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义灭亲 (第1/2页)
陆贽一听李晟说的这么严重,忙问道:“常侍可有什么办法提前应对?” 李晟说道:“现在只能往最坏了打算,所以必须要预先防备。首先让陛下降旨大军要分营驻扎,各军将长安围住的同时也躲开了朔方军;其次,陛下定下一个日期,命令李怀光作为主力必须出兵收复长安,其他各军遥相呼应辅助朔方军;第三,陛下还应该提前在梁州(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利州区)、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任命一名将军,带领少量士卒扼守住入川道路,以防叛军再次袭击奉天孤城。” “好,记住了,下官回去以后马上向陛下禀报。” “学士这次到咸阳又是来催促李怀光出兵的吗?” “正是。陛下这次派下官来咸阳有三件事,一是催促李怀光出兵;二是陛下从吐蕃借的二万援兵已经到达了邠州,吐蕃将领论莽热因为忌惮朔方军,需要李怀光写一份保证书,承诺不袭击吐蕃军;第三就是安抚各藩镇军队,因为李怀光向陛下上奏折,声称神策军粮饷和给养超过朔方等藩镇太多,要求陛下一视同仁。” 李晟听了说道:“李怀光还真狡猾,知道朝廷空虚还提出增加粮饷的要求,他这样明明是给自己不出兵找借口。” 陆贽说道:“是啊,这次陛下让下官来安抚李怀光和朔方军,陛下让下官转告李怀光,朝廷的钱粮都在长安城,只要收复长安,陛下就给他增发粮饷。” 李晟摇头说道:“学士如果这么跟李怀光去说,李怀光肯定会说叛军早就将长安的钱粮抢光了,以士兵绝不会相信为由继续拖延。” 陆贽也是紧皱眉头,说道:“常侍所言正是,谁都知道这是陛下随口的许诺,兑现的可能性太小了,下官也觉得李怀光肯定会不为所动。但是下官在路上想到一个办法,只是还需要委屈常侍大人配合一下。” “学士尽管说,只要有利于朝廷,李晟绝无不从!” “朝廷国库空虚,不能满足李怀光增加粮饷的要求,他必然转而提出削减神策军的粮饷,如果真如他所愿,神策军将士一定会对常侍您心生怨恨,将来一旦生变,想依靠神策军来遏制朔方军,恐怕士卒们不会尽力,所以……..” ……. 李怀光接了圣旨,对陆贽说道:“陛下催促本帅尽速出兵收复洛阳,可是如今本帅麾下的将领却对陛下依旧宠信佞臣十分介怀,jianian佞一日在朝,定会时常在陛下面前进谗言,这如何能让将领们安心上阵杀敌呢?” 陆贽说道:“听元帅之意,如果陛下外贬那些jianian佞小人,元帅就可出兵了吗?” “外贬?像卢杞、赵赞、白志贞、翟文秀之流一向朋比为jianian、祸国殃民,人人恨不得将其扒皮抽筋,外贬岂能服众?” “下官明白了,元帅的意思下官一定转达给陛下。” 李怀光听了,接着说道:“关于粮饷一事,看来陛下也是给将士们画了个大饼。神策军粮饷充足,甚至年前还发下了冬衣,陛下如此不公,这让本帅如何说服诸军众将士呢?” “元帅又不是不知,如今朝廷空虚,确实无法给全军增加粮饷,元帅这不是为难朝廷吗?” “如今到底是朝廷为难本帅还是本帅为难朝廷?本帅从士卒那听了一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公’,如果朝廷实在不能为全军增加粮饷,那么至少应该将神策军的粮饷降低到与诸藩镇军队一样的水平,这也算公平嘛!” 李晟一听李怀光果然如陆贽猜测的那样说出了削减神策军粮饷的建议,马上站出来说道:“如今各军合营,都在元帅指挥之下,如果要削减神策军的粮饷,还请元帅下令,李晟一定遵令削减。” 李怀光本来就是想用削减军饷一事引发神策军内部不稳,以此削弱李晟的威望和神策军战力,给自己将来吞并李晟的神策军埋下伏笔。此时一听李晟让自己这个元帅去下令,神策军将士的不满明显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这不仅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反而会造成神策军憎恶自己,一旦将来自己有什么异动,神策军绝对会将自己视为仇人,这明显是引火烧身的行为。李怀光虽然是个颟夫,但是也明白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最好不要做,于是说道:“李常侍一向统领神策军,此事还是该由你直接向神策军下令为宜。” “元帅此言差矣,合营前,李晟的神策军归陛下指挥,一切命令以陛下诏书为准。如今陛下降旨让神策军与元帅合营,神策军上下必然听命于元帅,李晟身为元帅麾下将领,岂可在军中擅自下令呢?既然元帅觉得为了公平需要削减神策军的钱粮,元帅就应该亲自下令,有了元帅的命令,自李晟以下所有神策军将士一定领命。” 李怀光一听李晟的话说的头头是道,不禁心中暗骂:也没听说这个老东西读过多少书呀,怎么现在变得这么刁钻难缠!但是嘴上却说道:“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