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四三、四四四章 至尊皇权的象征和万人追捧的臭脚(一、二) (第4/4页)
代仿制的,其它的里边还有宋代仿制的。而这些仿制的传国玉玺,都不可避免地贴上了某一种史书或者传说的标签,以表示其确属真正的传国玉玺。 而史料和传说中的的传国玉玺,无一例外都是有伤的,并不是一枚完整的玉玺。有的说是掉了一角,有的说是裂了一角,也有说是独角的螭龙,也有说是龙缺了一角。而这些说法中被公认为最接近的,就是掉了一角。后来被人用黄金补起来了。 可事实上却是,现代的人没有谁见过真正的传国玉玺,甚至可以说在唐代以后出现的所有传国玉玺都是假的。即便是秦以后到唐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传国玉玺,都不一定有真的。 传说中,传国玉玺使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但是这可能吗。和氏璧之所以称之为璧。就是因为它是一块已经被雕琢成了玉璧样子的物件,而玉璧的形状则是扁平的圆,中间有一个环孔。 试问,有什么人能够用这样一块玉雕出皇帝大印来呢,首先厚度上就差了好几倍。这就好比是用一块二十公分厚的石板。让工匠雕刻出一只一米五高的石狮子来,除非那人是傻子,否则怎么可能分不清这么简单的道理呢。 只不过是鬼子六一个人,就收集了这么多的仿传国玉玺,而谁也不能肯定,这世间的仿传国玉玺都被鬼子六一个人收了,就好像谁也不能确定真正的传国玉玺是什么样子。 按照正史资治通鉴的记载,传国玉玺可谓是命运多舛。易手的过程相当之频繁。在整个传国玉玺流传易手的过程中,可以出现无诸多的变数,以至于传国玉玺至今也只能是一个谜团。 传国玺的制作年代未见记载于史册,但是根据相关的消息来看,应该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到秦始皇二十八的封禅大典之前的两年之间。 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驾崩,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政变迭起。至汉高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零六年。刘邦率军入关,秦子婴奉秦传国玺降于刘邦。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改制称新朝皇帝,派遣安阳侯王舜向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愤怒,将玉玺砸在地上,只是玉玺有了损伤,王舜把玉玺献于王莽。 在这之后,传国玉玺的频繁易手就开始了。 公园二十三年,义军进长安,杀王莽,传国玺归义军所立的汉更始帝刘玄。公元二十五年,传国玺归赤眉军复立汉宗室后裔刘盆子。东汉建武三年,刘盆子降于刘秀,献上传国玺。 东汉末,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携献帝西迁,传国玺被掌玺官投于宫中水井,来年被孙坚所得。淮南豪强袁术拘孙坚之妻要挟,得到传国玺。袁术y侈无度不能自立,传国玺被广陵太守徐璆得到,献于曹cāo。 汉献帝延康元年,曹cāo死于洛阳,其子曹丕逼献帝禅位于己,张音奉传国玺于曹丕。魏元帝咸熙二年,晋王司马炎又逼魏帝禅位于己,传国玺归西晋。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八王之乱,刘聪俘虏怀帝,传国玺归刘聪。 前赵主刘聪麟嘉三年,刘聪死,刘粲被靳准所弑,刘曜与石勒举兵征讨,杀靳准,传国玺贵了刘曜。前赵光初十一年,石勒的侄子石虎俘虏刘耀,刘曜之子刘熙把传国玺送到了石勒手里。 后赵建平四年,石勒死,丞相石虎废杀石弘,玺归石虎。后赵大宁元年,石虎死。石虎养孙石闵大杀石虎子孙,自立为帝,玺归冉闵。冉魏永兴三年,冉闵被前燕主慕容儁jun擒杀,蒋干奉传国玺乞援于东晋。 东晋元兴元年,桓玄率兵攻入建康,独掌朝政,司徒王谧手解帝玺绶付与桓玄。半年后,大将刘裕讨伐桓玄,桓玄被冯迁杀死。桓玄余党桓谦桓振等人奉玺绶归安帝,愿复听命于晋。 刘裕灭桓氏一族,平南燕灭后秦,东晋元熙二年,晋恭帝禅位于刘裕,玺归刘宋。刘宋昇明三年,萧道成逼宋顺帝禅位,萧道成得玺称帝,史称南齐。南齐中兴二年,齐和帝迫于梁王萧衍之威,奉玺禅位于萧衍,建国号梁。 梁太清三年,侯景反叛,攻入梁宫,太清五年,侯景篡梁自立为帝,玺归侯景。梁承圣元年,萧绎收复建康。侯景败死,郭元建将传国玺送给辛术,辛术送玺到北齐。 北齐承光元年,北周武帝率军攻入齐都邺城。齐幼帝遣斛律孝卿送传国玺与任城王湝,并yu禅位,但途中被北周军所俘,玺归北周。 北周武帝死后,外戚杨坚以相国掌政,大杀北周宗室。大定元年,周静帝被逼奉传国玺让位于杨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隋文帝开皇二年,改称传国玺为受命玺。 隋大业十四年,隋炀帝游江都,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宇文化及先立秦王杨浩,后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楚,传国玺归宇文化及。次年,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擒杀,玺归建德,建德称帝,国号夏。 唐高祖武德四年五月,窦建德被唐将所俘,余众奉其妻曹氏及传国玺降于唐。唐哀帝天祐四年,大臣共奏应禅位于元帅朱温。哀帝只得以摄侍中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禅位朱温。朱温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唐亡后,晋王李从勗起兵抗梁。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唐军直取梁都大梁。梁末帝置传国宝于卧室,被左右盗取去迎唐军。李从勗称帝,复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后唐长兴三年,明帝死,闵帝即位,潞王李从珂举兵抗命,闵帝出逃被杀。潞王即位,是为唐末帝。后唐潞王清泰三年,契丹军大败后唐,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同年润十一月,晋军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曹太后等,携传国玺登玄武楼焚火自杀。自此传国玺下落不明。 如果真象的确如史料所记载,传国玉玺在后唐潞王清泰三年,也就是公元九百三十六年,就已经被焚毁了,后世再五得见传国玺的可能。但是在也是和民间传说中,传国玉玺在宋元明三代都出现过,而且还有传说正是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把传国玉玺殉葬了。 但是在张辰眼前,已经有四枚传国玉玺了,而且这四枚都是在正史所记载的年代之内所制。雕工jg美,几乎可以乱真,民间匠人不可能做出如此jg美的玉玺,也不可能知道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样子,可见这些仿制的传国玉玺极有可能就是历代皇家所仿制的。 而所谓的民间传说,既然被称之为传说,其可信度并定不高,也可以说九成以上都是假的。所谓的野史,也不过是根据一些传说和市井流言个人笔记等等的总结起来的,可信度虽然比民间传说要高,但也不能完全等于真想,能有五成以上的真实xg就很不错了。 而正史,是最为官方的记载,也是最为可信的,却又是最为信不过的。信与不信要看关于什么方面的记载,例如朝代更替的时间帝王将相姓甚名谁什么年代发生过大灾和疫情,这些应该都是完全准确的。但是一些事物上的记载,就很是不可信了。历史都是后来人写的,之前的事写史的人基本都是没见过的,有的只能根据之前的官方记录来些,有的却要按照执政者当时的意愿去写,这样的东西还能有什么可信度呢。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