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大拳师_第七十五章 牵稍拿根破千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牵稍拿根破千斤 (第2/2页)

,就像五行的横拳,本来是为了修炼才练的。但初学时就个空架,就那式子单单一站,却感觉不太周全,而走动起来时,又钩挂连环,兜裹撑顶,而将这份功夫练到了,再站之时,就如同隐了锋芒,随含蓄却又感觉浑圆无破绽,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将那动中的表现,练到了骨子里,也就无所谓动静了,而那圈圈绕绕,也隐含在了一蹭一挪之间,这才能打人不露形。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或没有练出来,反而去稀罕什么八面支撑,大圈小绕,反而露了真相,多了破绽,而又势必在缓慢之中去努力填补自认为的那些欠缺,然后自作多情地附会到拳谱字眼上去补祖宗的漏洞,那就掩耳盗铃,越补越漏越没样了。若再理解错了那一句“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而去偷袭,突击,那更是如虫如鼠贻笑大方了。

    这就是高深拳法的缺点了,所以后来太极有话叫“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为博大高深之拳,理通阴阳,吸纳万物,包罗万象,所以更难理解惯用。不出门,就是让自己好好体悟,理解,不能冒然被外界所动,乱了性情。

    形意最难理解的就是一横,但形意最讲究的又是鸡腿。看那两鸡争斗,只进不退,扑咬蹭膀之间,丝毫不见什么金鸡独立,吸脚而起刨脚而行之类。而鸡本身就开不了马步,但进退之间,却倒腾得平衡自然,不见摔倒。这是格物之精髓,有这根基,那精神必然抖擞。而那横,就隐藏在这无横之间。神之造物都给予了平衡互补之技能,如同蛇无足却能行能游,鸡无手却能飞能咬,其他可依此自悟。人为万物之灵,依着神的样子所造,虽然本能平庸,却有学习之能,若能吸取生灵精髓,必然过之。如果不明拳理,老师又不能加以正取指正,而人依着那小感悟,在涓涓溪流中去体味那大河奔流的气派,那就是小锤子炼钢,怎么敲打也铸不成利剑。等艺成之后,将那剑锋芒收敛之时,却是在涓涓溪流中,品味出一份内在的玄妙。看山是山,看山又不是山。

    所谓得其只麟片爪皆能飞能跃,是说能飞能跃,体验到了玄妙,但并没说就是得到了整个心意六合拳。六合,太极,八卦如此,其他几家也都同理。

    凤吟这么想着,眼前就走了神,在看院中时,人家已经将拳打完,正在收式。这收式或者就是戴家专门的法子了,却见是并腿合裆,屈膝躬身,手如托碟,一缩一展之然身子蠕动,以丹田为核心发力,又能丹田为本营收回杀气。

    细想起来刚才一系列动作,都在这个前提之下完成,如同开弓搭箭,凤吟虽然不赞成所显的一些理法,但依此一推敲发现竟是奥妙无边,刚才只顾揣测对比,竟然忘了学习,这有点无视少年朗了,才发现自己错了。

    少年收了功,却嘟着小嘴,冷眼看着凤吟。凤吟心里有点过意不去,想定时刚才走神,没能重视,人家看出来了,不高兴了。其他都是他的叔叔伯伯,也都知道他能耐,凤吟不鼓掌,也没人带头赞叹。

    常有一转身下了场子,转身又回来了,手里多了一柄闪亮的利剑。绷着小脸就下了场子,也没个起始,一抖一崩,就使起剑来,是同样的套路,进退连环,这回凤吟可不敢大意了。再一看时,确实非同凡响。按说这一路剑如果按着五行进退来演练,也没什么特别的,大开大合的风格,到不如刀枪来得实在,更显功夫。少年偏偏用这么巧妙的兵刃。

    凤吟不练剑,也只是略同剑道,此时完全是按着拳路来看的。却见那剑尖似有磁石相吸,若即若离在几个点上来回,身子似在催剑,又似在追剑,虽然身子动作不小,折叠崩展,而那胳膊却似一条绳子一般柔韧灵活,硬是用腕子将剑运得小巧圆滑,却在关要处一崩一斩,惊乍犀利,又粘连黏随。能将劲路打到稍节已不简单,如今劲路岂止到了稍节,却在手外三寸的尖锋之端游走变化,凤吟就感觉自己刚才看走眼了。

    却见这少年身子越走越柔,而那剑却越走越刚,不是整个剑硬邦邦,而是那剑尖那一点寒星,崩,圈,抽,揽,眼前无人似有人,那剑身似乎是在与人比剑,贴着彼剑,含着逢凶化吉的粘黏与勾锉,而剑锋一转又犀利凶险。自剑尖之下,那剑身,剑锷处,都是圆活灵动的,唯独那一点锋芒。了不得啊,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造诣。此人有这身法,若取了剑比试,以那锋芒弥补年少羽翼未丰之弱点,也就没了弱点。

    凤吟心下吃惊,若比起剑来,怕不是人家对手。却见少年一趟剑四个来回就走完了,回手一抱拳:“你敢跟我比剑吗?”这话问得突然,本来就是演练演练,没想到练完了就要比,凤吟本来看得过瘾,没想到突然就收了尾,还没来得及鼓掌称赞,少年就来了这么一问。对于方才的傲慢无礼,风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