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_第二章 岳麓攻书解迷津,华山求宝攀绝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岳麓攻书解迷津,华山求宝攀绝壁 (第2/5页)

,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题目分别取自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中庸、大学等。比如第一题极其简单,取自《诗经》,“关关(),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很多人看到第一题就乐了,除了叶昊天之外,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笑意,考场气氛略显轻松。不过渐渐的大家就笑不出来,因为有的题目实在难答。比如有一题出自《黄帝阴符经》,“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

    叶昊天从容不迫一一答出,至最后一题出自《荀子》“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他知道应该填容貌不枯,结果故意写成容貌不俗,因为他不想过于引人注目。

    只是盏茶工夫,他已经完成所有考题。抬头看时,却见有人抓耳挠腮,有人揪发垂首,有人抬头望天,有人闭目苦思。略等片刻,他缓缓起身离开考场。

    一夜无话,次日辰时,叶昊天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跟众人一起前去看榜。书院墙上已经贴好几张大大的红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边上则是相应的成绩。初试入选八百人。叶昊天排在第十位。满分的只有两个,一个叫罗开山,另一个叫殷东平。

    接着是复试。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是考中庸之道了。限时两个时辰。两个时辰其实很短,还不到进士大比规定时间的一半。

    眼看时间匆匆,众人都在奋笔疾书,他却迟迟难以落笔,家族大劫,满腔忧怨,何来中庸?眨眼一个时辰过去了,叶昊天不再犹豫,手腕轻抖,蝇头小楷源源而出。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发现竟然只用了半个时辰。待墨迹略干,他转身离开考场,丝毫不愿回头。

    两天以后,岳麓书院入选的两百人名单出来了,叶昊天排在第五位,前两位竟然还是罗开山和殷东平。。

    至此考试并未结束,后面还有一关面试,需要在两百人挑出四十个最优秀者,作为书院重点培养的对象,不单配备最好的老师,允许自由查看图书资料,还可以减免学费,前提是保证考中进士之后,十年之内捐献学院纹银千两。

    到叶昊天面试的时候,题目很简单。主考教授问道:“你是哪里人士?”叶昊天道:“岭南人。”教授道:“我看了你写的文章,文采飞扬,才华横溢,只是略有滞塞之感,似乎意气不平。”叶昊天不慌不忙回答道:“学生久居岭南,地薄民苦,眼见污吏横行,心内颇为不平,更兼长途跋涉,中途染病,故失平和中庸之道,望老师见谅。”主考老师看了看他苍白的面色,未再询问别的,最后勉励了几句,发给他一个金色的牌子,告诉他已经合格了。

    叶昊天到书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藏书馆在哪里。有人告诉他,离宿舍很近的一栋竹林掩映中的小楼就是。他挂上证明身份的牌子就去了。

    藏书小楼有两个管理人员,一个是留着长髯的老者,另一个是年轻的伙计。叶昊天向他们出示了身份牌,然后进入藏书室自行翻阅。藏书室足有二、三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数排高高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房间里还有一些桌椅,那是供人翻看图书用的。

    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叶昊天直奔集类藏书室,很容易就找到了《道藏》三千卷,三千卷几乎占了一个房间的大半部。他一头扎进书堆里,从头翻阅起来。他翻阅的并不快,一个时辰才看了五卷。但这五卷他已经全部记在心里。这是过去一年练出的能力。

    《道藏》三千卷第一卷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叶昊天早已把这本书倒背如流,然而这里却有新的解释。比如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是修道的方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用似有似无的意念观察丹田微妙的变化,丹田的修炼是修道的根基。

    十天之内,他已经阅读了上百本修道的书籍,其中包括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无上内秘真藏经、上清大洞真经等,对于修道的初级功法大致明白了。初级功法只有那样几步,第一步是筑基,然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再以后就属于高级功法了,书上讲得比较模糊。

    他一面对照书本,一面开始修炼。

    首先筑基,意沉丹田,先把丹田巩固拓宽,做好炼精化气的准备。

    他按照书上的说法,收敛精神,意沉丹田,却发现小腹温暖,就像有一团火汹涌澎湃,显然筑基早已完成了。略思片刻,他想起先前曾服过“龙虎续命丹”,当时外公说服丹可以增长功力。看来果然不虚。于是他决定直接进入“炼精化气”的阶段。

    “炼精化气”要求以丹田为炉,意念为火,呼吸为风,先天之水为原料,炼出先天真气来,最后将先天真气贯通于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也就是打通大小周天。这部功法最快需要十年,多数人穷其一生均未成功。

    叶昊天意守丹田,感觉丹田丰盈,真气鼓荡,就像曾经修炼了很久一样。他意念轻转,真气竟然能贯尾闾,过腰背,上颈项,然后在颈项处停下来,差一点不能到达泥丸宫。看来还是缺了点火候。

    他一面修炼一面读书。有天在张伯阳的《悟真篇》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若问真铅何处是,蟾光终日照西川。”就是说每时每刻都要留一分意念在丹田,只要有一分意念足已,这就是练功的关键,丹田微温,意念不可过强过弱,火强则丹毁,火弱则丹冷。此法比常见的子午两时练功方法快捷五倍,还不影响正常的读书学习,所以他感到非常高兴。

    《道藏》五千卷花了他差不多两个月才看完。这时他对整个道家炼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开始认真参悟那三卷《道藏总览》了。

    叶昊天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酷爱诗书,母亲出自苏家。苏家上自三苏,绵延已历数百年。那股“一门七进士”的血液始终在他身上流淌着,尽管他已经矢志修道,可是并不想抛弃诗书。正是因为那分吹不散的书香,令他对每天一次的科举授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授课的先生据说是国子监告老回乡的教授,有着几十年进士阅卷的经历。他每天只讲一个时辰,然后就是让大家作文。两天一篇文章,必须按时交上。叶昊天每次都匆匆完成,得到的分数也只是中等。

    众多的学生中最杰出的还是罗开山和殷东平。罗开山身材魁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