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德行亏不亏 (第2/2页)
突的乱跳!幸得太子站起来发怒了: “放屁!你这狂悖小儿,信口雌黄!陛下,此子目无尊上,信口诬蔑大臣,大放厥词,请陛下治其重罪!” 李治寒着脸,怒视着拧着脖子跟俩大臣对着瞪眼睛的秦三郎,一脸的不渝,可这心里都快乐的开花儿了! “说的太好了!就是啊,凭什么啊?凭什么不管什么地方一地动天灾,就得是我的错?说得多好啊!我那么辛苦,头疼的都要炸开了还得cao心大唐天下,好不容易国富民强,我容易嘛我?你们一点看不到,哦,那都是你们名臣能臣的功劳,一天灾你俩就非得让我堂堂天子下诏书向天下认错写保证书,你们反而一点责任没有?我还憋屈呢!” 可这话不能直接讲出来,还得给这些家伙点面子。可太子这样的表现,却令李治大为不满。人家秦三郎这是为你阿耶鸣不平呢,你跳出来叫嚣要治他的罪,你还是不是我儿子了! “酒宴之上嬉闹之言,不必当真。不过三郎,你这确实是有些出言不逊了,若非先前说过言而无罪,朕还真要责罚你不可。二位宰相都是我大唐肱骨之臣,岂能胡加指责?好了,你且说说你的赈灾之策,言之有物则功过相抵,若言之无物,朕就罚你半年俸禄!” 李义琰郝处俊脸青得都发绿了。他秦三郎那样的诛心之言,这就没事了?之后哪怕言之无物,也只罚半年俸禄,那算惩罚嘛?谁不知道他秦家月入万贯啊! 武媚娘唇角含笑,满怀期待的看着秦毅,不知道他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小太平则满心喜悦,既为秦郎君才华惊艳全场而兴奋,又为郎君回护阿耶而高兴。 陛下给了台阶,秦毅不能不接着赶紧下来。对李治和天后抱拳施礼,又对两个还在羞恼万分的宰相微微欠身道: “陛下教训的是,小子酒后无状,言语唐突,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两位相公大人大量,想必不会怪罪小子的。”
李义琰郝处俊这个气啊,什么常言?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怎么没听说过?还在胡言乱语。不过这小子的意思倒是明白,这是说自己身为宰相,要有肚量。陛下眼前总不能揪着不放啊,要不真成了气量狭窄了。一肚子气的哼了一声,俩人不约而同整齐划一的端起酒来一口闷下,强压下心头恼火。 秦毅不再理他二人,转向李治和武媚娘接着说道: “关于地震的救灾赈灾,我以为主要分三方面: 其一为救灾。灾害发生,多有被掩埋被困的百姓。灾区的自救应当立即展开。当以乡里组织……” 李治和武媚娘凝神倾听,可众大臣开始大都是抱着不屑的态度的。谁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对赈灾这样的事情真有什么真知灼见?可又有谁知道在后世几场大地震之后,全民有几个对地震之后的救灾没一点了解的?于是在秦毅条理清晰的列出救灾的步骤、时间段、什么余震,什么首要派人出灾区联络汇报灾情,等等,渐渐地大家都开始认真了起来。 这哪是信口可以胡说的?这是真有料啊! “其二为预防杜绝次生灾害。次生灾害主要有三:其一为灾害造成的人畜死亡,容易造成瘟疫,当组织人力集中尸体远离水源深挖掩埋,清扫污秽,平时注意清洁、饮用煮沸的开水,组织医者熬制汤药预防……其二为地震时造成的山体坍塌,往往堰塞河道,河水淤积为湖,一旦……其三为灾民无序,灾后恐慌之下发生sao乱,当以村、里为队,集中管理,发派粮米衣物汤药,抽调其青壮以工代赈,恢复重建,一则使其无力生乱,二则使民心不卑,三则管理方便……” 戴志德忍不住同谢俭讨论起其条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众大臣也纷纷交头接耳,三两句之后,又纷纷凝神倾听,生怕错漏了什么。 “其三为灾区重建的诸项事宜。首先应当疏通道路,路通则可保物资不断,人力进出不绝……其次为修建简易过渡居所,不必大兴土木,但可避寒遮雨即可……再者为调配补足农具……统计详实准确的灾害损失,酌情减免赋税……” 长篇大论之后,秦毅施礼坐下,迎接他的是小太平崇拜的冒着小星星的眼神,而下面大臣们的席次间却开了锅一样。这些都是有着多年治政经验的,现在人人都在讨论,个个都在思索,这些细致有序,条理分明目的明确的赈灾条款,有太多意想不到却又合理而必要的内容了。 李治也在思索,半晌了忽然扭头问武媚娘: “朕怎么不记得越州这些年来有过地震?” 武媚娘一愣,接着摇头微笑着,叹息道: “确实是没有过,也不知道这小子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知道一些。” 李治闻言也是不解,不过片刻后就笑起来: “哈哈,生而能知,看来确实是有的。这是好事啊,哈哈!右仆射,你觉得秦三郎此论如何,可有可取之处?” 戴志德摇着头站起来道: “秦郎将此赈灾策,思虑细密,面面俱到,更可贵者,在于每条每款均可施行,老臣恳请以之成册,颁行天下各州县,为我大唐百姓消灾解厄!” “准了!你明日即办理此事。好了,这乃是庆功宴,不必再谈国事了,且纵.情欢歌,放怀畅饮吧。来,饮胜!” 吐蕃策事涉机密,满朝只有那么几个人知道,可这赈灾策一出,人人震惊。 东宫自太子而下,个个灰头土脸,张口结舌。 秦三郎勇武无匹、文采天下无双,更是一个精于实务的能臣之名,一夜之间,遍传长安,令无数人交口惊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