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继续逃 (第1/2页)
陆贽狼狈返回了奉天,将李怀光的话如实向德宗做了汇报,德宗的心一下子就凉透了,半天才失望地说道:“纵观天下将领,朕还有几人可信?” 李泌早就预判到会出现这个情况,但此时不能再说指责德宗的话,只好说道:“陛下莫灰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不经历事情怎能分辨出谁才是朝廷真正的忠臣呢?只有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才是真金。如今陛下还有李晟、浑瑊、马汇、韩游瑰、戴休颜、尚可孤、李元谅、高崇文等将军可信赖,他们都对朝廷忠心耿耿,老臣敢以性命担保这些人的忠诚。况且朔方军是汾阳王的旧部,杨朝晟和唐朝臣都是汾阳王麾下的旧将,只要陛下充分信任他们,老臣认为广大朔方将士绝对不会完全听命于李怀光。为今之计,除了坚守奉天外,老臣认为陛下应紧急下诏解除李怀光的兵权,让听命于他的诸镇兵力各归本镇统领,再明诏朔方军将士只要不跟随李怀光叛乱,朝廷依旧信任他们,这样也能起到分化李怀光的势力,如此老臣再让杨朝晟紧随李怀光,伺机擒杀他。”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将信将疑,说道:“先生说这些可是在宽慰朕吗?” 李泌知道德宗此时信心尽失,需要鼓励他重新振作,于是坚定地说道:“老臣怎么会欺瞒陛下,老臣方才所说还只是奉天、咸阳和长安周边的将领,放眼天下诸镇,如果不是道路阻隔、讯息不畅,肯定还会有更多忠于朝廷的藩镇想派兵到奉天来勤王。” 已经万念俱灰的德宗听了李泌的话,心中稍微燃起了一点希望之火,喃喃说道:“先是河北四镇、然后是朱滔、李希烈、朱泚、李怀光,朕都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谁继续背叛,既然先生认为李晟等人可信,朕就听先生的,但是为了防止奉天再有人叛乱,朕身边的禁军必须由内宫人员掌管,否则叫朕如何能睡得着?” 一旁的俱文珍听到德宗终于决定启用宦官了,心中狂喜,用力咬着自己的舌头防止脸上露出任何表情。 李泌本不想同意德宗又重启宦官掌兵的弊端,但是如今的德宗对武将早已是惊弓之鸟,如果不顺从他的意思,他也会暗地里重用宦官,只得妥协道:“陛下,宦官掌兵只是巡狩在外的权宜之计,切莫忘记代宗朝鱼朝恩、程元振的前车之鉴。” “朕知道,先生不必担心,内宫掌兵自是权宜之计,回銮后朕还会将兵权交给真正忠于朝廷的武将掌管。还有,如今局势危急,朕远贬卢杞后虽然任命萧复为宰相暂时执掌中枢,但是朕感觉他能力有限,恐怕不堪重任,不如由先生代替萧复,替朕执掌朝廷中枢。” 李泌赶忙说到:“宰相萧复出身名门,乃玄宗外孙,为官一向清廉,不仅德高望重,而且老成持重,陛下不可对他的能力有所质疑。再说老臣一向闲散,不愿受功名羁绊,只要陛下愿意信任老臣,老臣甘愿以客卿身份为陛下效命并辅佐萧复,并保证藩镇叛乱一日不平,老臣绝不会离开陛下。” 德宗听了很感动,握着李泌的手说道:“只要先生愿意留在朕身边,朕就放心了。只要是先生认为哪个将帅可用,只管报给朕,朕一定用玺降旨启用。” “那老臣就斗胆请陛下重用李晟和浑瑊,将奉天周边各军交给浑瑊统领,将京畿诸镇的兵权交给李晟统领。” 德宗马上对身边的陆贽说道:“拟旨,擢升左散骑常侍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擢升行在都虞候浑瑊(浑瑊因保卫奉天有功,已经由左金吾大将军擢升为行在都虞候)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封咸宁郡王。” …… 李怀光公开和朝廷翻脸,引起了朔方军内将领的极大不满,尤其是张名振和石演芬两位将领最为激烈,亲自到李怀光帅帐来劝他向朝廷请罪,并扬言如果李怀光不上书请罪并发兵长安破贼赎罪,二人将率领本部人马离开大营,到奉天去投靠天子。 李怀光听了二人的话十分忌惮,一旦二人率先带兵投奔朝廷,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效仿他们。李怀光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陪着笑脸说道:“我哪敢反叛朝廷呢?再说,即便我想反叛,广大朔方将士也不会同意呀!我不过是看看陛下是否猜忌我而已,如果真是我误会了陛下,三日之后我一定发兵攻打长安的叛贼。今晚我就召集将领亲自解释此事,并布置三日后的作战计划。二位将军还请稍安勿躁,三日后再看看我李怀光到底是不是忠于朝廷。” 打发走了二位将领,李怀光马上找亲信来安排晚间擒杀这二人的计划。然后又派亲信赶紧去长安与朱泚联络。 得知李怀光已经公开和朝廷翻脸,朱泚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马上降旨对李怀光进行嘉勉,让他赶紧暗中联络在奉天的朔方旧将作为内应,里应外合攻取奉天,并让姚令言和韩旻带兵协助李怀光稳定朔方军形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