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假设 (第2/2页)
冒太后的人,虽然最后证明她们都是假冒之人,但是德宗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思念母后的心情,不仅没有治那些假冒之人的罪,反而在放她们出宫之前,还赏给了她们一笔钱帛,其目的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宽仁大度,能积极踊跃的向朝廷提供有关太后的任何线索,即便是假的也不会降罪处罚。舒王作为皇子,他当然了解自己父皇的一向宽仁的脾气秉性,退一万步来说,找人假冒太后这件事即便漏出了马脚也没关系,这正说明舒王想父皇之所想、急父皇之所急,无非就是做事有些急功近利而已。 裴度知道,如果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樊景超将来就是能揭穿舒王阴谋的一个关键人证。如果让舒王知道有樊景超这个人的存在,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的除掉樊景超。于是裴度神色凝重的对樊景超说道:“你刚刚说的这一切,可曾对别人提起过?” 樊景超不知道裴度为什么突然间变得这么严肃,赶忙说道:“小老儿从未在任何人面前提起过。” “那最好了,记住,关于你和你姑姑的过往旧事,从今以后千万不要轻易对别人提及,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很可能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 樊景超听了裴度的话不禁打了个冷战,说道:“您放心,小老儿今后绝不会向别人提及此事。” “好,你就踏踏实实留在这吧,等平定了叛贼,我替你在李仆射面前美言几句,把你留在他身边照顾他,有了李仆射和昭义军的保护,我保证你能安享晚年。” 樊景超听了裴度的话,“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向裴度表示感激,说道:“多谢参军大人,小老儿感激不尽!” 河东太原府。 马燧在养腿伤的几个月里,看着李晟和浑瑊屡立战功,最后都因功封了王爵,他的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因为他落马摔断腿以后,虽然不能亲自率兵靖难,但还是派自己的儿子马汇率五千河东军赶往奉天靖难,可是河东军刚到关中,奉天之围就解了,让李怀光的朔方军抢了头功。接下来本想着河东军能在收复长安过程中露个脸吧,偏偏又赶上李怀光图谋不轨,欲吞并各路人马。自己的儿子马汇也不争气,在李怀光率朔方军撤离长安,东进河中府的关键时刻误判形势,误以为李怀光占据河中府后会继续北上图谋河东州郡,居然就匆匆带着五千河东军撤回了河东。而李晟恰恰利用这个时间向占据长安的朱泚展开了强攻,固若金汤的长安城不仅被他攻破并且成功收复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攻打长安的过程中,李晟从北城直扑叛军驻地并迅速击败叛军,因此长安宫阙和黎民百姓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因此,马燧那段时间心情十分不好,自己的河东军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他在骂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之余,心中满是懊悔和忿忿不平,懊悔自己急于赶往奉天去勤王,却不小心掉落马下摔断了腿,错过了自己立大功于社稷而名垂青史的机会;忿忿不平则是因为他自认为带兵打仗他比李晟更有经验和能力,如果自己不受伤,这收复长安的大功非自己莫属。 马燧将心里的郁闷化作了行动,他一面让自己的儿子马汇带兵顶到河东与河中接壤的最前线,防备李怀光入侵。另一方面,他下令河东镇各位将领加紧练兵,州县官员积极抗旱并将百姓的余粮全部征收入库统一调度,一旦朝廷有需要,绝对不能再给自己丢人现眼。 马燧在河东积极备战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李怀光部下的游说工作。 原来,李怀光的朔方军将士本来就不愿意跟随他造反,因家人受控于李怀光之手,不得不违心地追随他一起来到河中府,但内心里对李怀光已经恨到了极点,如果不是投鼠忌器,将士们早就率兵投靠朝廷了。自从长安被收复,朱泚被杀以后,朔方军的士气更是深受打击,本来是被朝廷征调来攻打叛军的,没想到自己竟然糊里糊涂的跟着李怀光成了叛军。尤其现在天下形势已经基本明了,河北叛军全部归顺朝廷,即便是朱泚的弟弟朱滔都被吓得卧床不起,在幽州上表请罪,表示臣服。目前只剩下淮西和朔方两军还没臣服于朝廷,但淮西李希烈在中原败局已定,只是负隅顽抗而已。朔方军目前的处境最为尴尬,虽没有公开和朝廷刀兵相见,但却依然占据河中府不臣服于朝廷,因此朔方军内部人心惶惶。鉴于朔方军士卒人心浮动,李怀光不得已才向朝廷请罪,并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长安为人质,以表诚心。朝廷也算大度,特意派孔巢父作为宣慰使到河中府来安抚朔方军将士,可偏偏又发生了宣慰使孔巢父被杀事件,李怀光此举就相当于摊牌了,他用行动表示自己不接受朝廷的号令,要对抗到底。如此一来,朔方军内部开始严重分化,很多士卒放下武器,连夜出逃。 马燧正是探知了朔方军的情况,才不失时机的派人向临近河东的朔方守将展开了策反游说工作,并暗中与晋、慈、隰三州的守将达成了协议,一旦朝廷下令讨伐李怀光,这三州守军就假意战败被俘,用这种方法来保全家人的安全。 正当马燧厉兵秣马,憋着一股劲等着朝廷下令攻打李怀光的时候,朝廷的诏书不期而至,任命马燧为“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与镇国节度使骆元光,邠宁节度使韩游瑰,河中、同绛节度使唐朝臣合兵讨伐李怀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