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尔虞我诈 (第2/2页)
心思守城,他甚至看到了士兵们将已经准备好的“太平旗”就放在身边。吴少阳知道,和这样的士兵一起并肩战斗,别说浴血奋战,就是逃跑都会被拖后腿。于是他果断地决定,立即去找陈仙奇,建议他保存实力,马上率兵弃城退回蔡州。 就在陈仙奇静候大梁北门的消息时,吴少阳就急匆匆的跑回了帅府。 吴少诚见了陈仙奇就说道:“将军,末将在城头看到我军士卒军心已散,根本没有坚守大梁的决心和信心,这样的士卒已经没有丝毫战力可言,以末将的经验推断,今日北城必破无疑。如果我军再不尽快弃城撤离,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末将认为与其做无谓的牺牲,不如保存实力,撤到蔡州重整旗鼓,有朝一日再卷土重来。” 陈仙奇看吴少阳终于先开口提出了撤军的建议,表情凝重地说道:“没想到形势比本将军估计的还严重,那本将军就听从吴将军的建议,先保存实力,撤回蔡州再说。”说到这,陈仙奇停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回到蔡州以后,如果陛下降罪于我,吴将军还要…...。” 吴少阳马上接过陈仙奇的话说道:“请陈将军放心,吴某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一旦陛下降罪,吴某自当与将军共进退。” “好,既然吴将军愿为陈某仗义执言,陈某先行谢过了。时间紧迫,吴将军赶紧去收拾一下,本将军即刻传令,大军从南门悄悄出城,撤回蔡州。” ……. 傍晚时分,李抱真率领昭义军浩浩荡荡占领了汴州(大梁城)。他第一时间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折,将攻占淮西叛军伪国都汴州的消息上报朝廷。 …….. 长安。 德宗此时正在闷闷不乐,因为李晟又做了一件让他心中十分不爽的事情。
原来作为大唐陇右凤翔节度使、西部行营副元帅的李晟,一心想亲算泾原兵变时期篡夺军权,后来又主动依附于叛贼朱泚的李楚琳和田希鉴。狡猾的李楚琳猜到了李晟的心思,所以主动将凤翔军权交给了李晟,自己则留在长安天子身边寻求庇护,这令李晟无可奈何。他愤懑地赶到凤翔,第一件事就是详细调查使相张镒的死因,抓捕真凶。虽然策划者李楚琳成为漏网之鱼,但亲手杀害张镒的凤翔大将王斌等十余人却难逃法网。李晟下令将王斌公开剖腹挖心,其余则凶犯斩首示众,以此来祭奠张镒的在天之灵。 泾源节度使田希鉴听说李晟在凤翔雷厉风行地杀掉了王斌等谋害张镒的凶手,心中十分害怕,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老底也不干净,自己之所以当上了泾源节度使,还是当初讨好占据长安的朱泚才获得任命的。后来朱泚败亡,韩旻、梁廷芬拿着朱泚的首级来向自己投降,他果断地将这两个人斩杀,将朱泚在内的三颗首级当作自己的功劳交给了朝廷,因此得到了朝廷正式任命,成为泾源节度使。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德宗为了保持边镇稳定可以假装糊涂,可李晟却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如果自己不赶紧讨好李晟,难免会被他迫害。恰好此时被朱泚任命为司空的叛将李忠臣(原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养父)被自己抓到了,于是他马上给李晟休书一封,并将李忠臣当作礼物送给了李晟。 李晟看了田希鉴的信,笑着递给身边的儿子李愬,说道:“你看看,田希鉴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不仅将李忠臣作为礼物送给为父,还想利用自己的妻子李氏与我李家同宗的关系来攀亲戚,以此来求为父饶恕他以前的罪过,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愬快速看完了田希鉴的来信,问道:“那父亲打算怎么办?” “李忠臣这个人不仅残暴,而且还贪婪好色,在淮西之时横征暴敛残害百姓,*部将妻女,民愤极大。他后来又主动投靠了逆贼朱泚,更是罪不容赦。我不能让他再多活一天了,即刻就下令杀了他,将首级送回长安。至于田希鉴嘛,为父决不能再看着他像李楚琳一样成为漏网之鱼,必杀之而后快!” “如果父亲不请旨就擅杀一个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天子必然震怒,恐怕将会对父亲不利。” “为父知道,但田希鉴不是在信中提到了吗,最近有小股吐蕃骑兵sao扰泾源辖区,他不打败仗则以,只要打败仗后损兵折将,为父就以此为借口杀了他。” “既然父亲心意已决,那孩儿这就替您给田希鉴回信,叮嘱他务必注意泾源境内吐蕃人的动向,并提醒他,如果需要,凤翔这边可随时派兵增援。” 李晟沉着脸说道:“再加上一句,他这门亲戚,为父认了。” …… 田希鉴接到李晟的回信,看到李晟认可了自己这门亲戚,心中十分惬意,尤其是看到李晟在信中说,他可以随时派兵帮助自己抵抗吐蕃人这一点尤为高兴。因为最近吐蕃游骑在泾源烧杀抢掠,他几次派兵去追杀都无功而返。他一怒之下派兵去追了一次,结果却中了吐蕃人的埋伏,损失了几百名泾源士兵。只因完全是靠不正当手段才爬到的泾源节度使位置上,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实在有限,眼看着吐蕃人在泾源辖区如入无人之境却无能为力,此时看到李晟愿意帮助自己,当然喜出望外,马上动笔向李晟求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