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杨广 (第2/2页)
那般有野心,李密志在天下,窦建德早早称王,唯有杜伏威,霸占江淮之地,却只称总管,这个人起义,完全是因为家贫活不下去。所以对于杜伏威的势力,杨侗是有拉拢、招降之意。 但要想杜伏威臣服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人征战厮杀多年,全身上下透着的都是彪悍之气,对于这种人,利诱威压根本不起作用,唯有剑走偏锋,从别处下手才有可能得到他的佩服和投诚。但凡这种人,都是极讲义气和感情的,当年杜伏威家贫没有饭吃,全家快饿死了,辅公祏偷了一只羊送给他,这让他非常感激,从此视辅公祏为兄弟,辅公祏日后亦成了江淮军中的二把手。 杨侗虽然已经起意江淮,但也只是举棋未落,时机未到而已。 = 数日前,历阳却迎来不速之客。 凄凉的旷野上,数十具早已腐烂的尸体旁,站着一人,正自默然。这人正是黄桃树,只见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仿如木桩似的,一只乌鸦发出一声呱叫,落在黄桃树肩上,他亦不为所动。也不知他站了多久,终是发出长长地一声叹息,自语道:“陛下呀陛下,天下已是如此麋烂,难道你还要躲在江都吗?”他抬起头,望向即将西沉的落日,道:“难道我大隋就如同这即将落幕的太阳吗?” 他即开口说话,肩上的乌鸦便即吓了一跳,旋身飞扑。黄桃树探手抓去,将乌鸦抓在手中,看着它不住挣扎,道:“我不喜欢乌鸦。”五指一合,乌鸦随即被他捏死,扔在一旁。下一刻,黄桃树已是不留原地,空气中,只余一窜漫长的黄影。
= 杨广向来喜欢江都,当年灭陈之后,他便在江都住了数年,他甚至喜欢说吴语。此刻太阳西下,他驻着拐仗站在临江台上望着这落日的余辉。不知什么时候,杨广两鬓的头发已经白了,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并且雄心不再。 大业大业,到底什么才是大业?往日的雄心勃勃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消沉、低落,至如今时已是消失不见,再也不知道什么是大业。 杨广躲在江都,再也不愿闻天下事,每日只观景色和饮酒。而他的身子也每况愈下,便连走路也要持着一根拐仗。 “陛下,这儿风大,还是回去的好。” 站在杨广身后的是一代传奇皇后萧后,她的声音婉转好听。萧后到底有多美,今天没有人知道,但至她五十多岁时,李世民将她从突厥赎回来,仍然要共霄一枕,收入**,可见她的魅力和风情。这非是十五、六岁的青涩少女可比。杨广亦非常迷恋萧后的姿容,不管他去哪儿,身边总是随着萧后,亦不管他临幸多少女子,萧后的地位总是牢不可破。 杨广驻着拐仗,身着短衣,回过身来,笑着对萧后道:“侬还想再呆一会,你看这景色多美,且端酒来,与侬共饮。” 侬是吴语中我的意思。 杨广每日杯不离身,看够了景色便饮酒,饮够了便又再看,似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以后想看亦没有什么机会。 萧后很少反对杨广,她总是默默恪守着自己的本份。 台上有许多侍候的美人,摆有桌案等一应事物,听到杨广这般说,萧后挥挥手,自有美人去倒酒。她走过去执起杯子,递了一杯给杨广,自己亦拿一杯,走到杨广身边,道:“陛下既然想饮,那便饮了。” 杨广道:“好。”接过杯子一饮而尽,看着萧后提袖掩嘴般饮了一杯,不觉哈哈一笑,放下酒杯,拉着她的手一指外面的景色,道:“来,看看。” 萧后随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外面水天一色,落日就像在浮在水面一般,四周红霞满布,将天空和江水映得红彤彤的,倒也光彩夺目,煞是好看。 她不禁看得有些痴了。 杨广摸着胡须,道:“侬知道外面有许多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耳。” 萧后回过神来,脸色微惊道:“陛下?” 杨广抬起右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道:“大好头颈,谁又当斫之?” 萧后不禁大惊失色,拉着杨广的手臂,道:“陛下怎能这般说!” 杨广神色如常,笑道:“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也许这时的杨广,对生与死,贵与贱,已经看得非常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