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儒传承 (第2/2页)
路。马和与燕王的接触虽然不多,但是道衍却时常与燕王促膝而论。久而久之,燕王对马和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 秋雨梧桐叶落时,马和一个人孤枕难眠。他又想家了,想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姊妹,还有青梅竹马的玩伴们了。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逝者如斯,多半已经无可追忆。上穷碧落下黄泉,一别音容两渺茫。 除了我之外,还有人活着吗?马和忽然觉得自己很孤独。 蓝玉,他就是夺去自己过去的罪魁祸首。想到灭门之仇,马和的拳头不由得紧紧握了起来。 此仇不报,我马和誓不为人!伴随着这个内心深处的呼喊,马和沉沉进入梦乡。 …… 翌日,秋高气爽。 道衍一如既往到了燕王府来为马和传道授业解惑。马和自然也是对昨夜之思只字未提。入燕王府一年,他的成长是十分惊人的。别的不说,至少他那份少年心性早已经被抹去了。 授业解惑完毕,道衍又是约了马和一起对弈。 如今的马和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无知少年了,他的棋力也是突飞猛进,就算是对上道衍也是有能做到互有胜负了。 下棋虽然只是茶饭之余的乐事,却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王安石说:莫将戏事扰真情,切克随缘道我赢。那是在用一种人生达者的心态来看棋局。 道衍与马和对弈,考其实是两个人谋略之间的对决。 对弈讲求势均力敌,以前的马和见识浅薄,无章法布局可言,但是如今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马和的棋力日新月异,道衍也是乐在其中。一是看到自己弟子的成长而感到欣慰,二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让道衍多了不少乐趣。
与天地人斗,其乐无穷。人生如果没有一个对手,那还真是寂寞如雪了。 道衍这样一个人本来就十分寂寞,但是有了马和做对手之后,道衍的寂寞倒是淡了不少。 物换星移,春秋几度。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道衍的指导下,天资聪颖的马和很快便是在燕王府内崭露了头角。 燕王朱棣也开始吩咐一些事情给马和去做,而马和也是尽心竭力不负众望。燕王交代的每件事情他都会做的漂漂亮亮的。 如今的道衍,已经用他满腹的经纶征服了燕王,燕王早已视道衍为心腹重臣。而马和身为道衍的弟子,自然也是得燕王极大的信任。 燕王所交代他办的事,已经渐渐由琐碎杂事,变成了王府大事。 然而马和处事,自始至终都可圈可点。事无大小,皆身体力行都能做到最好。连燕王都对马和赞不绝口。这在王府亲随中也算是一份绝无仅有的殊荣了。 一个人如果小事大事全能做的井井有条,那么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都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可天资卓绝的马和弱冠之年已经是学问大成。这让身为师父的道衍十分的欣慰。 有徒如此,夫复何求? 眼光一向不接地气的道衍,也不得不对马和做出了近乎溢美的评价。 马和却并没有因为自己年少得志,便觉得自信满满,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虽然在燕王府内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与自己的大仇人蓝玉相比,依旧是小巫见大巫。 蓝玉官拜大明左副将军,是手握二十万雄兵的军方巨头。整个大明王朝都没有多杀人能够与他叫板。 不过话又说回来,马和要比蓝玉年轻许多。年轻便是资本,年轻即是无限可能。 当年司马仲达能胜过算无遗策的卧龙先生,还不是靠着活得而长久后来居上吗? 马和先是大难不死得脱虎口,又机缘巧合拜入道衍门下得了儒道传承,年纪轻轻便已是王府心腹,如今的他已经是潜龙在水,大鹏扶风。谁敢断言他二十年后的成就呢? 乱世生豪杰,时势造英雄。如今的天下时局未稳,好男儿自当带吴钩横扫天下,以成就功名大业。 得到了燕王的器重之后,马和闲暇的时间倒是大大缩减了不少,为燕王做事马和自然也是有另一番收获的。 如今的马和虽不能说对燕王府大小事务了如指掌,但是他所能涉及的事物几乎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 近日里有情报传来,说太祖皇帝欲第四次北征元朝,马和接到消息后已经开始与师父道衍暗中筹划。 因为若是真要北征的话,身在北平的燕王一定会随驾出征的,那时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马和一定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