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象棋的对弈? (第2/2页)
、炮会隔山打牛,车马炮下面还有兵士相也都各司其职,子力是比围棋少,但每个子都各有变化、更各具思想性格!” 一个凭感觉就能解释出“象棋的变化应该是比围棋多”的前辈高人,他所举的例子和比喻都相当精彩。最重要的是,他的感性的结果与实际的理性的结论是一致的。 所以,尽管逻辑推理要求的是严谨和详尽,但我们有时也是应该相信感觉的。关于象棋的感觉,有人说,棋感决定着一个人的棋力,象胡司令说过,有时他往往只需推算三四步,就能与推算八九步的高手去对抗;也有人说,象棋无招胜有招……这些说法都很有意思,也给象棋的逻辑思考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在说象棋是否“无招胜有招”之前,也不妨先说说其它棋类。 当围棋盘一片空白的时候,后手方多少是有压力的。因为他不知道先手会将第一颗棋子放在哪里,而第一颗棋子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意味着将演绎不同的布局体系。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战斗往往就在第一颗棋子没有落下之前就已经打响。这就是“无招”。 围棋着法是有限的,加上“围住的地盘”又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我们在逻辑上是可以支持先手方获胜的,也就是说,在双方都不出错的情况下,先手方获胜。反推亦然,当围棋盘是空白的时候,先手虽“无招”,但已占据着将要在棋盘上多一子的优势。这就是围棋的“无招胜有招”。所以,为显公平,千百年来围棋逐步总结出先手方必须贴目的规则。再举个例子,五子棋是对先手限制得比较多的流行棋类之一,先手必须走成四三绝杀才能获胜,而后手则怎么走都不犯规。
那么,目前对围棋、五子棋的先手的限制方式是否已经达到最合理?以后还会不会去修改?这就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到底象棋有没有“无招”呢? 象棋没有“无招”。 尽管双方各十六个棋子都点、线对称的摆在棋盘上,理论上却还没有找到任何依据可以证明,棋子的这种摆法是不是对双方的最公平的摆法。既然不知道是不是最公平的,那么先手是“有招”还是“无招”就说不清楚,“无招胜有招”于是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但是,象棋的先手就真的不用去限制吗? 我们先来欣赏一个朋友的“高论”:1、对历年来同级别比赛5000盘的统计表明:先胜占42.1%、后胜占26.7%、和棋占31.2%,简单表示为; 2、而每个级别之间还出现一种现象:胜率与级别等级成反比,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的比赛,胜率越高,和棋机会减少;级别越高的比赛,胜率越低,和棋机会增加; 3、由此可见,当象棋水平提高到终极级别的时候,也就是当先后手方均难出错的时候,胜率将趋向于零,和棋就是结果; 2、单车必胜马双士; 3、三高兵必胜士象全。 从这种分析的不合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判断,每一个棋子的作用和能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棋手要想最后取得最理想的盘面,就要求在初始盘面发生变化的第一步开始,选择能够使棋子的价值逐步加大的着法。 既然如此,还能通过是否“均匀”来推断是否“公平”吗? 因为如果用“在初始盘面发生变化的第一步开始,选择能够使棋子的价值逐步加大的着法”的思路来推断,则最公平的初始盘面应该是使每个棋子的第一步作用力最小的盘面,也就是说,初始盘面必须尽可能地限制所有子力。这与棋理相悖。 这个二难逻辑最后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目前棋规下的初始盘面必然是“尽可能地限制所有子力”和“尽可能地开放所有子力”之间的一个任意的点、线对称盘面。既然是任意的,而且这种盘面是足够多的,那么,我们试图用任何一种方法去证明它是否公平都不现实,从而,“先手便宜”、“后手便宜”以及“和棋结果”等命题也将都无法通过逻辑去证明。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