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论孝道 (第2/2页)
“学生妄言,世间百善孝为先,若是世人心中存了善意,何不是定国安邦之道,犯jianian作科者若是心中有孝道,孑然一身与牢狱之中,想着老母在家无所依靠,岂不是人间悲剧,如此,想着后果,自然会放下心中贼心。学子想着家族之恩,心存孝道,岂不是奋发图强。” “贪官污吏想着浩荡皇恩,心存孝道,岂不是两袖清风?”李若秋整理自己的思绪,想着说着,不觉渐入佳境。 “好,好,好一个心存孝道。” 百善孝为先,的确是有些门道,并不是李若秋信口开河,在华夏历史上,孝道的确是值得人称赞。 刘明不知不觉捏紧了拳头,作jianian犯科者,贪官污吏者,这孝道的确有些门道。 刘明只觉心中坦荡,他不过年过五旬,如此告老还乡有着不得已的苦衷,虽说表面光鲜,但在京城颇受党羽排挤,就连回乡也没有得一个京外官身,李若秋这一番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里。 刘明回过神来,将脑海中的郁气吐了出去,抬眼看着站立着的少年,只觉得此子定是有些前途。不过,他见惯了两面三刀的人物,曾经多少俊才沦落,想到这,目光又是一暗。 “孝道虽说算是至理,但这定国安邦之道可不能光凭着一颗孝心就能解决问题。” 李若秋目光怔了怔,知道对方说的是实话,他也真没有太多的表现欲望,只是想要获得这个营生,好为母亲分忧。 “这世间终究有善人和恶人之分。黑白之道,乃天之道,若天下都是孝子,这天都该变了。”说到这,刘明意识到自己的口误,不禁有些懊悔自己的失言,变天岂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得。
一番交谈下来,刘明对于李若秋的看法大为改变,先前因为一首诗便有些心喜,随后又是失望,现在,倒是又有了改观。 “李林,读书当是报效家国,切记不可妄生jianian佞之心,君臣之道,天地孝道,希望你能记得你今日之言。”刘明知道此子说不得以后也是个举人身份,那时候,也算是踏足官场,想到这,不禁告诫李若秋一番。 “老先生放心,君不负臣,臣当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刘明看着李若秋年轻的面容,倒是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不过他的条件要比寒门出身的李若秋强了百倍,有着家族的荫护,仕途还算顺利。 “日前听到一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可是你所做?”刘明轻轻拍了拍扶椅的两边,开口问道。 听到刘明的问话,李若秋心中纳闷,那日后山吟诗并没有发现什么人,却不知是谁透露了出去。 “让老先生见笑,学生胡乱说着,却没想到传到您的耳朵里。”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只不过,年轻人,有些冲劲总是好的。”刘明微笑着说了说。 李若秋盗窃诗词,此时心中倒是有些不自然,只是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能讪讪称是。 “老王,李林日后就在书房抄书,待遇嘛,就按每月十贯钱,一日两餐,府上也没有什么规矩,如此就可以。”刘明合上手掌,站起身来,对着一旁的老人吩咐道。 李若秋郑重的感谢过刘明,随后跟着黑衣老人走了出去。 “李林,你这孩子,就算是缺钱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耽搁学业呀,你可知道这年龄越大,机会就越渺茫。”黑衣老人摇了摇头,似是惋惜。 “老先生,感谢挂怀,只是学生不忍母亲终日受累,不然,我心难安啊。” “难得你有一片孝心,也罢,也罢。我姓王,你叫我老王就行。”老王摇了摇头,当事人执意如此,自己劝说也是无用。 “日后你就在这里抄书,书籍很多,估计能在你赶考之前抄完,切记注意灯火,千万不要失手烧了去,每个月二十贯钱,一日两餐。你可是还有一些疑问都一并问出来吧。”老王指着房屋说着,随后转过头来,询问起来。 “自是有些疑问,不知刘大人需要的字体有多大。细节方面还不是很清晰。”李若秋想了想,将疑问提了出来。 “这都是小问题,房里有模板,你按照那上面的来就行。” 李若秋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而老王也让他熟悉一下环境,独自走了出去。李若秋目视老王远去,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时代,找一份工作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