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途风月_一百一十一章 我知道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一章 我知道的 (第1/3页)

    扳平了的萧亮哈哈大笑,得意洋洋的去盯着录事参军填写记录演习结果去了,方伯瑞是眉飞色舞的嘚瑟:

    “我和萧别将就算到了总教官和子谦你们定然不会走那边,嘿嘿。”

    秦毅灰头土脸一身泥巴,身上还有好些个枪头包裹的石锻粉留下的白印子。吐了一口嘴里的土泥,很是不爽的问:

    “这都被你们蒙到了,你们怎么算到的?”

    “哈哈,我跟萧别将一合计,他不动还是他,我就扮演总教官,尽量模仿总教官的想法,推演总教官和子谦的思虑,这不就算到了?哈哈……这才特别留意另外两条可能行军的路线,还真就发现了你们探路的斥……”

    话未说完,方伯瑞被正担心他忘形泄密,转回来的萧亮一脚踢在屁股上:

    “……你个蠢材!你真他娘的嘴巴把不住门!这才多大会啊,就把咱们的诀窍给泄露了,这下好了,下一阵你方伯瑞给我想办法!”

    “啊~~……”方伯瑞登时反应过来,一下子蔫了吧唧的,逮着空赶紧溜走。

    秦毅满面色不善的盯着萧老二,萧老二也回过神来,谄笑着挠起了大脑袋。秦毅一脸羞怒的接过莫山递过来的水囊漱完口,又狠狠的灌了几口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当真是开了窍了,都会揣摩对手心理了,还搞出‘推演’了,好!这一阵,输得不冤!不过你萧老二别得意,这一次你算得逞了,下一次,我可就要认真对付你们了!”

    秦岭深处,黑鹞营拉练cao训演习,进行的有声有色,如火如荼,丝毫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惊天大案……

    大唐上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陛下下旨,英王李显行止放,纵,品德有亏,命其离京,封邑安州,任安州刺史,改为安王,食邑降为三百户。

    太中大夫明崇俨,持宠妄为,戳害太子,当斩。念其多年奉医有功于陛下,免死,黥面、腐,充为宫奴。家人流配交州。明崇俨本欲一死了之(黥面且不说,腐,那就是去势!还不明白?去势,就是当了太监!),奈何全家人性命在其一念,只得忍辱求生,继续为皇帝配置止疼药。

    太子行止不当,着禁足东宫半年,诵读圣人经典,自省己过,裁减东宫用度,以示小惩。

    郝处俊、李义琰、张大安等东宫僚属,辅佐不力,教诲不严,有封邑者各减食邑一百,并全体罚奉一年。

    崇文馆学士恪希元、刘纳言,蛊惑谗言,妖魅太子,绞!

    因太子遇刺案而遭受牵连的不计其数,数十官员受到开革、降职、罚奉等轻重不同的处分。近百东宫当日随行的侍卫被杖责,十余人被处绞刑!

    一时之间,太子、英王,谁沾上谁倒霉,人人避之不及。

    就在下旨当日,李治陛下伤痛恼怒难以自制,头痛欲裂,双目不能见物,傍晚昏迷了过去,直到第二天上午才醒来,十余日才渐渐恢复。

    而经过了一段日子之后,天后娘娘的心情也慢慢平复,逐渐好转,却越发思念起秦三郎来,颇有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感觉。

    “这个家伙,那么大的军营还不够他折腾!非得要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连个话都传不到!兵部尚书郝处俊怎么就准了呢!”

