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岳麓攻书解迷津,华山求宝攀绝壁 (第4/5页)
的放矢。所以只要有一分希望,就应该付出百倍的努力。 “雪山之北,大河之南,东山之西,洪泽之东,有山不合,一花独立,宝玉通灵,锦囊乾坤。”然而何谓雪山?何谓大河?何谓东山?何谓洪泽?有山不合是不是不周山?一花独立指的又是什么?” “外公曾说藏宝图来自先秦的古书,看来有必要把秦代以前的资料全部阅读一遍,从众多的古籍里寻找“雪山,大河,东山,洪泽。” 先秦的古籍大约有二十万册,由于不需要全部背诵,他翻阅的速度明显加快。即使如此也花了半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 最后,他找到了三十个雪山,十九个东山,十三个洪泽,五十四个大河。他把这些名词排列组合,排除了大多数,最后找到了十四个区域。其中有八个区域明显太大,不可能用来定位。还有三个不是非常合理。最有价值的区域有三个,一在巫山,一在华山,一在峨嵋。 进一步分析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华山。先秦文化的中心在长安附近,那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期的仙人也可能活动在那里。考证起来,黄河的前套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很久以前到处是湖泊沼泽湿地,因而被称为湖泽。洪泽之东就到陕西了。此外,华山刚好位于黄河和渭水之南,南接秦岭,秦岭主峰太白山六月积雪,又名雪山。至于东山,不知是指哪座山。 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先去华山寻找宝物,然后遍访名山大川拜师学艺。目前他还不想参加进士大考,岳麓书院对于他来说已经完成了使命,所以他必须离开了。 然而当夜晚的微风迎面吹来,耳边响起风吹竹叶熟悉的“沙沙”声,他的心中还是感到十分的留恋,留恋书院内那分浓郁的墨香。 第二天,他向教授和朋友们辞行:“接到家书,老父病逝,需要回家奔丧,守孝三年。” 教授惋惜不已,叮嘱道:“回去之后,别忘了温习功课!待得守孝期满,再去应试,还是有希望的!” 殷东平紧拉着他的手:“兄弟,一路顺风!” 罗开山则伸出大手在他肩上拍了拍:“人生何处不相逢,希望还能有相见的机会。” 叶昊天用力点头:“兄长放心,只要我不死,一定还能相见。”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 叶昊天离开岳麓书院,买了一匹普普通通的黄膘马,准备了些干粮,向陕西方向进发。 由于是初次出远门,他决定走官道。 官道上人很多,骑马的,赶车的,步行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官道的好处是不用担心找不到宿处。每隔十八里都会有一个乡村,可以找到旅店。另外就是比较安全,拦路抢劫的人非常少见。 他不急不徐的骑着马,身上已经不是学子的长衫,而是生意人的短装打扮。六月的中午比较炎热,很多人走一会就会到树荫下休息。只有他一直向前走,午饭只是吃点自己带的干粮。到天快黑的时候才找个旅店歇息。他的奇经八脉已经全部打通,十二条正经也通了十条。这样的热天对他来说正是练气的良机。看来不用一个月就可以打通全身经脉。那时候炼精化气的功法就算大成了。 赶到华山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此时正是七月盛夏、炙热如火的时候,他把马匹寄托在山下的一户农家,独自一人带足干粮上山。 上了华山,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华山奇峰耸立,绝壁巍峙,东、南、西、北、中,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状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花瓣有高有低,恰是“有山不合”的形象。 五岳各有其形,所谓“恒山如行,华山如立,泰山如坐,恒山如飞,嵩山如卧”,因此一花独立说的应该是华山了。 可是华山五峰,小峰三十六,宝物到底藏在哪一峰呢?藏宝图上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条小溪,必须先找到小溪才行。 他在华山周围乱转,结果转了五天也没有见到一条小溪。正在心中犹豫、踟蹰不前的时候,忽然听见“梆、梆、梆”的声音,走近看时,原来是位伐木的老樵夫,刚将一棵尺许粗的松树才砍开了口,就热得满头大汗,斧头一扔,正待休息片刻。 叶昊天走上前招呼:“老人家,辛苦啊!” 老人看了他一眼,叫苦不迭:“死老天,可真热!” 叶昊天从地上捡起斧头,笑道:“我帮你砍两下。”还没等老人答话,他已经抡起斧头砍了下去。他不想吓着老人,所以轻轻地砍了十余下才把树砍倒。回来看时,老人还是惊得张大了嘴巴。 叶昊天将斧子交在老汉手中,笑问道:“我有一个亲戚,据说住在华山附近的小河边,您知道这附近哪里有河?” 老人想了半天道:“没有,方圆三十里之内没有河,恐怕是你的亲戚说错了吧?” 叶昊天抬头看着山巅,不甘心地问道:“诺大的华山,总会有泉水吧?那些泉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老汉答道:“泉水倒是有的,在莲花峰的后面有一个小山,半山有一个‘郦泉’,泉水长年不绝,呼呼的向外流,我们喝的水都是那里来的。” 叶昊天心中一喜,连忙前去寻找。没过多久,果然在一个小山上找到了。 小山不高,山腰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个合抱粗细的泉眼,水流不绝涌出,先流到一个大大的水潭里,然后迤逦流向山下,只是未到山脚就流进岩石的罅缝里,所以在山下看不到水流。 潭水清澈见底。潭的中央突出一块青石,宛如仙鹤高高地扬着头。 叶昊天一见便笑了:“就是这里!跟藏宝图上画的一摸一样!” 他围着水潭走了一圈又一圈,一边走一边想:“如果宝物埋在潭周,估计早就被人发现了。看来应该不在泉水附近。“ 他在潭边坐了下来,沉思许久不得要领,抬头看见那只仙鹤,高高地扬着头,好像在讥笑他无能一样。 顺着仙鹤仰头的方向望去,一眼看到的是华山主峰莲花峰的阴面,那里正是如同刀削斧劈的悬崖峭壁,直上直下,近乎千丈,只在距离山脚三百余丈的地方有块凹陷,生着几棵老松。 他凝神注视着松树生出的地方,心里忽然一动:“会不会就在那里?”想到这里,他禁不住一阵狂喜:“不错,有可能!如果附近找不到,我必须上去看看了。” “然而如何才能上去呢?从山顶用绳垂下来?不行,哪里会有长达七百丈的绳索?要不就从下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