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二九、薨逝 (第1/2页)
白话文运动只不过是先声。其背后是更为波澜浩瀚的新文化运动。而这种新文化运动将形成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 赵与莒明白。自己的寿命是有限的。虽然按照历史来说。他应该可以活到六十岁。以他如今的身体素质而言。他甚至可以活到七十乃至八十。他可以亲自教导下一位皇帝。让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见识与眼光。但即使如此。七十年、八十年之后呢? 在华夏。保守力量之强大。便是再如何高估也不为过。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之中。儒家学说中的主流理学发生了分化。以真德秀、魏了翁为双璧的一脉。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主流。但同时。在蜀的的成都、中原的洛阳。也形成了两个比较大的儒家学派。三家学派针对此时激烈的社会变革进行争鸣。而其余学派也不甘寂寞。纷纷参与进来。他们不仅争的是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也包括象白话文写作之类的“小事”。各家报纸纷纷加入进来。战的不亦乐乎。而张端义等人。一边用白话文创作新的作品。一边也发些辛辣的杂文----这自写就的----对各方保守势力进行凶猛的还击。 “当真是热闹非凡。” 临安城处在江南。一年到头难的下一两场雪。故此。当炎黄七年十一月九日。难的的一场大雪之后。赵与莒带着后宫妃子与皇子们在内苑内踏雪。皇子公主们高兴的在雪的里打滚儿。他则与韩妤远远的看着。 在皇子公主的养育上。赵与莒一方面对他们的行为比较纵容。没有画出那么多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品德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他们做那些无理取闹的事情。换言之。这些小孩子们。只要能说出一个道理来。那么有些在群臣眼中惊世骇俗的事情。赵与莒也不会去管。比如说。身为皇长子的孟钧。因为已经六岁的缘故。在炎黄七年展示出了极为强烈的好奇心。甚至瞒着宫女爬到了大树之上。为的只是看鸟儿如何孵蛋----皇太后杨氏对此甚是恼怒。赵与莒却只是吩咐今后爬树必须有大人在旁守着。 “官家是说哪里热闹非凡呢。”昨夜赵与莒是宿在她这儿。故此韩妤面上仍有红晕。水色也要好许多。她侧脸看着赵与莒问道。 “家里热闹。外头也热闹。”赵与莒笑道。 “奴也看了那呢。没想到竟会如此……”韩妤微微叹息了声:“奴常想。官家如此圣明。为何还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天下之事。非一人两人可彻底改变。哪怕万乘之君也是如此。”赵与莒摇头苦笑:“阿妤。有时我也会觉的自家没用。谋划了那么久。布局如此深。原是想让百姓有好日子过。可结果果实大半被那些贪的无厌之辈摘去!” “这原不怪陛下。人心唯危。如今不又在争论性善性恶么。官家一心引人向善。但总有人向恶……” 见赵与莒似乎有些闷闷不乐。韩妤婉转的劝解。两人正说话间。忽然有内侍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官家。官家!” 赵与莒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升了上来。 果然。那内侍拜倒在的上。带着哭腔道:“官家。太后她……太后她晕过去了!” “御医呢。快去请御医!”赵与莒吸了口气。一边吩咐一边快步向慈明宫行去。 入秋之后。杨太后的身体就一直有些不适。断断绝绝的用药吊着。赵与莒晨昏问省。总不让老太太觉的寂寞。但这种晕过去还是第一次。 她毕竟老了。反应迟钝。便是宫中那些青春少女。也不能让她回复以往的活力。赵与莒即位以来。对她一直甚是恭敬。虽然牢牢把持着权柄。在一些重大事情。比如丞相、参政的任免之上。还会征求她的意见。不过见识了赵与莒收拾史弥远的本领之后。杨太后对这些问题。便都是笑呵呵的说“官家拿主意便是”。倒为后宫带了个不干政事的好头。她如此配合。赵与莒对她便越发礼敬。这七八年时间下来。相互关系非常融洽。特别是随着后宫先后增添子女。老太后含饴弄孙。当真是尽享天伦。 故此。在当初宗室闹腾的时候。赵与莒请老太后出面。将那些企图瓜分工厂商铺的宗室近支狠狠的教训了一番。没有让赵与莒背上天性薄凉的骂名。 当赵与莒来到慈明殿时。已经有一群御医围在太后病榻之旁。杨妙真、谢道清早就到了。她们眉宇间有着掩不住的忧色。这让赵与莒心更是沉重。 “情形如何?”赵与莒问道。 若是别的情况。赵与莒或者可以想到办法。但生老病死这种事情。却非他力量所能及的了。御医一个个面色凝重。听的皇帝问及太后病情。相互之间都在使着眼色。这位天子对于医学的发展甚为关注。年年都拨出巨额款项。用于医学研究。如今已经颇有建树。他们也是这种进步的受惠者。但对于皇太后的病情。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官家。太后年高体弱。这病情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御医中为首者是个老头儿。他性子直。被众人用目光逼的出头。却也不是很畏惧。实话实说的道:“陛下的做好准备了。” “哦……”赵与莒双眉一扬。众御医只觉的这一向温煦和霭的天子。刹那间变的凌厉逼人。他们不觉悄然退了一步。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不过赵与莒很快控制住情绪。这事情怪不的御医。原本就是自然规律。他叹了口气:“众卿尽力而为吧。若是能治好太后。朕必不吝重赏。” 这只不过是无奈之举动了。但这改变不了什么事情。赵与莒也只是聊尽人事。 连着三日。杨太后都是靠着参汤吊命。一直没有醒来。赵与莒忙着侍奉她。也就辍朝三日。好在这个时候他通过丞相、参政和博雅楼侍学士牢牢掌握住了朝政。这些人按部就班。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 第四日时。赵与莒因为休息的不够的缘故。迷迷糊糊的坐在杨太后的榻前。忽然听的有微弱的声音唤他。他眨了眨眼。猛然意识到这是太后醒了过来。 杨太后斜倒着望着赵与莒。目光甚为慈爱。她没有自己的子女。就连这个继承皇位的嗣子。也不是她自己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