    寒凉水阁里,武媚娘有些不满。有关秦毅的‘民生策’十大方面的内容,已经都跟北门诸学士们反复商讨,修补删节,定下了条款。就准备这两天送陛下承览,再交由政事堂诸相公过目,即可颁行天下了。武媚娘也就暂时清闲了下来,今日批阅完了奏折,靠在锦被铺就的胡床上,又忍不住抱怨起来。

    月娇微笑着坐在娘娘身后,乖巧的给娘娘轻轻按揉着双肩。

    “阿郎这是带着大家伙搞演习呢。阿郎说,没见过血的军士,平日练得再好,那也是新兵蛋子,算不得强军。没机会真刀真枪的浴血沙场,只能经常性的尽兴尽量贴近实战的演习,加以弥补。日后上了战场才不至于慌了手脚。”

    “阿郎说阿郎说,你们这些丫头啊,我看都被那家伙给迷得颠倒了!……嗯,行了,再帮我捶捶背,方才坐得久了,有些酸胀。”

    武媚娘没好气的嗔怪道,却是对这个月娇很越来越是满意,为人朴实乖巧,心性纯良,按摩也是颇有一套,倒渐渐地有些离不开了呢。

    “他倒是用心做事的,想来这八百军士,在他手里当能变成一只劲旅。到底是少年将军,总想着浴血沙场建功立业的……哎,这小子,要是能分身该多好?一个去领兵,一个跟在我身边做个秘书少监什么的。哼,还说让他晚上给我奏琴助眠呢,倒一次也没听到过!”

    “咯咯……娘娘,阿郎那个什么急塔,便不听也罢,奴听他抱着那个怪模怪样的东西,扯着嗓子唱了一宿,鬼哭狼嚎了一夜,当真……咯咯……当真难听得紧……”

    “真的?哈哈哈,没料想你个秦三郎也有被自家妾侍耻笑的时候!哈哈哈……”

    月娇红着脸不敢再说话,婉儿收拾着案几上的奏折,笑着道:

    “秦郎君这去了可都有近二十日了吧,想来差不多该回来了,不是说十五日左右吗?不过娘娘要让他做秘书少监,可是又要升他的官了?”

    “还升?想得美!才十八岁呢,这都正五品上了,在这样下去,过不了两年,还不得升到头了去?嗯……那样可不行,对他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娘娘对阿郎一片维护之心,阿郎能得到娘娘赏识,真是他的福气。”月娇开心的说着,按摩的越发卖力起来。

    娘娘不发火的时候,倒是总让人不自觉地亲近,这俩小的也是娘娘身边最亲近的心腹了,仨女子有着共同的话题,倒也其乐融融。

    正说笑着呢,忽然外面隐约的一阵嘈杂,接着吴内侍禀告,右仆射戴志德,户部谢俭要事求见。

    武媚娘点头,慢慢起身坐到了案几后面,婉儿轻声对吴内侍示意,赶紧宣召。

    满头白发的戴志德和神采奕奕的谢俭都是满面潮红,一进来戴志德就激动得高声大叫道:

    “娘娘,大喜,大喜啊!越州秦家庄以新法栽种水稻,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收割,数千亩稻田,亩产平均两石八斗,稻田出草鱼平均每亩九十三斤!”说着将一份越州五百里加急奏报呈了上来。

    武媚娘一下子站了起来,太过慌张激动之下,膝盖碰到了案几,把婉儿才整理好的奏折撞落了一地。

    “什么!……真的……真的成了?这是真的吗?”

    武媚声音夹杂着颤抖,身子有些站立不稳,月娇赶紧在一旁扶着,娘娘大睁着双眼瞪着戴志德,满脸的震惊。

    婉儿上前接过奏报呈给娘娘,谢俭喘着粗气,强压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激动的答道:

    “千真万确啊娘娘!奏报里说,当时与秦毅打赌的湖州十余子弟,请了许多的中人前往验看,当时越州贺刺史、会稽王县令、湖州刺史、杭州刺史等等十余个官员亲眼见证,收割脱粒、扬场去壳,现场称量,千真万确。若不是秦家近千亩下田产量平均两石四斗拉低了均量,那中田的产量都超过了三石,上田平均达到了三石四斗啊!”

    “啊!……”婉儿和月娇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两个女孩激动得直想喊叫,却生生的压制住了冲动,只能使劲捏着小拳头别的脸色通红。

    武媚娘呆住了,眼睛就直愣愣的盯着手里的奏折,双手颤抖的越来越厉害,只是不住的喃喃自语道:

    “真的,两石八斗!……是真的!两石八斗!两石八斗!……”

    在以农业为绝对支柱的古代社会,粮食产量大增,这其中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