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单刀赴会 (第1/2页)
马燧第一时间将浑瑊、唐朝臣、骆元光和韩游瑰几位将领召集到一起,听他们详细汇报了长春宫守军和主将徐廷光的情况,又让各位主将畅所欲言,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心中认为该如何拿下长春宫的办法,然后大家一起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最后,马燧说道:“看来长春宫确实易守难攻,不仅居高临下,而且地势险要,以联军目前的军力根本不可能迅速拿下。但如果不拿下这里,大军攻打蒲州之时则会顾忌徐廷光背后偷袭,不敢心无旁骛的去攻打蒲州,那么剿平李怀光就变得遥不可期。如今徐廷光在长春宫的守备可以说是滴水不漏,短期内想攻破这里是不可能的,鉴于朝廷府库空虚,并不能保证给大军长期充足的粮草供应,因此我们根本没有条件与叛军打消耗战。所以,本帅决定,采纳唐朝臣将军提出的招抚策略。” 骆元光听了马上说道:“元帅,对待徐廷光这种狂傲自负之人,末将认为即使再难也只能强攻,怀柔之策只会令他的气焰更加嚣张。” 浑瑊也说到:“徐廷光是李怀光的心腹,如今又小挫我军兵锋,恐怕他会充分利用地势来恃险据守,拒绝元帅的招抚。” 韩游瑰也说到:“联军刚到这里的时候,徐廷光确实与唐将军商谈过一次,并未明确表达想归顺朝廷的意思。最近与我军攻城将士对垒又连续几次小胜后,并未与我军有过任何接触,末将认为他当初与唐将军假意媾和,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罢了。” 唐朝臣看几位将领的态度都倾向于强攻,急忙凑到马燧身前,想再次阐述自己力主招抚的观点,却被马燧阻止了。 马燧说道:“刚才唐朝臣将军已经详细介绍了朔方军的情况,徐廷光虽然是李怀光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但他自从军之日起就在朔方军中,对朔方军忠君报国的传统还是牢记于心的,故此本帅认为应该将他与李怀光区别对待。他眼下之所以不愿公开归顺朝廷,一方面是因为守卫长春宫将领们的家眷都被李怀光控制了,大家都顾忌一旦投靠了朝廷,家人必将受到伤害;另外一方面,就是诸位将军总想着凭借武力能攻下长春宫并俘获徐廷光,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对他使用怀柔策略,才造成了他对诸位的不信任。所以本帅决定效仿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诚心诚意的对他劝慰一番,如果他确实顽冥不化,我们再采用强攻的办法。” 浑瑊听了马燧的话,赶忙站出来抱拳请令,说道:“元帅乃是三军统帅,岂能亲自去以身试险,末将愿代元帅去长春宫去劝降这个徐廷光。” “咸宁郡王的好意我马燧心领了,蒙陛下信任,让马某担任这个统帅,马某怎敢不尽心竭力呢?此行马某一旦有什么闪失,大军统帅就由咸宁郡王代理,务必要踏平河中、剿灭李怀光。”说完,马燧让手下牙兵将帅印拿过来,郑重地交到浑瑊手上,然后毅然昂首走了出去。 ……. 长春宫下。 马燧单人独骑立在长春宫外一箭之地,向城头高喊:“我乃河东节度使马燧,是朝廷钦命的三军主帅,请代为通稟徐廷光将军,马燧欲进长春宫与他一叙。” 城头守将确认只有马燧一人,命令手下不要放箭,说道:“原来是马仆射,请稍等,待我派人去禀报徐将军。”说完,他赶忙命手下马上去向徐廷光报告。 过了没多久,长春宫的城门开了一道门缝,走出一小队士兵来迎接马燧。 马燧催马缓行,边走边解开盔甲扔到马下。远远观望的浑瑊见到此景不禁扼腕叹息,说道:“元帅为何要脱掉盔甲呢?传令下去,全军准备,一旦元帅遭遇不测,大军即刻开始攻城!” 马燧来到徐廷光的帅府,徐廷光早就召集了手下将领在帅府门前等候,见到马燧到了,众将在他的带领下齐刷刷跪倒在马燧身前。 马燧见此情景,心中对此行劝降徐廷光已经有了把握,于是正色说道:“众位将军,本帅是奉了朝廷之命前来,你们可西向长安遥拜天子。” 徐廷光听了,马上带领大家转身向西跪倒,遥拜长安方向。随后,徐廷光起身将马燧簇拥进了自己的帅府。 马燧坐定以后,说道:“本帅今日代表朝廷前来,只为一件事,就是替众位将领谋一条生路。陛下曾说过,自安史之乱以来,朔方军在汾阳王统领下,忠于朝廷四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堪称我大唐诸军的忠勇之师。可是如今诸位将领为何糊涂到甘愿追随李怀光背叛朝廷,犯下株连九族的谋逆大罪呢?” 徐廷光马上辩解道:“马仆射可能有所不知,我等实在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 马燧没等徐廷光继续说下去,就说道:“徐将军不必解释,且听本帅把话说完。本帅正因为知道众位将领的家眷被李怀光控制了,所以今天才来给诸位将军指一条脱罪的明路,如果诸位将军肯按本帅说的去做,不仅能保证诸位家眷的平安,还能为诸位免罪,甚至因此立功而得到终身富贵也不是不可能。” 包括徐廷光在内的所有将领都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地盯着马燧。 马燧看大家用怀疑的眼光盯着自己,于是说道:“诸位以为我马洵美在骗你们吗?如果你们不相信本帅,那就用刀把本帅的心挖出来看看。”说完,马燧双手在胸前一扯,将自己的胸膛露了出来。 徐廷光马上说道:“仆射不必如此,我等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