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百万之初 (第4/4页)
胡德昌,说道:“说的不错。这也是商务局设在辽阳的一个重要缘由。在镇江堡,有你们父亲在,也是商人最多的地方。往年我们都集中在镇江堡。这一次,便要将辽阳这边,也重新收拾起来。” “那不是要将镇江堡地商人们有都转到辽阳来?”胡德昌问道。 苏翎摇摇头,说道:“不,镇江堡维持不变,辽阳目前还是以关内客商为主。本地商户,先以辽阳城内,以及海州一带的商人为主。然后向南延伸到南四卫去。当然,若是镇江堡的商人愿意来辽阳开设分店,也是无妨地。以后,辽东将有两个商业中心,镇江堡与辽阳城。镇江堡延伸到千山堡、海西一带,然后经鸭绿江以及旅顺口连接山东,再延伸到江南地区。而辽阳,则由天津延伸至京城以及北直隶一带。” 这两条线一划出来,无疑又是一道风景。不过,这回胡世云与严正安没有楞神,那严正安随即问道: “将军,可如今辽阳城内只有两万人左右,再加上海州的,也不过几万人,加起来怕还没有镇江白一地地人口多。若关内地客商果真大批量地涌来。光是这些人口,也用不了那么些货啊?再说,商人也没剩下多少,就算有,也吃不掉那么多关内来的货物吧?到最后还不是得由镇江堡一带商人买下?” 苏翎笑着点点头,说道:“你算是看得远一些。你说地不错。这些都是个问题。不过,以后这辽阳,海州一带,还会增加不少人口。至于商人么......你们不是办的有银庄么?不妨在这里多培养出来一些商人嘛。” 胡德昌在一旁问道:“将军,那人口从何而来?未必还要再将南四卫的迁居一批过来?” 苏翎摇摇头,说道:“南四卫地人,除了原因经商的,其余的都不必再动了。好不容易才安置下来,再动便是自找麻烦,于我们无益。我说的人口。有三个来处。” “那三个?”胡德昌问道。 “第一,是广宁一带的百姓。这次援辽的兵马中,便有一万多人是在广宁一带招募的,家眷都在广宁一带。我准备将这些人留在辽阳附近。如今辽阳城四周的村子里,空闲的土地实在太多,足够安置的。凡是愿意迁来地,袁大人已经与辽东巡抚王化贞议定,一概放行。我这边,仍然是照着每人五十亩地分下去。除了房子要新建之外。别的倒不费事的。到时候,你们的银庄可得跟上。”苏翎说道。 胡德昌答道:“是。”稍稍想想,又说道:“实在不行的话,只有关掉一部分店铺了,不然人手实在不够。” 苏翎笑道:“你回去斟酌吧,这银庄的生意可比一间店面好得多,也算给别人腾出个位置来。” “广宁一带的人,如今我们还没深入过去,那儿跟以往的河东这边差不多。这回拿地来分,来的人绝不止那一万多士卒地家眷。我预计的。是近十万左右。” “那不是广宁一带都剩不了多少了?”胡德昌问到。 “我就是这意思。”苏翎意味深长地说了句。 “这第二部分,便是蒙古人。”苏翎说道,“我已经让胡秋青放出风声了。只要愿意来此定居的蒙古人,一概收留。仍然给地建房。这部分说不准能有多少,但照着胡秋青那边的情形看。有个万把人还是有可能的。” “第三呢?”胡德昌问。 “女真人。”苏翎说道,“这是最慢的一步。做起来远不如蒙古来的快,但也说不准。眼下还没放出风声,还要等合适的时机再“若是如此,有个三两年,辽阳又能算是辽东第一城 苏翎说道:“嗯,所以眼下我们都要走在前头。胡世云,严正安,这些你们都听明白了?” “明白。”胡世云严正安点头答道。 “好。”苏翎说道,“你们不必担心在辽阳会有什么问题,只管去做,多想想,凡事多商量,自会有法子想出来。” “是。”胡世云、严正安答道。 “将军,”严正安问道,“我们协助关内来的客商买卖货物,但也无法保证都卖掉啊,那该如何处置?” 苏翎说道:“京城里的徐熙,会开出一张大致地单子,将辽东需要的商货都列在上面。不过,这份单子,以后便由你们提供了。这辽东到底需要什么,你们可要想办法弄明白了。” “当然,粮食、布匹、棉花一类的,仍然是大宗货物,这些不愁销不出去......还记得说银庄地事时,那些话么?”苏翎问道。 “将两边联起来?”胡世云说道。 “嗯,这样想便对了。”苏翎说道,“另外,在往年,因路途不畅,我们做的辽东本地商货,都是人参、毛皮一类价高地山货。其实像松子、蘑菇、板栗一类的山货,那山里不计其数,在关内也能卖出银子来,这类山货真要算下来,每年能有数十万斤。若是能将这些都销出去,可对山里地人家好处颇多。” 胡德昌说道:“正是。如今千山堡还积压着数万斤的蘑菇、板栗、核桃一类地,镇江堡的商人,大多嫌利薄,再说,也没处能卖,只有少量能运到山东,但还不到一成。” 苏翎看着胡世云与严正安,说道:“现在,你们清楚务局的用处了?” 胡世云与严正安均点点头,但可要缓慢得多。最初被苏翎留用的兴奋,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苏翎的泛泛而谈所涉及的事务,均感到几分重负在身。 苏翎缓缓说道:“等你们做事上手了,便慢慢会知道这么做更多的好处。倒那时,你们才能大用。” 胡世云与严正安有些不解,还有更多的好处? 苏翎望着二人,又看看胡德昌,说道:“我们要在辽东扎下根来,不仅仅是靠现在这数万人马。努尔哈赤不会活得太久,那八旗兵的叫法也不会有多少日子存在。我之前说的那句话,也不能保证我们在辽东能稳如泰山。我们,还有我们的后辈,都要看我们现在做的如何,才能维系下去。” 苏翎又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正将大明朝以往留在辽东的规矩彻底翻过。你们现在不过是先从扶持商人开始。但要记住,只有辽东所有的百姓都跟着我们过上好日子......到那时,我们,” 苏翎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众人,接着说道:“不是我苏翎,也不是你们,而是辽东百万人。你们说,谁还能将这百万人,动上一动?” 这话对胡德昌似乎效果更大一些,胡德昌微微皱皱眉头,看了看两个正苦苦思索的年轻人,说道:“我看,先在辽阳城里,再设一个银庄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