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四十四章 沈珍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沈珍珠 (第1/2页)

    德宗听了李泌所说的一番理由,虽然脸上的表情给人感觉他赞同李泌的意思,但其实内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于是又说道:“如果如先生所说,韩滉做事一向公正廉洁,因此才得罪一些人而受到他人非议,朕也能理解,但是据朕所知,朝廷内外有很多臣工对韩滉都颇有微辞,不知道先生是否有所耳闻。所以朕刚才听了先生的话,真不知韩滉是因替朝廷做事得罪了这么多人,还是他确实为臣不忠才引来这么多的非议上身。”

    德宗的话绵里藏针,李泌又怎能听不出来呢?于是跪倒说道:“陛下,臣当然也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但臣愿用全家性命作保,韩滉对朝廷绝无二心。如今他的儿子韩皋就在吏部任考功员外郎,最近听到关于其父韩滉的谣言也是战战兢兢而内心不安。陛下只要召见一下韩皋,让他回家省亲并替陛下去嘉勉一下韩滉,以表明陛下对他的信任,臣保韩滉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李晟、浑瑊、陆贽、李绛等文武大臣本来就认为韩滉不会有异心,此时看到李泌如此坚定的支持韩滉,也纷纷附和李泌,跪倒在德宗面前,力谏德宗不要怀疑韩滉的忠诚。

    德宗一看李晟和浑瑊两大功臣不约而同地支持李泌,知道自己此时如果再质疑韩滉的忠心,似乎是太不把这几位重臣的话放在心上了,心中暗想:。如果韩滉真的想造反,就是将他的儿子留在长安也没有用,既然是卖人情,干脆就卖到底,就让他的儿子回江南,也显得自己这个天子在臣工面前从善如流。况且,今日有你们这几位重臣替韩滉作保,如果他日查到韩滉真有异心的证据,那就不要怪朕翻脸无情了

    想到这里,德宗下旨道:“擢吏部考功员外郎韩皋为镇海军巡按使,替朕巡抚江南。”

    德宗说完,又对众位大臣说道:“今日宴饮到此为止。”转而对李泌说道:“先生请留下,朕有事请教!”

    等众位大臣都退下去了,德宗对李泌说道:“最近多位大臣向朕密奏韩滉有异心,先生今日为何执意要保全韩滉呢?知人知面不知心,先生如此不知保护自己,一定会让别人觉得先生与韩滉有私交甚笃,所以才在朕面前为韩滉开脱,而一旦韩滉今后被查出任何问题,朕担心先生会因此惹祸上身。”

    李泌看德宗显然还是不信任韩滉,但自己心里还是很感动的,毕竟德宗私下告诉自己这些,说明德宗还是很关心自己的,于是说道:“陛下,臣今日所言并非是与韩滉有私交,而是为了朝廷。”

    德宗听了一愣,反问道:“难道先生与韩滉并无私交,真的是为了朝廷?”

    “陛下,如今旱情严重,已经蔓延至中原、河北各地,粮价更是节节攀升,各州郡的仓廪存粮已经所剩无几。要想解决粮荒,只能依靠江南,而江南各镇也只有韩滉治下的横海镇最近几年风调雨顺,粮食连年丰收,存粮最为充沛。正因为韩滉手中积聚了大量粮食,此时才引得很多人觊觎韩滉之位。而臣之所以为韩滉鸣不平,是因为自陛下河北削藩以来,韩滉一直按朝廷的要求积极筹运钱粮,直到中原粮道受阻,他才不得不设法通过西川转运钱粮到奉天行在,这说明他心里始终将朝廷的用度放在首位。另外,在军事方面,韩滉与曹王李皋积极渡江收复了李希烈占据的江北州郡,如此一来,至少将李希烈四成兵力牵制在江淮地区,所以才能保证洛阳不至于陷入贼手。正因为韩滉有如此大的功劳于朝廷,所以臣知道他对朝廷绝对没有异心,因此才在陛下面前为韩滉辩白。如果陛下真能诚心对待韩滉,让他觉得陛下对那些诽谤他的谣言根本不相信,他一定会感激陛下,抓紧将粮食运到关中。”

    德宗听李泌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原来韩滉在牵制李希烈的势力上有如此大的作用,恍然大悟地说道:“是朕误解了先生的用意,险些误了大事。朕这就传旨,将韩滉的儿子召入宫中面谕,并赐他绯衣回乡,替朕去抚慰韩滉。”

    ……

    舒王府。

    舒王很得意,虽然自己参劾韩滉被李泌破坏了,但是这对他来说无所谓,因为他的本意就是讨好自己的父皇,并不想真的扳倒韩滉。

    他得意的喝着茶,思考着今天父皇应李晟所请,将他外派到凤翔,那么他走后,他所掌握的五万神策军自然而然就要交出来。俱文珍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得到这五万神策军的控制权,那么他北司的实力至少增加了一倍以上。收到自己送上的这份大礼,双方的联盟必将会更加稳固。随着俱文珍实力的增强,他将来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也会越来越大,而有这么一个强力盟友的支持,自己在夺嫡过程中会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王府管家在书房外说道:“殿下,罗令则来了,目前正在王府后门处等着召见。”

    舒王一听罗令则又来了,脸上露出不屑的笑容,说道:“他还有脸来见本王。也罢,把他带进来,本王倒要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能跟本王讲。”

    不一会,罗令则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跪倒在舒王面前说道:“殿下,在下可算又见到您了。”

    舒王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好久不见罗先生了,本王以前听了先生的妙计,险些将大唐的江山社稷给毁了,要不是朝廷还有一些忠臣良将,先生恐怕也就见不到本王了。”

    罗令则见舒王并没有让自己起来,而且话里满含揶揄之意,只好继续跪在地上说道:“在下当初为殿下谋划借助藩镇力量提升殿下的地位,事先确实没估计到陛下削藩态度的坚决以及藩镇将帅的不可琢磨,阴差阳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