东西,果然是个老狐狸。不过转念又一想,这个老狐狸说的确实也有道理,自己身为宰相,理应带领百官向陛下提建议,这也是份内之事。听这个老东西话里的意思也是希望逼着李怀光尽速出兵,这倒和自己的意思不谋而合。想到这,卢杞说道:“卢某早有此意,一会本官就向陛下建议,还望老先生也帮助百官一起谏言。” “好说,好说,老夫一定鼎力支持卢大人的建议。” 卢杞听李泌承诺帮自己,高兴的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正盯着自己的白志贞和赵赞,然后慢慢走回自己的座位。白志贞和赵赞虽然不知卢杞和李泌说了什么,但是在宴会之前卢杞已经吐露了鼓动李泌这件事,二人此刻也大概明白了什么意思。 这时,杜黄裳又举着酒杯来了,举杯喝酒的一瞬间,李泌轻声说道:“陛下明日有可能再派人去咸阳催促李怀光出兵,你看谁适合去,让他毛遂自荐,关键是一定要先到李晟那里去听听李晟的意见。” 杜黄裳不动声色的举杯一饮而尽,然后退下,经过翰林学士陆贽身边的时候,又举杯与陆贽喝了一杯,然后才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 酒过三巡,君臣尽兴。此时卢杞看德宗脸上已露出倦容,马上起身说道:“陛下,李怀光一直以士兵疲惫作为理由不肯出兵。如今大军合营驻守咸阳已经两月有余,休整已经十分充分,臣以为陛下该下旨催促他尽速出兵收复长安。” 赵赞和白志贞一听卢杞发声了,马上出班附和。 群臣心中早有此意,毕竟他们的家都在长安城内。这回看到卢杞向德宗谏言,也都纷纷表示赞同宰相的意见。 德宗说道:“正好昨日李怀光上奏折说,神策军比朔方军待遇优厚,向朕讨要粮饷,可是朕如今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给各藩镇军队,朕也有意派中使到咸阳军中去解释一下,明日朕就让俱总管派人去一趟咸阳。” 此时,翰林学士陆贽说道:“陛下,李怀光讨要粮饷不得,心中一定怀疑朝中有人从中作梗,上次中使翟文秀到咸阳,李怀光就言语轻慢,如今再派内宫人去,恐怕达不到陛下安抚军心、催促他出兵的效果,微臣愿请旨去咸阳,一定让李怀光体恤朝廷艰难,并力促他尽快出兵。” 德宗听了点头说到:“学士所言有理,明日一早,学士就替朕去趟咸阳,安抚一下李怀光,催促他出兵收复长安,告诉他,朕的钱粮都在长安,收复了长安,朕就给他增加钱粮。另外,吐蕃二万援军已到邠州,他们的大将论莽热因为一向忌惮朔方军,需要李怀光亲自写一个保证书,并盖上帅印,承诺朔方军绝不偷袭吐蕃军队。” …… 李晟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到李怀光咸阳城内的帐下白转一圈,因为李怀光的命令只有一句话----坚守大营,不得出战、休整部队。 李怀光今日依旧没有任何新的安排,李晟就回到了自己的大帐。大军自合兵陈涛斜以来整日无所事事,但是任何一支部队,没有李怀光的命令不得擅自出营。李晟很郁闷,眼看着叛军就盘踞在长安,李怀光能调动的各部军队合起来约有十万步骑,就这样一天到晚的望着长安,空耗着朝廷的钱粮。尤其是前一段朱泚竟然派出部队来试探官军,李晟认为这正是歼灭叛军的好机会,因为如果叛军一直龟缩不出,官军强行攻城消耗太大不说,另外就是攻城战避免不了要殃及长安百姓并造成宫阙损坏。可是,面对诸军请战的强烈意愿,李怀光竟然硬生生的将各军请战的要求给压制下去了,眼看着叛军大摇大摆转了一圈后又退回了长安城。本来自己就听说了李怀光通过源休与朱泚暗中勾结的消息了,经过此事,李晟确认李怀光已经有贰心,严令手下务必每日抓紧练兵,盯住长安叛军的同时,还要提防李怀光有变。 此时李愬进来禀报,翰林学士陆贽奉召到了。李晟听了,马上亲自出门将陆贽迎到了自己的大帐。 寒暄过后,陆贽说道:“常侍大人,陆贽奉旨离开奉天之前,李泌先生密嘱我此行先要到您这里来听听常侍的意见。” 李晟一听是李泌安排的,马上说道:“李怀光居心叵测,前一段时间曾密会了源休,自那以后就以休整为名坚守不出。后来他又建议陛下让各军合营,归他统一指挥,即便叛军来挑衅也不允许各军出战。我觉得他已经心怀异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