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四章 象棋文化 (第2/3页)
叫象棋?你也许会答:因为象棋里有大象,所以叫象棋。这无疑就闹笑话了。记得早几年中央电视台的象棋世界节目,就出了一道题:象棋是什么国家发明的?有人答中国,有人答波斯,有人答埃及,但这都被定为答错。他们准确的答案是:印度。按他们的解释,因为印度有大象,而中国没有,波斯没有,埃及也没有,所以象棋是印度发明的,中国象棋也是由印度传入来的。 这实在误导得可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导,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象棋,不知象棋的发展历程。那么,何为象棋?简言之,象棋就是象征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艺术。而中国象棋的象征性,是十分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 或许,中国人的祖先,生来就极具象征的天赋.一部书,居然敢以八卦的六十四卦,去储存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一阴一阳叠变的六十四种模型,就把天地万物尽收于其中,构成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缩影.丰富的汉字,无一不揭示着万物发展的一定规律.象棋也不例外,自它从原始棋进入到文明时代,象形的棋子便有了象征的雏形.棋生,又反过来促进棋的发展.如比较能代表象棋童年时期的“六博”棋,子数虽少,着法虽简,棋规也没今天完善,但却通过双方棋子的运行、对抗,将的阴阳相克,嬗变转化的朴素原理体现出来.以“枭”代表舜的祖先的图腾,不但具有宗教的意味,而且将当时的以部落首领为主的社会形态也反映了出来.随着象棋形制的不断完善、深化,象棋所容纳、象征的意蕴也就越发丰富、广博.水养育了人类,人类自然对水感激不尽.这美丽的情感,在我们祖先的棋里也得到体现.春秋时有一种博棋,是十分有趣的.先说棋盘.它的棋盘不是今天这种平面的,也没有六十四个方格,而是立体形的.棋盘中间凹下去,里面装着水,周围凸起的是山,星星分布在其间,像是天地自然的浓缩.水里有九枚鱼形的棋子.在我们先人的眼里,九是最大的数,鱼则是丰富无限的象征,而水就含着一种使生命日日新的深意.这博棋开局得投箸,谁投箸赢,谁才有资格钓水中的鱼.投箸前,则又要先洗手,意思是自己拥有生命创新的水了,便可尽情地到天地间去施展身手.所以谁钓的鱼多,谁为赢棋.意即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现在的棋枰还保留着楚河汉界,出处便在这,非楚汉之争后才有水的。 由此看到,远古的棋并非像我们今天的象棋一样,这般抽象,而是十分形象化的。他们的棋盘不但模仿大自然,把大自然的山水、星月都搬到棋盘上,就像军队模仿战场的沙盘一样,为立体式的。这与远古人的生活单一,除了劳动,就是战争有关。因此,当时的象棋便侧重战争的游戏。北宋晁补之在就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为阵。”明谢在杭的也说:“象戏,相传为周武王伐纣时作。”都说明象棋与战争有关。盘上的棋子也就因时代而异。约略说来,春秋以前的棋子多为动物,而且是虎豹麒麟和龙之类的猛兽。这是象棋往实用发展的一面。直到三国时代,仍十分注重这实用的功效。像一度出现过的三国象棋,不仅从枰面、棋子上反映出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态,而且还从两方联手,即可战胜任何一方的棋理上,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则是象棋与的结合,注重于人文、自然、宇宙的解说,构筑了一种比较文气的象棋。正如人类的进步,在于文化的积累.棋也一样,当的知识渐渐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博棋那种直接将自然宇宙浓缩到棋枰的形制,就显得笨重了.春秋战国,社会空前的发展,人文气息空前的浓烈,象棋的发展也就十分迅速。一些名士为了便于解构当时的社会形态,便把象征天地万物的六十四卦用到棋盘上,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六十四个方格,再把皇帝、丞相、谋士、战车、战马、石炮和士兵制成将士象车马炮卒的棋子,在棋枰上运筹帷幄,寻找对策。无形中便为中国象棋定了形和格。这么一看,就不难看出,象棋已经由象征自然、象征战争,发展到象征社会形态了。 象棋的逐渐完善,不但诸子百家学说的融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使其象征意味更加深刻和丰富。因此,当我们面对象棋时,既觉得那黑白双方是两军对垒,又感到那是丰富人生的缩影;既有墨家和谐的美感,又有道家飘逸自由的空间,有建筑学的形美,有政治学的秩序,又有精深的数学内容,令人有取之不尽、学之不尽的感觉.而这一切,皆来自象棋丰富的象征. 完整性:如上所述,当原始棋步入文明社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中,象棋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而成为今天的形制.六十四格的棋枰,三十二子力的配置,楚河汉界的划分,象行田,马行日,炮隔山打子,车纵横八方,将帅不出九宫的棋规,各棋子疏密有致的定位,已浑然一体,如若一个宇宙系.熟悉象棋的人都知道,即使减去枰上的一只兵一只卒,都会使人觉得不完整,有缺陷.令人有头重脚轻之感.而象士车马炮只取双,不要单,不要三只或四只,不但是为了棋子更好的配合,如连环马,担竿炮,更是体现着中国人对完整看法的文化意识.因为在中国人眼里,双是完整的象征.双如同天地,如同阴阳,如同刚柔,是繁衍生命,繁衍事物的不可缺一的整体.象棋有了这完整,加之被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充盈,那深刻、广博的内容就任人去吸收.即使展开想象的翅膀,一生也难以穷尽.它貌似窄小的棋枰,实则是辽阔无限的空间,任人去发挥,任人去创造,而不会感到拘束;它寥寥的三十二只子,到了棋人手中,便俨然是神秘的魔方,生生息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地展示着一片片神奇的棋境、局面.一般下棋的人,都可感觉到,象棋就像是完整的社会形态.准确说,她更像是封建社会的形制.帅如皇,士如文官,相如宰相,车马炮如武将,兵卒好比是平民百姓.等级分明,次序明确.帅贵如天子,稳坐九宫,不劳而获;士相也不用过河作战;车马炮虽冲锋陷阵,却能进能退,比兵卒威风得多;兵卒则最贱,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老老实实地为皇卖命,排头阵,打前阵的也是兵卒,绝无选择的余地.充份反映着封建社会的意识.但看一门艺术是否完整,还得看其是否鲜活,是否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是否能吸纳世人的创造力.要不,完整便成了死亡的同义词.就像,如果象棋仅仅是体现着封建社会的完整,她不但不会被平民百姓所热爱,而且早已被人遗弃,不存世间.象棋的完整,恰恰就体现在她的鲜活,她的生命般的灵动,她的深博,她的无限.尽管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生存”,不可能不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然而,作为有生命的人,是从不会甘于坐守待毙,甘于被死死束缚,放弃自己的追求的.因此,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使象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完整得如同天地,如同自然万物,如同一片文化的海洋,谁面对着她,谁都可拥有自己所望的完整世界.就像她的象征的广延性,至今仍以特有的宽广的胸襟,迎接这个时代,吸收、容纳时代的精华.如人类当今的整体意识、和平理想、创造精神等,它都能表现出来.限于其内容的丰富,只能另文再谈了.丰富性:中国象棋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它棋谱的众多,局式的精妙,以及它派生出来的各种棋艺.1、在象棋现存、可考的棋谱中,自唐代的至清朝的,计有五十三种,二百八十三卷.因大多棋谱已亡佚,所记局数无考.但现存的棋谱中,所载的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