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兵在东北_第二十八章 制氧机(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制氧机(中) (第4/4页)

赛。这场大比武,在我国,乃至于世界训练史上,都是罕见的。当时手术室比赛的项目,就是穿针引线。

    所谓的穿针引线,就是用持针器,夹起半圆形的缝合针,把缝合线从针眼中穿过去,把线头拉下来五厘米后,右手沿着线尾,放长到一个半持针器长度的时候,用两个指头掐断线,最后还要把,穿了线的持针器,递到医生的手中,这算是一针。

    李春暖当年代表四六九,参加了沈空、后勤、卫生部组织的大比武,参加了穿针引线的比赛。她在一分钟的时间里,穿了十二针,获得了第一名。今天没什么事,她组织大家比一比,看看每个人,究竟达到什么水准了。

    郭护士、李护士、大张、刘护士、大熊、小王、姚丽萍,都试过了,只有大熊和小王差一些,穿了七针,另外那些老的,基本上都是八到九针,李春暖感到不满意。

    “你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吧?”大家要求着。

    “我不表演,我那么些年没干了,也不行了。”李春暖不愿意表演。但她也确实,自从干了麻醉师这一行后,就再也没有上过手术台,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道理,谁都懂。

    “小姬来试试吧?”郭护士提议。

    “我不行!我也有二年多,基本上没上过手术台了。”姬季远推辞着。

    “肖姬,你来试一下,怕什么?又不比输赢。”李春暖邀着他。

    姬季远也不是扭扭捏捏的人,他走了过去,坐下,开始准备。

    李春暖拿起秒表,“好了吗?”

    “好了!”姬季远回答。

    “开始!”李春暖摁下了秒表。

    “一针!”“两针”“三针”......大家数着。

    “停!”李春暖摁下了秒表,“多少针?”

    “十一针!”大家回答。

    “行啊你!二年多没上手术台,一出来就穿了个十一针。我们那时是练了整整一个月,去参加比赛的,才穿了十二针。你们说这肖姬,也练个一个月,还不得穿个十三、四针啊?不定还能拿空军的第一名了。”

    “哎呀!男同志力气大,线掐断得快,这又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姬季远反对着。

    “你们看到吧!你们天天都在干,也就是七、八、九针,这肖姬一上来,就穿了十一针,你们得赶啊!”李春暖无限深长地说。

    军里来了一个,先进事迹报告团。要求四六九派人参加听。姬季远被派参加了,并被安排坐在第一排,但是是最边上。

    其实所说的报告团,就只有一个人,他叫张莲娃,他是个飞行员,但他是放牛娃出身,入伍前他还在放牛。他报告的内容是“放牛娃如何打走了“U-2”飞机。”

    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歼击机,基本上都是“歼-5”相当于苏制的“米格-17”。而“歼-6”“歼-7”虽然也有少量装备,但飞机性能还很不稳定,而飞行员掌握的程度,也有距离。“歼-6”“歼-7”其实就是仿苏制的,“米格-19”和“米格-21”。

    当时美国的{“}U-2”高空无人侦察机,经常飞入我们中国,当然,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地对空导弹,但美国的“U-2”高空无人侦察机,会借助卫星,了解我国的地对空导弹部队的分布,它刻意地避开了,我军的地对空导弹部队。因此它光顾中国,竟然如入无人之境。

    “U-2”高空无人侦察机,它能飞到两万米以上的高空,而我们军队所装备的,“歼-5”战斗机,最高只能飞一万八千米,差了两千多米的高度。张莲娃他们,每每驾驶着飞机,去拦击U-2高空无人侦察机时,眼看着“U-2”飞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一点办法也没有,气得七窍冒烟。

    总要有一个办法,让飞机飞得高一点,但是怎么飞得高呢?“歼-5”飞机飞到一万八千米,就无法再提升了。改装飞机,加快速度,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就是没有用。

    张莲娃cao纵着飞机在天空中,来回地飞着,琢磨着这飞得高一点的办法。他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就是看到“U-2”飞机后,在一万八千米的高度上,把速度加到极限,然后突然朝上,呈六十度至七十度角,向上拉起机头,使飞机飞到两万米以上。但这样做是违反飞行原则,因为很容易使飞机的发动机停止工作,飞机会垂直朝下坠去。因此,他的提议没有被领导批准。张莲娃便让机械师拆去了,他座位下面的那枚炮弹。

    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是,飞行员按了跳伞键,首先机舱盖自动弹开。然后座椅下的那枚炮弹自动爆炸,把座椅和飞行员一起打出机舱。然后飞行员同座椅分离,在接近地面时,拉开降落伞。他让机械师拆去了跳伞用的炮弹,也就是告诉领导,他要与飞机共存亡。

    领导被他的爱国热情感染了,终于批准了他的计划。

    他开始试验了,第一次,他在“U-2”飞机下飞,在一万八千米的地方加速,突然拉起机头,飞机呈六十度角向上直冲而起,停止冲击时,他发现他的高度仪,已指向了二万一千米,但他没找到“U-2”飞机,他打开俯视镜才发现,因为急加速,他已经越过了“U-2”飞机了,但他无法回头,一刹那,飞机又向下滑去。

    他没有击落“U-2”飞机,但他飞到了二万一千米的高空,他初步成功了。

    他一次又一次地,跟在“U-2”飞机下琢磨着,距离多少时,拉起机头。“U-2”飞机正好能在前下方,他摸出了一个大致的规律,他又试了一次。

    这次,他飞得很好,当他升到二万一千米高空时,发现“U-2”飞机就在他的,机头的前下方。他拉下机头,朝“U-2”飞机冲去。一千米,八百米,六百米,他右手紧紧地握着击发器,咬着牙:“再接近点,再接近点!”四百米,三百米。他咬着牙,脑门上的汗,已经淌满了他的脸了。要知道,“歼-5”飞机的速度,是超音速1.2倍的,音速是340/秒,因此,歼-5飞机一秒钟飞行的距离,是四百米。“再接近点,再接近点!”他嘴里喃喃地说着,二百米,一百米,他握着炮弹击发器的手上,汗水已经开始往下滴了。五十米,他推动了击发器,“嗵!”的一炮,击中了前方的“U-2”飞机,而他自己的飞机,则在“U-2”飞机的,爆炸的碎片中穿了过去。要知道,五十米开炮,五十米是“歼-5”飞机0.125秒钟飞行的距离,他哪是用飞机在打“U-2”飞机,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打“U-2”飞机,他一直到差0.125秒钟,就要撞上“U-2”飞机的时候才开炮,他是打算同“U-2”飞机同归于尽的。

    他打下了第一架“U-2”飞机,他成了英雄。于是他成了打“U-2”飞机的专业户,凡是哪里出现“U-2”飞机,就会马上把他送到哪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打下了五架“U-2”高空无人侦察机。

    美国人搞不懂了,以为中国出现了什么新式武器。在反复核对卫星资料后才发现,打下他们“U-2”高空无人侦察机的,竟然是“米格-17”。美国人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米格-17”是怎么飞到二万一千米高度的,又是凭什么打下他的,“U-2”高空无人侦察机的。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明白,中国人是用放牛娃的命,打下了他们的“U-2”高空无人侦察机的。从此以后,美国的“U-2”飞机,再也不敢光临中国,这个神话般的热血的国度了。

    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张莲娃站起身来,向台下敬了一个礼,台下的掌声更响了。人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欢送着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真正的英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