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地震 (第3/3页)
前去刺探敌情。到了中午时分,探子终于回报,晏梦彪一行两万多人果然都上了岛,并且已在岛上安营扎寨,竟然像是要在这里长住一般。
赵洪万犹豫不决,因为他带来的近千名士兵,多服役于大宋海军,对于陆战并无经验,更何况随船携带的兵器也只是船载火炮,以及有数的十几门迫击炮与机关弩。如果在海上,五艘战船完全可以与几十艘帆式战船相抗衡,但是到了陆上,恐怕这种优势便荡然无存。 随行的其它四艘战船的副将,也均认为不可上岸强攻。众人商议一番,决定先派出快艇回泉州禀报敌情,留下五艘战船在远处监视。以目前的补给物资来看,维持十天半月是不成问题的。 就这样,赵洪万在澎湖屿逗留了多日,不仅将附近海域的情况打探得清楚,而且还几次派人上了岸。等到将整个澎湖屿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之后,赵洪万便准备对码头发起突袭。然而五艘战船刚刚驶到码头附近,就遇到了那场海啸。赵洪万的水军受损严重,其中一艘战船竟然被冲得搁了浅。 突逢海啸来袭,众士兵顿时慌了手脚。好在福级战船甚是庞大,除了一艘战船被冲到岸边,其余四艘还可以正常航行。过了许久,众人终于平静下来,将战船上的物品一一清点之后,再向码头方向看去,只见停靠在码头的一些小船早已被冲得不见了踪影,只有七八船大船仍然浮在海面上,远远地看过去,船上早已乱作一团,显然刚才那场海啸,令众反贼也慌了手脚。但反贼却并不像官兵这样训练有素,此时突逢巨变,早已成了乌合之众,丝毫无瑕顾及大宋海军的战船。 众人忙了大半天,终于将那艘搁浅的战船重新拉了回来,但那艘战船的螺旋浆与方向舵早已损坏,而战船又没有配备风帆,根本无法继续航行。赵洪万此时斗志全无,又心念着泉州,只好下令启航回师。临行前,又派人上岸散布消息,声称泉州与福州一带受灾最为严重,朝庭已派出赈灾人员。如果参与叛乱的人,有愿意回家探望的,一概放行。 消息散出之后,赵洪万便启程离开澎湖屿了。由于其中一艘战船无法行驶,只好被其它船只拖着前行,五艘战船抵达泉州时,竟然过去了三天的时间。 李不伟与赵范等人听了赵洪万的诉说,不禁暗自庆幸。那场海啸,他们也是亲身经历过的,正是有了泉州湾与附近小岛屿的保护,停靠在泉州码头的战船才免于受损。但按赵洪万所说,澎湖屿码头正对着大海,如今只有一艘战船受损,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接下来的几日,李不伟让随行的几十名维修技师对所有的战船做了全面检修,令人欣慰的是,除了那一艘搁浅的战船之外,其余的全部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而那艘损坏的战船,由于其驱动系统已基本损坏,自然无法继续行驶。泉州与福建虽然有两家官方船厂,但要维修蒸汽管线与螺旋浆,却是根本不可能的,看来只有将战船拖到临安船厂了。除去拖运的蒸汽机船,整个平乱队伍还剩下十三艘战船,以十多天前的情况来看,完全可以应对两万名叛众。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不伟的计划完全落了空。朝庭来了密旨,要求大宋海军迅速回到临安。李不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吃了一惊,但等他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之后,顿时恍然大悟,原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终于还是发生了。 指挥船的船舱中,李不伟与赵范正在密议。赵范道:“李大人,既然朝庭来了密旨,咱们还需尽快动身才是。虽然李全暂时没有太大的行动,但从其给舍弟的那封信来看,估计一两个月之内便要南下了。”李不伟点头道:“是啊,虽然这一切都在朝庭的预料之中,但李全突然已有了行动,沿江海军也得准备一下才是。咱们这就给史大人交待一下,明日便启程回到临安罢。” 其实按原历史来看,山东的李全的确是反了南宋朝庭的,但那应该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如今此事提前两年发生了,李不伟一时也想不清其中的原因,或许是自己在临安的一些行为,已影响到了远在北方的事情也说不定。 当然李不伟也知道,李全虽然后来归附了蒙古,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如今大宋的军力日上,要对付这次军事冲突,自是不在话下。朝庭为了此事忽然召集自己与赵范回京,多半是得知了这里发生的海啸而担心自己的安危,这才将自己召回的。即使如此,也不用下密旨啊?难道枢密院另有安排?会不会乘此机会开始北伐呢? 想到北伐,李不伟顿时心潮澎湃,那段屈辱历史,如今就要在自己的手里改写,他已等不到第二天便想离开泉州了。 然而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将李不伟的心又重新拉回泉州。在附近海域侦察的快艇,本想着再回到上次那个小岛去看一看,然而几艘侦察艇转了一天,也没有找到那个小岛的影子,原来经过这次海底地震,竟然让那座方圆几十里的小岛沉入了海底。虽然不见了小岛,但侦察艇却带回了另一个消息,约一百多里外的海面上,出现了十几艘帆船,看其航向,应该是朝着泉州方向驶来的。 难道晏梦彪想乘机攻打泉州?这是李不伟的第一个念头。赵范也不敢含糊,当下众将领与士兵都上了战船严阵以待。大约过了两个时辰,瞭望塔上的士兵大声道:“将军,来的是十多艘战船,只是这些船上都升起了白旗,倒像是来投降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