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_第四章 中外合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中外合作 (第1/2页)

    前面已提到中外合作实质上是由外国变相控制清朝的海关、运输、漕运等系列关系到清政府命脉的一项方案,这项方案如果施行,清朝将彻底沦为外国控制中国的工具,因此,此议断不可通过。1862年7月15日在例行的朝会上,恭亲王宣读了外国期与中国达成中外合作的条目,其中包括兴修铁路、办电报局、制军械厂等数十条目,待恭亲王宣读完,崇厚便出班在两宫太后面前向奕訢发难。

    “洋人言修铁路为开文明之先,为臣以为此乃一派胡言,如开山修筑铁路则洞穿山岭割绝地脉,此举实乃毁我大清之万世基业,乱我朝之国本,如施行,定陷两宫太后、皇上于不利之境,臣请两宫太后,皇上三思”崇厚言之凿凿的诉说着。

    看着他口若悬河,精忠报国的神情同治倒真有些被他感动了,可是正是他的这种忠贞才毁了大清朝。崇厚发言毕站在一旁紧跟着的是同治的老师李鸿藻,此人不但满腹经纶并且能言善辩,此时他也站出来逐一论述了所谓中外合作的种种弊端,朝会上的局势因为李鸿藻的影响大有一边倒的可能,恭亲王也不甘示弱,待李鸿藻说完,恭亲王便开口反驳:“李大人所说的洋务的千般不好,那为何在对长毛一战中有了英法两国的助剿,战事在四个月内就已平覆,光这一项就让朝廷省去了几千万两的税银,而且英法两国在攻破南京后立即撤兵出城,足可见洋人之诚意,洋人即示大义于我朝。”

    “一犯广州,逼我签订南京条约之城下之盟,二犯京畿毁我皇家园林,抢走我朝二千万两之贡银,开我朝数处边土为口岸,输入鸦片,致使白银大量外流,此等行经,谈何示大义于我朝,帮官军助剿,不过为己之私欲耳,何谈有恩于我朝。”说这话的正是同治五个老师之一的翁同龢,弈訢气得说不出话,但此刻有一人气得更是无以言表,此人就是当朝皇帝的生母,圣母皇太后慈禧,这一让洋人助剿的旨意正是在她的授意下发的,如今被翁同龢在朝堂之上点破,让她颜面无光,此刻的同治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老师和自己的六叔在打嘴仗,自己真想插一句,但毕竟自己尚未亲政,是不能随便开口的,但此时有人给了他开口的机会。

    礼部左侍郎伊精阿出班对两宫及同治说:“启禀两宫太后,皇上,恭亲王所言实乃违背祖制,降尊屈贵,想我大清立国200余年,太祖太宗励精图志,世祖在位时鼎定天下,高宗雄才开疆拓土,先帝仁厚,臣民拥戴,我朝虽略经艰险,但有两宫皇太后坐镇,皇上贤明,群臣用心,万事可定,长毛贼为乱十载,终为我朝所平,此乃天眷我朝,值此太平之世何须改弦更张,效泰西之政(泰西即西方国家),只要君臣一心,我朝定可开创同治中兴之盛世,何须相求外人。臣所言望皇上明鉴。”

    此言一出,皇上、两宫及群臣皆大惊,因为按理应该两宫皇太后放在前面,皇上放在后面,而这最后的结束语竟忽视了两宫太后,不知是他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当下朝臣的目光都聚焦在同治的身上,同治望向身后的两宫太后,慈安用温存的眼神示意同治可以回话,同治帝在得到慈安的同意后,站起身走到伊精阿的身旁把手扶在他的肩头,轻声说:“先生请起”(因为他是同治帝的老师故言其为先生)

    “谢陛下”,伊精阿站起回答。

    “先生所言极是,朕请问先生自道光朝以来,我朝共丧失了多少疆土,赔偿了多少银两。”

    “这,老臣没有详查过。”

    同治此言引来众臣臣侧目,同治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我朝之所以连吃败仗,割地赔款,皆因洋人船坚炮利,枪械精良,我朝将士以血rou之躯对敌洋人之火炮快枪,虽舍死卫国,但刀剑终是无法与火器相抗,如我朝再不习洋人火器之精妙,则我朝恐永无宁日哉。”伊精阿面对着自己的学生同治有些困惑,自己天天与皇上在一起,自以为了解皇上,但皇上之言语却颇似恭亲王之吻,要不是自己天天陪侍左右,倒还真以为皇上是恭亲王调教出来的,同治接着说:“我朝火器虽不如泰西之精良,但我朝之礼法却强过其百倍,泰西之人不善待老者,国民皆以逐利为先,况还有岛国女主临朝主政,实乃国之不幸,(其实是指英国)说到这里慈禧狠狠的瞪了一眼同治,同治没有理睬,因此,朕以为我朝所缺者洋人之火器也,洋人所缺者我朝之礼法也,我朝习洋人之长,而洋人不能习我朝之长,长此以往此消彼长,泰西之国必固步自封,天下必为我朝所得,数十载后,夷人必重来我朝纳贡称臣,天下必将重新恢复往夕之太平。虽然自己想改革变法,但目前,自己只有两边讨好,既不得罪洋务派,又不得罪保守派,以期得到两派的共同支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