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亲人遗骸 (第2/3页)
里野草丛生,地势凹凸不平,二舅走得跌跌撞撞的,几次差点被枝草绊倒。 这里视野开阔,所以他没走多远,便被那个垒锅桩的年青小伙子看到了。 二舅赶路赶得浑身发热,那件擦尔瓦早就脱下来拿在臂湾里了。 所以他还没走过去,那小伙子便认出来他是个汉族男子。 以前在深山彝族地区,汉族除了当公社干部,就是学校老师。 所以他看着二舅,高声询问道:“兄弟,要到哪里去啊?你是学校老师吗?” “我是山后那所学校的老师,你们这里有啥子事哦?要我帮哈忙不?” 那小伙子没有回答他,而是冲着悬崖边那群彝族高声呼喊着:“阿爸,这里有个老师,你们过来问问他嘛,他可能晓得点哦。” 他这一嚷,悬崖边那群面色凝重、神色悲戚的彝族人,都注意到有人朝着他们赶来了。 在这人迹罕至偏僻荒蛮的山岭上,突然有个当地人朝着大家赶来,他们当然感觉有些意外,有些欣喜,就像茫茫大海里突然抓到根救命稻草似的。 二舅走近他们后,才看清这群外地彝族人,竟然簇拥着个满头白发、身体伛偻得很厉害的老婆婆。 那两个搀扶着她的彝族男女,长得就像两兄妹,应该是她的儿女吧? 旁边那些表情凝重神情悲戚的同伴,应该是她家那些亲戚晚辈吧? 那对彝族兄妹很体贴、很孝顺,小心翼翼地搀护着老人,朝着二舅走来。 没走几步,老妇人便很茫然、很急促、甚至是迫不及待抢着询问道:“老师,以前这片悬崖边有棵青棡树,你知道在哪里啵?” 二舅在山里教了好几年书,对周围山形地势比较熟悉的,所以听着她询问,赶紧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奶奶,解放前这里才有树,有森林,后来发生山火,所有树木都烧光了。” 听二舅这么说,老妇人感觉很失望,却并没有因此放弃,所以接下来她继续满怀期望地向二舅打听起附近情况来。 她指着前面不远处,说那里应该有条溪沟,常年四季,水流不断,春季雪水融化,夏季雨水充沛,溪流甚至会漫溢过堤岸,肆意泛滥着,到处流淌开来。 所以距离那条溪沟不远的地方,曾经有片沼泽烂水塘,一般人不敢随便蹅过去。 她问二舅,是否知道那片沼泽烂水塘,现在具体位置应该在哪里? 二舅说那条溪沟已经改道,被人挖着沟渠,引流到山后面去了。 这片荒坡的确有片沼泽烂水塘,只不过溪沟改道,失去水源,逐渐干涸消失了。 老妇人听着二舅这么说,便问他是否知道那片烂水塘具体位置在哪里。 二舅便指着前面不远处几簇灌木,说那里曾经就是片沼泽烂水塘。 经他这么一指,两兄妹赶紧搀扶着老妇人,带着她朝着那里赶过去。 二舅不知道他们在寻找什么,有些好奇地跟着他们往前走。 走到那几簇灌木前,大家发现这里地势跟周围没什么异样,很难看得出这里曾经是片沼泽烂水塘。 那位老婆婆被两个孩子搀扶到这里,若有所思地仔细辨别起来。 很快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突然甩开搀扶,精神矍铄地朝着旁边紧走了三四十步,然后再转过身子,朝着前面那片悬崖赶去。 那对彝族兄妹见状,赶紧快步紧跟过去,小心翼翼地将母亲搀扶住。 那里毕竟是悬崖峭壁,地势险恶,他们哪敢大意,让老人独自走过去啊。 所以他俩紧跟过去,伸手搀护着老母亲,并按着她吩吩,在悬崖边挪移着步子。 过了没多久,老妇人再次推开搀扶,很谨慎地爬伏到悬崖边,仔细观察起来。 很快她又让两个孩子搀扶起来,沿着悬崖,往旁边稍稍走了两步。 然后她再次爬伏悬崖边,尽量探出身体,朝着下面那些巉岩峭壁张望起来。 她不断站起身子,不断变换着位置,不断爬伏在悬崖边仔细观望着。 每次她爬伏下去,那两兄妹都蹲伏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拉护着她。 二舅不知道她想寻找什么,只能默默地站在旁边,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多久,老妇人好像终于凭着依稀记忆,找到她想要寻找的地方了! 然后便见她探着身子,爬伏在悬崖边,高声号哭着,撕心裂肺地呼喊起来: “就是在这里了!你们的外婆和舅舅,就是被人从前面扔下悬崖的!” “阿妈呀,小阿呷好想你啊,这些年女儿都好想你啊。” “哥哥,因为我,你被挖掉眼睛,活活痛死,我真是对不起你啊。” 老妇人爬伏在悬崖边,悲恸欲绝、捶胸顿足、撕心裂肺地号哭着,仿佛要把积郁在心头数十年的思念哀楚、仇恨冤屈、全通过呼喊号哭声发泄出来似的。 她那悲楚号哭声,让周围所有人都感觉很悲戚,很凄惶,仿佛连风都陪着她呜咽着,仿佛连太阳都变得黯然失色,仿佛整个世界都突然变得阴风惨惨的…… 这种断断续续、悲咽凄绝的哭述声,让二舅逐渐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老妇人解放前是个奴隶,还是那种等级最低贱、可以随意买卖、肆意残害虐杀的呷西奴隶。 以前她和母亲哥哥,就生活在前面山岭上那些彝族寨子里。 小时候她不知闯了什么祸,连累哥哥受到惩罚,被管家挖掉眼睛,活活痛死。 母亲悲愤怨忿,出言不慎,触犯惹恼了主子,被那黑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