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男才女貌_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第2/3页)

低头说道:“陛下,皇家自有皇家的礼制,蜀王如今功高盖世,陛下若是觉得不亲自出迎不足以彰显蜀王的功勋的话,臣等也不会有所拦阻。”刘协听黄琬这么一说,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稍稍缓和了一些,点头道:“太尉言之有理,朕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叔的功绩,所以才要亲自将皇叔迎进宫来,给天下人做一个君臣的典范!”刘协越说越兴奋,但他刚刚停顿了一下,黄琬马上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虽然不违礼制,但臣也请陛下不要出城亲迎蜀王,陛下若想见蜀王,可遣一内侍前往城下召其入宫来见!”

    刘协眉头顿时又皱了起来,但这次他的表情中有多带了一些不解。“黄卿家,刚才太傅阻朕出行,乃是以有违礼制为由,而爱卿如今又劝,不知是何缘由呢?”刘协看着黄琬问道,他是真的有些好奇黄琬会提出什么样的理由。黄琬既然站了出来,那他肯定是有理由的,就听他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难道忘记了董卓专权之事了?”刘协被黄琬说的一愣,他不明白黄琬这个时候提起董卓来干什么,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于是刘协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董卓逆贼,倒行逆施,祸害天下,威逼朕躬,此等大逆不道之徒,朕怎么轻易忘记!”

    黄琬似乎已经料到了汉献帝地答案。便又接着说道:“董卓逆天。如今已经遭到天谴,李等人图谋乱政,此时也已被击退。不过李等人即便是一时得逞,也不过是藓疥之疾,而蜀王若是接着陛下地恩遇而欲行董卓之事的话,以蜀王的雄才。试问天下谁能抵挡?陛下,恕臣直言,蜀王如今才是陛下的心腹之患啊!”

    此言一出,刘协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的难看,先是一阵青一阵白,最后直接变得通红,用近乎是吼地声音大声说道:“放肆。你们两个把朕的皇叔当作是什么人!蜀王可是汉室宗亲。是先皇临终的托孤之臣,你们怎么敢说皇叔他有异心!”刘协的声音虽然大,但在这声音中却有着无法掩盖的惶恐与不安,这种用大嗓门来掩饰自己心虚事实的行为,实在是算不上高明,像是黄琬、马日这样的老狐狸,自然是一听就能听出来,他们两个地嘴角都露出一丝笑意。

    “陛下,身为宗室。并不说明蜀王没有专权地欲望啊!”黄琬适时的在刘协的头上又加了一把火:“陛下难道忘记了,当初孝文皇帝时的淮南王之乱,孝景皇帝时的七国之乱,还有孝武皇帝时的梁王之乱?”黄琬每说一句,汉献帝的脸色就变得难看一分。因为刚刚黄琬口中所说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在西汉时期与中央政府为敌的诸侯王。

    西汉一开始地一百多年中。因为当初汉高祖所定下的分封刘姓诸侯王,以保大汉万年昌盛的政策。各地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无论是财力还是军力都十分地强盛,力量地壮大也就招致了这些诸侯王野心的膨胀,最终就演变成对于最高权利地争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三朝皇帝在位期间,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诸侯王叛乱,其中就以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最为出名,而汉景帝在平定了七国之乱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逐步的消减宗室藩王。

    到了汉武帝中期才总算是将汉初风光一时的诸侯王的势力完全的限制住,郡县制的政治体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真正的在大汉全国范围内实行开来。从汉武帝之后,大汉的宗室们就再也没有得到能够强大到反抗中央政府的实力,虽然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外戚王莽专权进而篡夺汉室江山的时候,刘姓宗亲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但在东汉建国之后,光武帝刘秀也没有再次实行分封制,汉朝宗室亲王的发展依然被严格限制,甚至说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种情况如今已经被打破了,蜀王刘宇作为自汉武帝以降首位在身份还有实力上都比汉初的诸侯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新兴诸侯王,当他进入长安这个汉朝政治枢纽,并且剪除了那些长安的军阀势力之后,他对于中央政府的威胁也就从暗处转变到了明处。长期以来被董卓欺压的汉献帝,他对权利的欲望已经到达了一个很惊人的地步,而与之相伴的,就是他对他人的疑心,尤其是对那些拥有强大实力的人的疑心也是越来越重!

