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两全其美 (第2/2页)
” 郭曙听了也觉得玉真郡主的办法可行,说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此法不仅保全了朔方军,也保全了李太尉。就看将来李太尉何去何从了!” 玉真郡主继续说道:“既然朔方军驻留在咸阳不替朝廷出力,这个办法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但是,我想提醒徐将军的是,此办法只是暂时将矛盾搁置了,解铃还需系铃人,最终如何解开这个矛盾,还要看李太尉何去何从。希望徐将军能利用这段时间劝谏一下李太尉,不要因为私谊最终废了大义。” 玉真郡主的话说出了实质,毕竟朔方军的未来目前只在李怀光一念之间。 徐廷光说道:“请郭将军和郡主放心,本将从未忘记朔方军忠君报国的传统。但凡还有一线希望,本将绝对会在李太尉面前尽力劝谏。” 郭曙听完徐廷光的话,说道:“朔方军自平定安史之乱开始名将林立,为大唐攘外安内立下赫赫战功,我郭家之所以如此关心朔方军,实在是不忍看到功勋之师背叛朝廷。” 徐廷光当然明白郭家和朔方军的渊源,在此形势微妙的时刻来到这,绝对不简单是为了朝廷,肯定是发自真心的为了这支军队的前途担忧,于是主动说道:“将军,我知道郭家自汾阳王起,两代人为朔方军呕心沥血才铸就了这支威武之师,自然不希望朔方军的威名受到任何贬损。我看不如这样,明天一早,将军可换上朔方军的军装,持我的令牌秘密进入咸阳去拜访故旧,一来安抚一下这些将领,让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要冒然而动;另外就是希望将军叮嘱一下他们,朝廷诏书颁布之时,让他们一起劝谏李太尉退回朔方,本将才好在私下里再行劝谏。” 郭曙一听徐廷光的建议正和自己的心意,不禁心中大喜,嘴上却故意说道:“徐将军的想法虽然可行,但是不知道如此一来会不会给徐将军带来麻烦?”
徐廷光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无妨,但郭将军入城以后尽量低调,千万不要张扬。将军明日可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入城并与什么将领见面,本将绝不派人跟随。徐某自忖让郭将军入城既是为了挽救朔方军,也是为了挽救李太尉,一旦有任何麻烦,我徐廷光用项上人头保证将军的安全。” 郭曙与玉真郡主对视了一下,示意玉真可有什么补充。 玉真郡主说道:“叔叔,侄女也想陪您一起入城。” 郭曙一听玉真的话,就意识到玉真郡主这是在提醒自己不可过于信任徐廷光,马上说道:“你一个姑娘家不谙军旅,此行又多有不变,你还是在城外等我吧。” 徐廷光也说到:“郡主还是不要进城了,虽然朔方军将士对汾阳王忠心仍在,但是毕竟如今局势微妙,郡主还是留在大营之内更为安全。” 玉真郡主却假装很不情愿的样子撅着嘴说道:“难道就因为我是个女儿身处处都要受到限制吗?” 郭曙对徐廷光说道:“这个孩子被我哥哥嫂子都宠坏了,让将军见笑了。” “郡主不爱红妆爱武装,身为金枝玉叶却不畏军旅劳顿能来看望朔方将士,这也只有汾阳王府上的千金才有这样的魄力啊,本将心中十分佩服。郭将军尽管放心入城,只是要委屈一下郡主,明日就在本将身边做一天的带刀侍卫如何?” 郭曙和玉真都明白徐廷光这么说完全是请二人放心,如果郭曙此行遇险,玉真郡主可以随时杀掉他,于是赶忙拱手谢过。 ……. 第二天一早,郭曙换好了朔方军的军装,手持徐廷光的令牌进了咸阳城。徐廷光则呆在大帐中处理军务,任由玉真郡主在身旁持刀“护卫”。直到午后,郭曙安然无恙的返回了徐廷光的大营,玉真郡主才送了一口气。 郭曙双手送上令牌,对徐廷光说道:“此行非常顺利,见到了很多朔方旧将,将军放心,一旦陛下的圣旨到了咸阳,如果李太尉还首鼠两端,众将一定会力谏李太尉返回灵州(朔方节度使府所在地,今宁夏吴忠市)。” 徐廷光听了也十分高兴,说道:“如此一来,我到时只要再行劝谏,李太尉见众议如此,一定会回师灵州的。” …… 第二天,郭曙和玉真告别了徐廷光离开咸阳,转了个弯又往奉天方向走去,郭曙边走边说道:“一会见完孟保,你觉得我们该回奉天还是如何?” 玉真郡主却说道:“叔叔这是在考我吗?” 郭曙一听,佯装不懂,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您还是别装了,朔方军的威胁解除了,收复长安的任务自然要落到李晟元帅肩上,我们自然要去东渭桥走一趟了!” 郭曙听了点点头说道:“果然不愧是我郭家的姑娘,就是聪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