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168章 迎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 迎接 (第2/2页)

:“大刀。你这就不明白了吧。我们家大人。除了是总兵外。还是几堡的治理使。那可是皇上御口亲点地。境内的屯田。开矿等事。都可由军门过问!”

    黄来福收下顾大刀后。就将他安放在家丁营中。黄来福前往宁武关。顾大刀自然是跟来。此次黄来福建立自己的家丁营。定额三千多人。眼前的二千多家丁们。分为了两部。每部设千总1人。以杨小驴为统领。其中还是以三百多的老家丁们为骑兵。余者为马上步兵。

    黄来福有规定。不论是自己的亲信还是亲戚。平时在军中。都是以军职相称。顾大刀自然不例外。他虽是黄来福的外甥。不过平时还是称黄来福为军门。对于顾大刀。江大忠对他是喜爱。两人脾气性格有些相似。在五寨堡几天。颇为合得来。而杨小驴因为顾大刀是黄来福的外甥。所以对他平时颇为照顾。

    “原来是这样!”

    顾大刀一向对黄来福崇拜。此时就更崇拜了。

    马久英公公与黄来福并行。此时以他独特的声音笑道:“嘿嘿嘿嘿嘿嘿嘿。其实大家不用担忧。咱家相信黄军门的能力。到时候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地。”

    黄来福任总兵后。马久英公公水涨船高。也升任为监军。同往宁武关上任。不过说实在地。马久英公公还是喜欢五寨堡多一些。不过职责所在。他也只好与黄来福一同前去上任了。

    黄来福笑道:“知我者马公公是也!”

    对于宁武关地情况。黄来福也多少了解过。那边的田地矿山。确实都被当地官员军将们侵占了。不过黄来福并不担忧。他有自己地思路。

    在众人的笑谈中。很快。兵马就离宁武关不远了。众人可以看到。城北华盖山上那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在那条长达四十里的边墙上。修建有一座三层高的华盖楼。远远看去。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往东西两边延伸的各堡俨然凤翅。怪不得宁武关又有“凤凰城”之称。

    黄来福看了良久。不由叹道:“好一座关城啊!”

    宁武关北门上有一个高高的飞楼。门楼上。挂着一个“镇朔门”的牌匾。这个镇朔门。向来是山西镇各军堡进入宁武关的通道。

    此时在镇朔门外。林立着众多的军将。寒暄议论声不断。新总兵上任。各地军将自然要赶来拜见迎接。对黄来福。大家都是闻名己久了。听说这个总兵今年才二十二岁。这么年轻的总兵官。除了大明开国外。怕是在国朝历史上独一无二。因此各人心中。满满的都是好奇之心。

    城门口。一片的红缨凤翅。铁甲森森。除了宁武关本地的军将外。还有山西镇各地赶来的将官。将一个城门口。挤得满满的。除了这些人外。在维护秩序的军士外围。还挤满了看热闹的当地百姓军户。大家都要看看。这名满天下的年轻黄军门。到底是长个什么样子。

    不过满地的武将中。却没有一个本地的文官。黄来福虽是总兵。但这些文官们却是自重于自己的身份。一个也不愿意屈尊出来迎接。除了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的张文保大人外。他也出来迎接。这让他在一干铁盔铁甲的军将中。显得有些怪异。不过张文保只是沉稳站着。并不理会旁人的眼光。

    在一干武将当中。黄来福大姐夫。八角堡游击徐学世。黄来福二姐夫。保德州守备李应春。二人都是意气风发地站在众将的身旁。小舅子升任为总兵官。他们这些做姐夫的。自然也是脸上有光。而因为这个关系。余者的军将们也是对他们着意讨好。让他们心情愉快。与众人谈笑风生。

    这其中对他们神情最讨好的。就是原来总兵刘明安的亲将刘全利。这是个高大的胖子。脸上油光水滑。头上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脖上系着大红披风。一身的铁甲披在身上。有种挤得满满的感觉。

    刘全利原是参将之衔。为刘明安统率一营的标兵。标兵是明时对总督。巡抚。总兵麾下亲兵的称呼。一向是镇军的精锐。在宁武关镇城内。共有四营兵。两营散兵。两营标兵。两营标兵中。其中巡抚杨方略统率一营。刘明安统率一营。

    原先刘全利等人在刘明安麾下吃香的喝辣的。向来在宁武关内外是横着走。不过自刘明安被贬往广东外。除了少部分人随刘明安前往外。大部的亲兵。也成了丧家之犬。谁也不想要。想要的也要不起。毕竟要养家丁亲兵是非常花钱的。谁有那么多钱来养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