    刘宇会变得和董卓一样!这个想法就在一天之前,刘协根本就不曾有过,而且如果谁提出这种说法,刘协没准还会和那个人大发雷霆个。但现在,刘协却感到刘宇专权甚至是谋反的阴影距离自己是如此的近!“如果刘宇真的要谋反的话,我能够对抗他吗”刘协心中忍不住这样假想着,但假想的结果让他更加的心惊胆战,因为即便是在想象之中,刘协都不认为自己面对刘宇时会有任何的胜算,刘宇不是董卓那样的武夫,他可是号称文武全才的大汉第一名将!

    刘协陷入了沉默之中,马日和黄琬的脸上则是露出了释然以及心思得逞的笑容。他们两个人在董卓刚刚进入洛阳,还没有得到任何可靠的权势,急于拉拢各方势力的时候,就倒向了董卓的阵营,而在董卓得势之后,他们都得到了比以前还要尊崇的地位,但看着董卓那种万人之上的威福,这两个人的心中又忍不住妒忌起来。论出身,他们比董卓好,论当初的声名,他们更是要强过董卓,可为什么董卓能够享受那样的权势而自己却不能呢?

    出于这样地嫉妒心。马日还有黄琬都在暗中积极地谋划诛杀董卓的事情。但他们的行动都比王允慢了一步,结果王允还有吕布成为了力挽狂澜的主角,而黄琬只是在诛杀董卓的行动中担当了一个诱骗董卓来长安的小角色,至于说马日更是一点功劳都没有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人在董卓死后并没有得到什么更多地赏赐和拔擢。

    和董卓不同的是,王允的家世、资历。以及他诛杀董卓后所得到的名望,都要远远的超过黄、马两人,所以对于王允的一些决定,黄琬还有马日反而无法进行反对,同时他们也没有办法像对付董卓那样对付王允,因为师出无名,而且王允的那个盟友吕布实在是太恐怖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吕布起心要反抗董卓地话,董卓现在肯定还活地很好。

    在王允当政的那段日子里,黄琬还有马日的日子过的比当初董卓当政时还要不舒服,当然,这并不是说王允刻意的打压了他们,对于像黄琬他们这些在中央政府中职位很高的官员,王允至少在这段时间还是不想得罪的。黄琬和马日的地位还有待遇都没有变,但他们的心态变了。在董卓当政地时候,他们两个一个是太尉。一个是太傅,无论哪个人的官职都不比王允的那个司徒低,甚至按照大汉的官位等级来说,他们比王允还要高上那么半档。

    那个时候,王允每次见到他们。都要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和他们说话,就算不是发自本心地。却也要向他们表示尊敬。但当王允当政之后,马日还有黄琬不得不时刻向王允低头,向王允表示自己地尊敬之情。世界上的人或许能容忍一个毫不认识地人一夜暴富,但却绝对不能容忍自己身边原本和自己相同甚至还不如自己的人爬到自己头上。

    这次李发动叛乱,围攻长安皇城,黄琬还有马日他们其实并不是十分的担心,要知道,这些人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保命之道。任何的朝廷,政权可以没有皇帝,但绝对不能够没有维持政府运作的官员,所以就算到时候李他们真的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的话,黄琬还有马日作为长安朝廷的官员领袖,绝对是属于李这些人要拉拢的对象。自身的安全没有问题,马日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他们知道,这次王允完了!

    果然,在李大军进逼之下,王允最后落得个跳楼被杀的下场,而马日还有黄琬这两个被王允强拉到皇城来的旁观者都已经做好了一旦城破,就立刻向李示好的准备,哪知道世事无常,看起来难以抵挡的李大军竟然轻易的被从成都奔袭而来的刘宇击败,狼狈的逃出了长安。对于李的败退,黄琬还有马日可是没有一丁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