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抄书 (第1/2页)
昏暗的油灯将漏雨的屋子照亮,一圈圈光晕散开,灯下的妇人银丝异常的亮眼。 “母亲,孩儿去刘大人府上巡了一个差事,月钱很足,母亲不必如此cao劳。”李若秋将手中的书籍放下,望着一旁忙碌的李氏,不禁开口劝道。 “林儿,你说你去寻了差事?你身为童子,怎么能够作贱自己?娘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能够有朝一日考取功名,你这是做什么?”听到李若秋的话,李氏手中的针不禁脱手,扎到了指腹上,鲜血顿时染红了手指,她只若不知,神色凄迷的看着眼前的少年。 “娘……”李若秋望着李氏手指的鲜血,心中竟是一颤,顾不得再多说,将母亲的手指拿过来放在嘴边吸允起来。 油灯火苗将灯芯烧的焦黑,李氏的容颜虽然憔悴,毕竟不过是三十多岁的妇人,身体看起来佝偻,但却也并不是迟暮,瞧着儿子的动作,泪珠化作丝线顺着脸颊流淌了下来。 “儿,李家搬迁与此,无族林,也无强近之亲,自你父亲去世,家中每况愈下,但是母亲并不怪老天,也不觉得多艰苦,你可知道是为了什么?” 李若秋动作一滞,心中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知道自己去做差事会惹李氏恼怒伤心,却也没想到老母亲的反应会这么的大。 “儿啊,你是娘的全部寄托,娘知道你数年苦读艰辛,只有落了这功名才算是不如仕途,娘虽然读的书不算多,但却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李氏摸了摸眼泪,喘了口气说道。 李若秋看着李氏的容颜,不由的回想起以往的情景,一个寡妇,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其中艰辛又有谁知。况且李林之前读书花费也是不少。 大夏学风渐盛,虽然这是一件好事,但这斯文虚浮之风也随之而涨,别说是秀才功名,就算是一个童子都自视甚高,这虚荣心却是害人害己。 李林家庭平常的很,婆婆为艰难,但也时常出去游学一番,自然不是游历,而是学院所组织的一种斯文活动。这钱财自然是要花费。在读书这一方面,李氏从来不苛刻,宁愿自己多受些罪,也不愿儿子脸面不好看。 李若秋母子沉默不语,相对而坐,李氏用针挑了挑灯捻,油灯的火光更亮了一些。 “娘,说来奇怪,儿子前日自病中醒来,忽然想起梦中情景,一位端荣华贵的娘娘出现在脑海。” “一位娘娘?”听到李若秋的话,李氏不由的询问起来。 这个世界鬼神之说还是相当厉害,敬神拜佛之事颇为盛行,土地城隍自然不必多说,其中一些神庙更是许多。 “母亲,正是如此,锦衣娘娘说我有运气在身,前世乃大善人,今生注定有善缘想报,终究会结上善果。” “是了,一定是这样了。你的病能够全好了,必定是这娘娘的功劳。先前日子为娘日夜祭拜神明,以为是诚心感动神明,却没有想到我儿前世竟然有如此大的缘由。”李氏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虔诚的望着窗口。 “娘,您不必担心,孩儿注定是举子,先父没有完成的心愿,我必定完成。”李若秋看着母亲眼眶发红,不禁开口安慰道。 “好,好,孩子,不光如此,你也要对娘娘恭敬,若是有什么要求你就对娘说。可惜了,咱家穷困潦倒,倒是没有什么值得孝敬娘娘的。”李氏叹息一声,有些尴尬的开口。 “娘,不必担心,这钱财只是一时,况且孩儿已经在刘大人身边做了童子,每月月前十贯,每日还有两餐的待遇。” “刘大人?听说这刘大人是京城的大官,可了不得,你在他府上当差切记不要触怒了官人。”李氏这时算是同意了李若秋的意见,虽然李若秋编撰的娘娘虚假,但考个举人绝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的气运绵薄,比之王鹏少了数倍,若是能够积累些名声,或者是得到名士官人的推荐也可缓慢的增加些气运,但这又岂是易事? 吹了灯,窗外的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风起,这时竟然起风了。李若秋缓慢的睁开双目,月华照的窗户纸发亮。 “不知道本体怎么样了。”李若秋知道本体绝对没死,他们之间的联系很特殊,二者之间,任何一人死亡,都会影响到另一方。 刘家的庭院虽然不大,这当然是与世家豪门相比较,在李若秋的眼里,这庭院已经算是大的没边,这书库足足有三层高,书籍自然有府上的下人打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