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尺八 (第2/2页)
接下来有大量的人事招收工作要做。” 我出了一身冷汗,真难以想象当我穿过那个铁门的时候,如果忽然断了电,一半身子在门内,一半在门外……到时就见鬼了! 斯蒂文带着我们看了古墓中的许多新的调整,在尽量保留了原古墓的结构下,安装了诸多现代化的装置,让其能变得更为适合人舒适地居住。 我花了一个星期的功夫,搞清楚了内部的详细结构,当然,我谨记着邱云清的警告,最多离开古墓的正门,走到那几座巨大的古人雕像那,更不要提离开这个山洞了。 本来,我是十分好奇而且激动的,很想花一番笔墨向各位书友介绍下我这个全新基地的巨大变化,但是限于篇幅,只怕十几万的笔墨都未必能完全描述下来,因此,一些细节只好留待以后再叙述了。 快到二月底的时候,中国分部已经颇为走上正轨了,虽然目前只有我和斯蒂文等数人,但一些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法国会员也跟着我来到了中国,所以,俱乐部中的人并不少,每日有大小聚会和研讨,倒也显得很是热闹。 这样的日子,在我眼中显然是平淡到极点的,我一颗想要冒险的心一直蠢蠢欲动,但中国实在显得太平静了些,没有黑帮、没有古怪的事情、也没有超进化体和三岛龙崎的手下,我期初有一段时间都泡在乐器店里,渐渐和几个老店员也混熟了,他们竟然自告奋勇教我一些乐器,我想,这帮老阿姨如此“热情”,想必和之前斯蒂文一脸严肃地告诉他们,我是法国创业归来的大老板!见鬼!哪个海归的大老板会承包一个生意平淡的乐器门市,那才是脑子进了水了!
不过,阿姨们的热情总是无法抵挡,以至于我一度不敢从正门进出。 终于,我忍不住阿姨们的热情,开始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简单的六孔中国竹笛,也算是聊以打发时间了。 一日,我照例在饭后溜达到门市前,拿出老师傅赠送给我的竹笛,正打算开始练习,但一个小孩探头探脑地站在乐器店的门外,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这人大概看起来面不善,个子又高大,当小孩发现我在看他之后,吃了一惊,把怀中的东西抱得更紧了紧。 我这才注意到小孩的怀中抱着一只布包,看起来脏兮兮的,不知道藏着什么东西。 我努力摆出和善的笑容,招呼小孩进来,埋头在柜台内的老师傅抬头看了一眼,招呼道:“小弟弟,要买什么笛子么?” 小孩努力地摇着头,好半天才喁喁道:“我是来卖笛子的,您这儿收乐器么?” 我知道乐器店的老师傅们也经常收一些民间的乐器,很多甚至具有相当的收藏和赏玩价值,不过,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好货色呢?老师傅抬眼看了他怀中的布包一眼,摇了摇头。 小孩脸上立时堆着失望的神色,咽了下口水,就要出门。我看那孩子也挺可怜的,心中同情感油然而生,心想不管多少钱,先买下再说吧,也算帮了这个孩子。 我叫住小孩,问道:“给我先看看行不?” 小孩犹豫了下,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摊在柜台上,柜台后的老师傅瞥了一眼,摇了摇头。 里面是一根造型奇特的竹制乐器,我对这方面认识颇为浅薄,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比一般竹笛和箫都要粗大,正面开了五个孔,背后一个孔,管身上还有斑点,看起来像是天然的竹子。 我不认得东西,叫老师傅来看了一看,老师傅不耐烦地推了推眼镜,不情不愿地来看了一眼。 但就这一眼,他完全呆住了,脸上一脸古怪的表情。 我不是内行,看到老师傅的表情,自然心中暗暗惊讶,催促道:“老李,这是什么?大概多少钱,我收了。” 老李一脸郑重地道:“这是一根尺八。” “尺八?”我微微一愣。 在学笛子之前,我在网上恶补过一阵子乐器知识,对尺八也是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这本是一种源自古代中国的管乐器,唐朝时期流传到日本,成了当地寺院的一种法器,现在已经被日本文化同化,并且发扬光大了!“尺八”之名,便是取其管身“一尺八寸”之意。 我“哦”了一声道:“我要了,小弟弟,你打算卖多少?” 不料,就在我正准备掏钱的时候,老李一下子拿布盖住那根尺八,神情紧张道:“不行!谁也不能买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