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易水之寒 (第1/2页)
笔锋之末,天已将明。 曦光点点洒在床上男子的眉眼上,她凝视片刻,将墨迹初干的宣纸卷好:“相信我!” 一夜未眠,她的脸色显得有些疲惫。再度从袖中拿出人皮,将绝美和柔弱都掩饰在面具之下,她翻身上马,任凭骏马扬蹄一声长嘶:“走,我们干大事去!” 皇上驾崩于崇阿宫的事,一夜间如春风吹岸般,传遍了整个玄苍城。 全朝三千文武整整齐齐地跪在阶下,三尺白幔从殿前飘飘然垂落,掩住里面安然躺着的皇上的尸体。阶下一侧隐约传来一阵阵啜泣声,那是皇上生前的后妃。紫言跪在妃子的最前面,脸上的紫纱也换成了一条素缟,依旧不见容颜。 而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皇位之上谁曾离去,而是谁即将到来。 昨天听闻死讯,刚刚从定国寺赶回来的太子默默握了握拳,突然站起来朝阶上冲去:“让我见我父皇,我要亲眼看看他是怎么死的!” 两个侍卫从旁边赶过来,将他拦下:“太子,皇上龙体未凉,不得无礼!” “无礼?我无礼?我倒想知道,我父皇龙体向来安康,怎么会说暴毙就暴毙了?”他退后一步,发出一声冷笑:“倒是那苏禊玉,为何现在偏偏就只有他一人未到?枉费父皇重用你们这么多年,他的死,你们难道没有一人怀疑么?” 阶下百官依旧低着头,没人说话。对于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们比谁都更清楚,就算皇上的死算是奚巧,依苏禊玉现在的权力,再去公然怀疑他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在他们之中,还没有人能公正廉明到连性命都罔顾的地步。 太子死死盯着这些人,怫然大怒:“你们都疯了么?我是太子,父皇若未有其他的遗旨,七天后我就是你们的皇上,你们难道........” 一阵清脆稳健的马蹄声,将他的话语打断。 所有的人都一同回过头去,大敞的朱红宫门外,一骑赤马飞箭般驰骋过来,其上的人一袭欺血的红色长袍,俯仰之际,便有横扫千军之姿,她扬了扬手,手中一枚碧绿玉玺,光璟流转:“圣旨在此,谁敢罔自称王!” 大周国律,见玉玺如见皇帝其人。 文武百官纷纷自觉地让出一条三尺之道,她翻身下马,直冲玉阶之巅,对太子恭然一辑:“得罪了” 再顾不得太子的反应,她徐徐展开方才拟好的“圣旨”,凌然于万人之上朗声读出来,读到一半,阶下就已有人变了颜色—— 皇上立的竟然是五皇子齐潼! 这位皇上在位时间不长,子嗣本就单薄,加上二子、三子又薄命早天,朝中能继承皇位的就只剩了三个人,而五子齐潼不光年纪最幼,而且还是庶出,生母在他一出生后就被当时善妒的皇后处死了,可以说是权势最弱的一个。这么一纸遗诏,得罪得最深的莫过于太子,花非卿念完,合上“圣旨”,眼睛一斜就看见他的脸从红到白再从白到青,一下子变了三种颜色,于是侧目微笑:“皇上的遗诏,莫非太子有异议?” 太子冷哼一声,面色铁青:“你空凭一张嘴,叫我如何信得过?把皇上遗诏给我看。” 花非卿深吸一口气,满面惶恐地后退一步:“下官唯恐不敢,若是太子再像上次一样把圣旨给改了,下官可担不起。” 阶下已有人捂嘴在笑。此时有人当先站起来:“这位......”说了两个字才发现自己连这人叫什么名字任什么官职都不知道,于是迅速咳了两声,一笔代过:“非为在下信不过皇上的遗诏,只是我等皆是心向报国之人,岂能容江山社稷被一个四岁幼童玩弄于股掌?若此当真为皇上之间,只怕我等也只得斗胆抗命了。” “你急什么?”花非卿眉梢一挑,心想康熙照样八岁继位,只是这些人恐怕连康熙是谁也不知道,于是扳着脸回应:“五皇子年纪虽幼,但也有丞相相辅政,丞相的实力,难道你们也信不过么?” “丞相?”立即有人不屑道:“朝中发生这么大的事,就他一人没来,谁知道他又在暗中谋划什么?” “这个么”花非卿沉吟片刻,再度低下头:“下官三尺微命,不敢妄自揣测。如果你们真想知道,只能烦请亲自去相府一趟了,下官不过是代为传诣,不敢多言。” 太子面色更青了一分,却依然维系着冷眼道:“你不敢!”“有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