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 三岁丧父(下) (第1/2页)
小小的新州县城,好像是蜿蜒曲折的新江不经意间抛到岸上的一个泥丸。它虽然名字也叫“州”,却属广州管辖。 李氏拉着小慧能,步履蹒跚地走进新州县城南门。她东张西望,目光在一家家店铺巡视。最后,她犹豫了一下,走到一家杂货店里,向店小二打听说:“小二哥,请问你,城里的当铺在什么地方?” 敢情,这一老一小不是来买东西的!店小二的笑脸马上冷若冰霜,不耐烦地说道:“去去去,打听闲事到别处去!走走走……” 李氏拉上慧能,刚要转身离去,这时从里面走出了一位中年富绅。他是杂货店的老板,名叫安道诚。他喝住店小二,对李氏说:“老嫂子,你是从乡下来的吧?” 李氏说:“是啊,是啊,俺们娘俩是夏卢村的。孩子他爹病了,没钱抓药,想到当铺里……” 安道诚说:“你沿着这条街一直向前走,到第三个路口向东,然后再向北拐,然后……” 李氏十分尴尬地笑着问道:“请、请问,哪边是北呢?我有些转向了……” 安道诚刚要伸手给她指示方向,想了想说:“算啦,算啦,我还是领着你们去一趟吧,省得你们娘俩走冤枉路。” 李氏千恩万谢,跟着安道诚来到了当铺里。当铺的柜台很高,李氏的身体又那么瘦小,她吃力地举着胳膊,才把一包衣服递了上去。 掌柜从包袱中抖出一件半新的官服,居高临下虎视着李氏:“你,这件官服从何而来?是不是从衙门偷的?说!” 李氏十分倔强地说道:“我们卢家虽穷,但是,宁可饿死也不会偷人家的东西。” 当铺掌柜拎起官服,咄咄逼人问道:“不是偷的,你们一个平民百姓人家,哪儿来的官服?” 李氏说:“我家老爷曾在北方为官,当然有官服啦!” 掌柜反复掂量那件官服:“这件官衣,与县衙里大老爷的一样。看来你家老爷曾做过知县。为官一任,富过三辈经商。你们既然是官宦人家,还用估衣度日?” 李氏叹了一口气,无言以对。这时,一旁的安道诚对当铺掌柜双手抱拳,说道:“大掌柜,十七八年前,有一个官儿从中原贬到咱们新州。看样子,这娘俩就是他的家人。我看,你就别难为她啦。” 大掌柜边收拾衣服边咕哝道:“将近二十年前就削职为民了,穷得揭不开锅,还一直保留这官服做什么……” 李氏接过几块碎银,在安道诚的指点下,又拉着慧能走进了中药铺。 这是小慧能生下来之后第一次到城里。 高高的龙山依旧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而山下的卢家小院却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慧能安安静静地坐在屋檐下,用扇子扇着一只小泥炉熬药。 室内,卢行瑫僵卧竹床,一动不动,死尸一样。半晌,才能看到他的眼球转了转,两颗硕大的泪珠,无可奈何地从眼角滚落下来。 李氏给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轻轻劝慰说:“老爷,你想开些。” 卢行瑫一脸的痛苦,一脸的愁云:“夫人,复职无望,返乡无时,我能想得开吗?” 李氏说:“不当官就不当呗。当官有什么好?整天提心吊胆的。一不小心,乌纱帽就丢了。” 卢行瑫说:“可是,我十年寒窗苦读,满腹经纶文章,不做官怎么施展平生抱负?大丈夫生于斯世,理当治国平天下,万古流芳,永载史册。再说,我这样被罢官流放,使卢家列祖列宗蒙羞,若不能东山再起,重振家门,我死不瞑目哇!” 卢行瑫剧烈地咳嗽起来,身子抖个不停,喘不上气来。 李氏边给他捶背,边悲伤的呼喊:“老爷、老爷……” 卢行瑫总算将一口带血的浓痰吐了出来,喘息着说道:“老爷?老爷?我卢行瑫是谁家的老爷?平头百姓一个,只能喊人家大老爷!哈……呜……” 他时而狂笑,时而痛哭,如疯如癫。折腾了半晌,才昏睡过去。 院子里,熬药的小慧能似乎陷入了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索中,脸上的表情极为茫然。他手中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风,却并没有扇在炉子的进风口上。 李氏在室内喊道:“能儿,药熬好了吗?” 慧能浑然不觉,苦思冥想如故。 李氏又叫了两声,仍不见答应,便从室内走出来。她见慧能正在发呆,便用竹棍轻轻敲了他一下。 慧能一惊,大梦方觉,愣愣怔怔地问:“什么事,娘?” 李氏没好气地说:“什么事!你说什么事?让你熬药,魂儿跑哪儿去啦?” 慧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