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亲人遗骸 (第1/3页)
星期天,二舅独自到学校附近一个彝族寨子里去找朋友玩儿。 他翻山越岭地赶到那个寨子,才知道,那位朋友进山薅洋芋草去了。 听那些留守村民说,他们这次进山去薅草,起码要三四天才回得来。 二舅找不到朋友,在寨子没什么好玩的,只能很沮丧地沿着山路回学校了。 当时是傍晚,太阳差不多就一竿子高,要不了多久,就快天黑了。 以前山里常有野兽出没,天黑后,在群山密林里赶路,可不怎么安全。 所以二舅沿着那条林中小道,孤身踽踽、行色匆匆地朝着学校赶去。 虽然太阳还没落山,但独自走在荒野密林里,还是隐隐感觉有些犯怵。 所以他边赶路,边仔细留意着周围动静:即便树枝间有只松鼠簌簌跑过,也会抬起头望上两眼;即便不远处草簇里有野雉扑扑飞起,也会留意附近有没异常情况。 由于山路陡峻,他走得又急,没多久他便累得气喘吁吁,浑身热汗涔涔的。 于是他将身上那件擦尔瓦脱下来,抱在臂湾里,继续步履匆匆地往前赶。 这样翻过两座峰岭后,他便从森林里走出来,来到片荒岭崖坡上。 这片荒岭解放前曾经是片茂密森林,里面很多树木比腰身还粗,浓密枝叶伸展开来,遮天蔽日的,像片原始森林似的。 走在这片树林里,经常感觉连光线都很幽暗,连气温都仿佛比外面低好几度。 后来一场山火将整片森林彻底烧毁,化为满眼焦土,濯濯童山,整个世界都空旷起来了。 之后数十年,这片荒岭成了野草灌木的世界,成了蛇蝎野兔栖息的家园。 二舅分到学校当老师后,觉得很好奇:这里地势开阔,土壤肥厚,恁么好块地方,怎么那些彝族生产队就没想到要把它们开垦出来,种上庄稼呢?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死人太多,枯骨累累的,是片邪恶、恐怖、很不吉祥的地方。 据说解放前附近山岭上有几个规模很大、人烟稠密的彝族寨子。 这些寨子,由一家黑彝贵族统辖着,里面生活着数以千计的苦难奴隶。 那些奴隶娃子,比生活在黑暗地狱里还惨:他们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每天起早贪黑地做着各种苦力,经常被随意打骂虐待,随时像猪狗似地到处贩卖,要是犯到规条戒律,或者惹恼管家,触犯到奴隶主,还会被挖掉双眼,抽掉手筋脚筋,甚至人还没死,便活活把人皮给剥下来了…… 那些奴隶惨死后,经常会被人拖着血淋淋的尸体,穿过茂密树林,扔到前面悬崖下面。 直到现在,那片悬崖绝壁,还经常能见到些灰白色的、蒙着泥尘的、就像泥石柴棍似的骨骸骷髅呢。 所以那场山火过后,这片山岭再没恢复过来,一直显得很荒蛮,很岑寂。 所以这里地势再开阔,土壤再肥沃,那些彝族生产队都没想到过要在这里烧山垦荒,种植庄稼。 即便这里野草丰茂,繁花似锦,依然没有彝族老人会将羊群赶过来吃草游荡。 除了不时有鸟雀从天空飞过,啾啾鸣叫几声,这里几乎常年听不到任何声音。 除了不时能看到有蛇爬过,有野兔在远处吃草,这里几乎常年看不到任何动物。 这里,连野花盛开起来,色彩都特别鲜妍艳丽,仿佛带着丝丝血色似的。 这里,连山风吹过,野草灌木摇曳起来,都显得很妖娆,很诡异,仿佛有无数冤鬼怨魂呼救奔跑着似的。 这片坡岭荒凉、岺寂、大白天都感觉周围到处阴森森的,有些让人不寒而栗。 那天二舅要不是为了抄近路,想早点赶回学校,才不会从这里经过呢。 之前他抄过几次近道,每次经过,周围山岭崖坡都几乎从来看不到其他人。 然而那天他刚从山岭上走下来,便很意外地看到前面崖坡边,竟然有群彝族男女。 他们好像是从远处赶来的,因为他们身后还有几匹驮马在草坪上甩着尾巴,很悠闲地啃噬着那些茂密野草。 那些行囊驮子就堆放在草地上,远远看去,像是堆蚁冢,像是垛腐烂秸草似的。 这里地处荒僻,距离大路比较远,这群外地彝族怎么会赶着骡马到这里来呢? 行囊驮子前面,有个年青人架着石头,垒着锅桩,好像要在这里做晚饭吃。 还有两个人,在远处山林里砍着松树,好像准备在这里烧着篝火过夜似的。 山里彝族人都很迷信,这里死人无数尸骸累累的,他们就不害怕吗?怎么想到要在这片山野露宿过夜呢? 最蹊跷的,是前面悬崖边,还有群彝族人,在走走停停地张望着。 那片悬崖深不见底,云雾缭绕,空濛深寒,让人随便望两眼都感觉头昏目眩的。 下面巉岩峭壁上,稀疏野草间,经常能看到不少森然枯骨,甚至是灰褐色骷髅。 可现在那群彝族竟然结着伴,沿着悬崖峭壁,在那里慢慢游荡着,张望着。 二舅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竟然是搀扶着个老妇人在悬崖边慢慢行走! 老妇人哀哀啜泣着,走得颤颤微微的,还不断探着身体往悬崖下面张望。 难道有人掉下悬崖?这里人迹罕至,怎么可能有人掉下悬崖?而且要是有人坠崖,怎么会只有老妇人在呜咽抽泣呢? 老妇人不断探着身体,往悬崖边张望,仿佛是在寻找什么似的。 二舅满腹狐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忍不住转身朝着他们走过去。 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