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江宁失陷 (第2/2页)
挖掘已经告罄,总攻即将开始。翌日清晨,忙碌了一夜的清兵还在沉睡,他们实在太疲倦了,可是,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惊醒了所有的人,仪凤门的城墙被炸塌两丈有余,其他城门的太平军同时发起猛攻,配合仪凤门的攻势,攻城云梯、绳索等攻城器械全用上了。 守门清军大惊失色,急忙内退。太平军突击队数百名,扬旗呐喊,敲锣打鼓,冲入城内,兵分两路,一路攻向东南,直取鼓楼;另一路经金川门、神策门,沿着柳巷,直奔鸡笼山,人头攒动,旗帜招展,刀枪林立。 鸡笼山攻破后,再次分兵两路,一路直奔太平门,与清军展开激战,另一路经成贤街,过太平桥,在黄家塘路口,无意中杀了仓皇而逃的两江总督陆建瀛。但是,江宁城内街道纵横,太平军人少又分散,更不熟悉地形,在巷战中吃了大亏,后援部队也接应不上。南京城内驻扎了不少旗人部队,战斗力甚强,战斗意志也坚决,迅速组织反攻,极力歼灭突入城中的太平军,很快就被逼着原路撤了出去。 城破督死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守城的清军顿时乱了马脚,胆寒心惊,坚守的信心锐减。中午时分,太平军将领林凤翔和赖汉英率众数千人,架云梯由聚宝门右侧破城而入,紧接着,水西门和旱西门的太平军亦乘虚而入,三门大开,军队大批进城,控制了西南半城。 南京城内的天地会部众不断在城内搞破坏,粘贴天德王光复金陵的布告,搞得城内人心惶惶,士兵杯弓蛇影,江宁城的守军意志不断被瓦解。江宁城全线告破,太平军从各城门纷纷而入,步骑如云,杀声震天,提督洪珠阿和总兵裕宽也因寡不敌众,被太平军斩杀于乱阵中。
南京城虽然被攻克,但满城尚在旗人的控制下,守将是祥厚,满洲镶红旗人,世袭骑都尉,官拜江宁将军,统领八旗兵驻防满城。江宁满城是原明朝皇宫旧城,城垣极其坚固,防御工事完备。因为太平军推行对旗人的无区别杀戮的政策,城中旗人只得与太平军死战到底,因此满城的战斗异常惨烈。 杨秀清亲自坐镇指挥,太平军主力全部围攻在满城周围,奋力拼杀,数万兵勇像潮水般冲向满城。城中旗人疯狂反扑,妇女、老人和孩子都上城作战,总因力量悬殊而城破人亡,祥厚拔剑自刎,副都统霍隆阿被杀。 满城一战,太平军付出惨重代价,阵亡千余人,伤者无数,洪秀全开始疯狂的报复,不分男女老幼,凡是抵抗的旗人全部斩杀。未成年幼童四千余人,悉数被阉割,存活者不到一成,年轻妇女近六千余人,被押入别院,供日后驱使奴役。 满城被攻破后,江宁城算是彻底失陷,太平军乘机扩大战果,全城捕杀旗人和清军。洪秀全发布诏令“擒获旗人者,赏银五两”,到城内平静的时候,两万多旗人几乎被斩杀殆尽,太平军也付出数万人的惨痛代价,积尸如山,血流成河,全面占领了江宁。 为了确保江宁城的安全,东王杨秀清派遣李开芳、林凤翔和罗大纲率部向镇江和扬州进发。太平军分路夹击,炮船千艘,蔽江而下,过仪征,至金山,罗大纲部很快就占领的镇江城,以重兵把守。 但是,进攻扬州城的李开芳和林凤翔一部受到阻击,还没有到城下,就被拦截到城外数里外,激战数日,只好退守到浦口扎营固守。太平军又派遣数万大军扎营在浦口、瓜州等江北各地,组成一道防线,捍卫江宁城的安全。 因为历史发生了改变,江宁战役少了石达开,攻坚战也有了偏移,尤其是罗大纲得到洪秀全的重用,充分发挥了水师的优势,为攻破江宁城立下汗马功劳。按说此地被李书星经营的数年,不应被轻易攻破,但是,圣旨下达的时候,大部分新军已经撤退到苏州和扬州一带,取而代之的是两江未整编的八旗兵和绿营。 众臣都不知道皇上打的什么主意,从结果上看,明显是要放弃江宁城,说得好听点,就是“请君入瓮”。因为四周的几处重要城池加派了重兵,隐隐约约形成了对江宁城的大包围,扬州、苏州和安庆形成一个大三角,成犄角之势。 江宁陷落,局势再次发生剧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