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四十四章 沈珍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沈珍珠 (第2/2页)

的惹出这么多曲折,这都是在下判断有误,还请殿下恕罪。”

    “恕罪?本王哪里敢怪罪罗先生?罗先生可是淄青我那表弟的心腹,先生为了淄青的利益不惜以祸乱大唐天下为代价,这让本王至今回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呀!”

    “殿下,您误会了。首先,在下只是听从淄青的指令行事。您的表弟----李师道大人曾亲口告诉我,他的目地就是保住李氏在淄青的既得利益,并不想叛乱,但在下并不知道他内心是否真的这么想;其次,有很多意外是无法预料的,就比如说泾源之乱和朱泚称帝这两件事,而且淄青发现这些意外超出了预想,借着陛下罪己诏的机会立即就上表撤掉王号,臣服于朝廷。这也从侧面说明,淄青确实并不想叛乱…….”

    罗令则跪在地上信誓旦旦的说着,可舒王显然不想再继续听下去了,打断他的话说道:“先生这些话本王并不想听,再说本王听了也没什么用,我那表弟究竟意欲何为是他自己的事情,本王的想法与他没有任何交集,如果先生没有其它的事情……”

    舒王的话很明显,就是让罗令则识相一点,赶紧离开。

    罗令则哪能听不出来舒王的意思,马上说道:“在下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要告诉殿下,就是当初在下曾许诺过的那件大功,今天要献给殿下。”

    舒王一听,马上想到了当初罗令则曾说过,帮自己找到沈太后,于是瞪着眼睛问道:“先生说的莫非是沈太后?”

    “正是!”

    舒王赶紧站起来走到罗令则身前,双手将他搀扶起来,说道:“本王还以为先生又是来为我那表弟做说客而来,你为何不早说呢?”

    罗令则起身说道:“这也不怪殿下误会,这几年发生的事情确实出乎在下的预料。”

    舒王急切地说道:“好了,都是自己人,先生无需再解释了,还是先跟本王说说沈太后的事情吧。”

    罗令则说道:“当初在下跟殿下说道沈太后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有了一些线索而已。但在下一直继续暗中寻访太后的下落,直到泾源兵变之前,才得到可靠的线索。正巧兵变之后,殿下跟着銮驾一起去了奉天,在下为了寻找太后,因此并没有追随太子去奉天,而是一个人去了洛阳。”

    “洛阳?”

    “是的,在下早就听说洛阳有太后的线索,就让淄青方面秘密派人在洛阳挨家挨户的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摸排,终于在洛阳郊外的佛光寺找到了一个老妪,经反复确认后感觉应该是沈太后。”

    “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听佛光寺的僧人说,这个老妪流浪乞讨多年,经常到佛光寺来讨饭,寺内主持见她孤苦伶仃挺可怜的,就让依附于寺院的猎户收养了她,由寺院出一些钱粮供养。这个老妪已是耄耋之年,看上去身体尚算康健,但是因为在战乱中受到伤害,目前的神志有些问题,总是有时清醒有时糊涂。”

    舒王听了后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兴奋,说道:“太后失踪已四十余年,声音和容貌肯定与四十年前大不相同,太后失踪的时候,父皇尚且年幼,先生怎么就敢断定这个老妪就是太后呢?”

    “在下也怕认错了人,为了慎重起见,才亲自到洛阳佛光寺去确认,经过半年多的朝夕相处,在下从她的嘴里断断续续听说了很多宫中故事。比如当年明皇(唐玄宗)与杨贵妃长生殿的故事、肃宗对待先帝代宗如何疼爱、代宗的独孤贵妃对她如何狠毒等等,还有一个更关键的证据,她左手上有一道明显的伤疤,一看就是锐器所致,在下曾问她是如何伤的,她说是为‘奉节郡王’削苹果时候不小心割伤的。”

    舒王听到这眼圈一红,说道:“‘奉节郡王’,这不正是父皇幼年时候的封号吗?”

    “是啊,在下当时并不知道‘奉节郡王’就是当今天子做皇子时候曾经的封号,还问他‘奉节郡王’是谁,她亲口说是皇子‘李适(kuo)’。还有一天她的神志特别清醒,在下曾问她的名字,她居然说她叫‘沈珍珠’。正是通过得到这些答案,在下才敢断定这个老妪就是沈太后。于是就安排人保护太后的安全,急急忙忙回到长安,直接来向殿下禀报。”

    舒王听到这,心情异常激动,说道:“父皇四十多年来对太后的下落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找到了太后,父皇一定感动于心,明日本王就去洛阳,亲自将太后接到长安。”

    罗令则赶忙说道:“殿下别急,在下认为您亲自去接太后并不合适。首先,在下听说陛下自登基以来,曾经多次派人到东都一带寻找太后的踪迹都没有找到,殿下怎能在京城内身不动、膀不摇的坐着就找到了太后呢?第二,在下听说这几十年中,有多人曾试图冒充太后身份妄想求得富贵,最后都被证明是假的。所以,在下虽然认为这个太后的身份没有问题,但是为防止万一有误,最好还是先向陛下禀明,就说殿下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派人在东都洛阳一带慢慢寻找,如今终于有了眉目,让陛下派一个宫中的老人去确认一下。如此一来,不仅向陛下表明殿下您一直默默地为陛下做事却从不张扬,而且一旦确认此人确实是太后了,功劳也照样是殿下您一人的。”

    舒王思索了一下,说道:“先生的建议不错,本王连夜就入宫去向父皇禀告这个好消息。还有,先生既然是刚刚回到长安,还未到东宫报到,那就先在本王府上住两天再回东宫也不迟。”

    “在下谨遵殿下的安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