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尔虞我诈 (第1/2页)
李希烈带着所有将领的家眷退还蔡州以前,将防守大梁(汴州)的任务交给了陈仙奇和吴少阳。 吴少阳并不知道此时陈仙奇也有杀李希烈的图谋了,不敢与他密谋将大梁城献给朝廷,只能悄悄派自己的亲信李佑(字庆之)带着密信去找刘洽,将李希烈已经带领大军主力退往蔡州的消息以及大梁的守备情况详细告知了刘洽,并建议官军在中原地区尽快收复失地,自己则在大梁城内暗中配合,只要官军兵临大梁城下,他就率军弃城逃回蔡州。 刘洽收到吴少阳的密信,马上转给了驻守在黄河北岸的李抱真。李抱真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安排各路兵马在中原地区对李希烈的叛军进行歼灭性打击,自己则亲率昭义军直奔大梁城下,大军随即对大梁北门展开了猛攻。 昭义军主力已经开始攻城,而城内的陈仙奇和吴少阳因各怀心思,谁也不主动提出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所以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明明知道官军在大梁城北门架着云梯猛攻,北城守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肯定坚持不了多久,但作为主将的陈仙奇却坐在自己的帅府内愁眉不展,既不亲上城头督战,也不调兵遣将,只是坐在帅府内长吁短叹。而作为副将的吴少阳见到主将如此反常的消极应对,心中虽然疑惑不解,可是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只跟在陈仙奇身边愁眉苦脸的陪着。其实吴少阳心里却很放松,因为陈仙奇此时越是应对不利,将来回到蔡州,他越能在李希烈面前将丢失大梁城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陈仙奇也看出了吴少阳的不正常,目前只能猜测他是因为爱子吴元济战死(陈仙奇并不知道吴元济被活捉了)后情绪十分低落,心中忧伤的同时也对李希烈产生了不满,但究竟不满到什么程度则不好揣测。陈仙奇心里的盘算是,只要吴少阳质疑自己消极,那就用“大梁城迟早也被攻破,与其牺牲士卒作无谓的抵抗,还不如保全实力退回蔡州”为理由试探吴少阳一下,如果他坚决反对,那就派他去城头带兵抵抗官军,自己则视情况再决定去留。 正因为各怀心思又不能沟通,号称李希烈手下大将的两个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耗着,直到守在北城头的将领派人到帅府来告急,声称如果再不紧急增援,北门就要失守了。 陈仙奇望着依旧一言不发的吴少阳再也沉不住气了,说道:“吴将军,北门告急,我们该如何应对?” 吴少阳急忙恭敬地答道:“末将全听将军的安排。” 陈仙奇听他这么回答,心中暗骂道:“这个狡猾的东西。”但是他嘴上却说道:“既然吴将军说听从本将的安排,那么本将就跟你说句掏良心的话。如今官军在中原风卷残云,各地州郡相继失守,大梁失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本帅眼下也是进退两难。如果命将士们浴血抵抗,让他们白白送命不说,破城之日,你我也难逃一死;假设归顺朝廷,虽然能保你我性命,但家眷们还在蔡州,岂不是害了她们;可如果我们保存实力,放弃大梁,带兵退回蔡州,又恐罪责难逃,结果也很难预料。三条路都走不通,你说本将是否为难?” 吴少阳听了陈仙奇的话,脸上也露出一种同情的表情,说道:“确实难以抉择,末将理解将军的难处,但无论将军如何决定,末将都将遵从将令。” 吴少阳的话滴水不漏,实在让陈仙奇气恼,只得不怀好意地说到:“如果不做抵抗就做出决定,本将实在愧对陛下,既然吴将军如此体贴本将军的处境,那就委屈吴将军到北门去看看,如果吴将军能率军坚持几天,即便真的抵挡不住,也不是吴将军的过错,将来在陛下面前,本将军自会一力承担。” 这话一出口,轮到吴少阳不知该如何应对了,自己刚刚说过遵从陈仙奇的将令,总不能人家刚命令自己去城头指挥守城,自己就违抗军令吧?如果真敢违抗将令,陈仙奇就有充足的理由将自己杀了,然后独自跑回蔡州,将大梁失守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可是,如果去了,万一趁自己在北门抵挡官军的时候,陈仙奇独自跑了,自己是继续抵抗还是投降呢?继续抵抗,那就可能在城门附近直接被官军杀了,毕竟自己和李抱真的密约,这些攻城的官军并不知道。但是如果投降,身边还有那么多的淮西士卒,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用不了几天李希烈就能知道自己投降官军了,自己以后还怎么回蔡州当内应呢?可宝贝儿子还在李抱真手里攥着呢,自己为朝廷寸功未建就公开做了俘虏,朝廷怎么能宽恕自己和儿子呢?吴少阳的脑袋在这一瞬间转了好几个弯,都没想到好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末将遵令!” 陈仙奇原以为吴少阳会百般推脱,唯独没想到他居然答应了。这虽然出乎陈仙奇的意料之外,但他还是面带感激地说道:“吴将军能临危受命,实在令陈某佩服!有吴将军亲自去镇守北门,本将军就在帅府静候佳音了。” 吴少阳抱拳出去了,陈仙奇开始命令亲兵收拾东西,一旦城门有失,自己随时准备率军撤退。 ……. 吴少阳来到城头转了一圈后,他就打定主意了,自己无论如何都得回到蔡州,因此他绝不能在城门与官军直接对抗。之所以这么迅速就做出了这个决定,是因为他刚才只是站在大梁北门城头看了一眼,见到了淮西士兵士气极为低落,根本就没人还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