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五十六章 内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 内应 (第2/2页)

谋了。”

      陈仙奇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初在襄州的情景,终于恍然大悟道:“如果按夫人这种判断来分析,那么所有的事情似乎都能解释通了。当初留下周曾看守转运院,周曾却糊里糊涂地给李承留下了大批的钱帛,看来那也是窦贵妃故意在李希烈醉酒之后配合李承。甚至后来周曾还暗中投靠了朝廷,秘密策划在许州刺杀李希烈,如果不是被他手下牙兵出卖,周曾很可能就会成功。”

      窦氏说道:“还不止这些,夫君再想想,我记得当初你们这些将领与河朔四镇一起劝谏李希烈称王,那时也是窦贵妃出面阻止的。”

      “对,确实如此。我想起来了,她还屡次暗中保全鲁郡公(颜真卿),否则以李希烈的行事作风,早就将鲁郡公处死了,怎么会在关键时刻一而再、再而三的心慈手软呢?后来如果不是窦贵妃的建议,李希烈也不会将鲁郡公软禁在蔡州龙兴寺那么久而不杀。包括鲁郡公最后被赐死,都是窦贵妃亲自到龙兴寺去执行的。我还记得那天,窦贵妃让我出去候着,他们二人究竟说了什么,我也没听到,反正最后我进去的时候,鲁郡公已经自缢身亡了。”

      窦氏说道:“所以,如果我们将这些事都串联起来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窦贵妃为了替父母报仇雪恨,一直隐忍在李希烈身边等待着机会,只要夫君能答应帮她报杀父之仇,她必然愿意为夫君做这个内应。”

      “此事还需慎重,我先暗中谋划着,夫人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与窦贵妃联络感情,最好能套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

      心急如焚的吴少阳终于等到了陈仙奇从大梁发来的回信,但是看了信以后,吴少阳如同跌进了冰窖一般,从头到脚都凉透了。陈仙奇在信中明确说,自己进宫请求发兵未获陛下同意。心中也说明了理由,因为陛下已经识破了李抱真的诡计,官军在陈州布下的口袋阵的目的就是为围点打援,李抱真对翟崇晖的残兵败将围而不歼的真实意图,就是为了尽可能杀伤更多的淮西援兵。所以陛下从大局考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才不得已决定放弃救援,并命令吴少阳率领残兵退回大梁。

      吴少阳怎么能不失望呢?因为被围的除了翟崇晖以外,还有自己的宝贝儿子呀。自己和翟崇晖这些年追随李希烈立下无数大功,没想到最后竟然被无情的抛弃了,他越想越觉得心寒,最后又由失望到生气,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单人独骑去找刘洽谈判。

      而刘洽早已等候多时了。原来裴度早就推断出李希烈早晚会发觉陈州就是个陷阱,那时李希烈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被围在陈州的叛军。所以,当刘洽上报说围住了叛军大将吴少阳的儿子-----吴元济的时候,裴度马上建议李抱真,千万不要伤了吴元济,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吴元济作为筹码与吴少阳做交易,诱使他归顺朝廷,回到李希烈身边去做内应。即便吴少阳不愿意归顺朝廷,也可以利用吴元济做文章,离间李希烈与吴少阳的关系。李抱真认为裴度的计划可行,就给刘洽下了命令,千万不要伤了吴元济,一旦生擒了吴元济,第一时间押往洛阳看管。

      刘洽当时接到李抱真的命令,还不相信吴少阳会主动来谈判,没想到吴少阳竟然真的如此疼爱自己这个儿子,甚至会亲自来找自己谈判。于是他遵照李抱真的命令,对吴少阳礼敬如宾,让他感觉到李抱真的诚意。吴少阳救子心切,又看到刘洽如此真诚对待自己,于是同刘洽达成了共识:除了吴元济以外,陈州被围的叛军一个不放,吴元济暂时押往洛阳,李抱真代表朝廷保证吴元济的安全;吴少阳回到李希烈身边去做内应,伺机杀掉李希烈,然后再举淮西之兵归顺朝廷。等到这一切都成为现实,李抱真不仅保证将吴元济毫发无损地送回淮西吴少阳的身边,而且还要向朝廷为吴少阳请功封官。

      连夜回到自己大营的吴少阳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直到第二天午时,他终于收到了儿子吴元济让刘洽转送来的亲笔信:被围的淮西将士除了战死的以外,其余全部被俘,自己不仅没有受伤,而且还受到了官军的优待,明日将启程去洛阳。

      吴少阳这才放下心,收拾了残兵败将撤回了大梁。

      李希烈看着吴少阳的双眼布满血丝,知道自己这次的做法确实太无情了,害怕吴少阳因此对自己不满,于是好生安慰了一下吴少阳就让他暂时回府去休息,然后又找来陈仙奇,让陈仙奇暗中派人监视吴少阳。

      鉴于自己的淮西军在中原战场节节败退,李希烈知道败局已定,此时他更不放心身边的将士们,于是在窦贵妃的建议下,李希烈下令:大军即日随自己的銮驾撤回淮西,大梁守备交由陈仙奇和吴少阳全权负责。

      ………

      长春宫。

      自马燧收到了唐朝臣的军报,知道解决驻守长春宫的徐廷光乃是平定河中叛军的关键,他不得已下令河东军将绛州的攻势稍微缓一缓,自己则带了几百名亲信牙兵,马不停蹄的赶往长春宫。

      此时浑瑊也已经率领五千神策军赶到了长春宫,唐朝臣建议朝廷与徐廷光谈判,但是骆元光却力主强攻,浑瑊经反复权衡,最后决定先试探性的对长春宫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攻击,如果长春宫确实难以力夺,再向朝廷请旨,与徐廷光谈判,这一决定也得到了监军使霍仙明拥护。但攻打长春宫的结果不言而喻,联军又打了败仗,损失虽然不大,但是却让浑瑊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用强攻的办法拿下长春宫,即便最后能成功,其代价也将难以估量。就在浑瑊准备给德宗写奏折的时候,马燧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