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行尸进化_第七十八章 郡试(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郡试(上) (第1/2页)

    十日时光眨眼而过,李若秋一身青衫,端坐在客栈的房间内,前日便到了郡城,这郡试终究还是来了。

    “嗡嗡……”耳边一阵悸动,李若秋的脸上露出一个惊喜微笑,看来刘明果然没有食言,自己头顶的气运重新聚拢,比之前要大了数倍,当然这些都是无根浮萍,若是自己表现稍有差池,那这气运顿时变会消散于空。

    考生自然有穷富之分,一些富家子弟自然是乘着马车而来,甚至有人还带着仆从,而穷的,就是一身布衫,连青衣都没得穿。李若秋得了三十贯钱,自然换了一身行头,若是自己此次中榜,钱财自然不在话下。

    客栈内不光是有住店的房间,还有一些院落,单间出租,李若秋便是租了一个单间,其实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一个单间备考,极少数的富贵家会租一个院落。

    由于郡试的日子,郡城的大小店铺生意自然火爆,食物的销售更是比之年关也不遑多让。这让附近的经营者笑的合不拢嘴,巴不得天天如此,不过这终究是妄想,三年之中只有这么一个月如此。

    李氏早早便出去,儿子考取功名,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久矣,李若秋独自赶考,李氏自然不会同意,如此便陪在李若秋的左右。

    李若秋也不多想,也没有出去看一看的打算,每日揣摩经义,不断的做着一篇篇笔试。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母亲新做出一双赞新的千层底布鞋来。缝合的每一针每一线耗费了心血,也不知这沉甸甸的鞋子里,承载了多少心思与期望。

    八月八日清早,李氏早早的起来,这正是郡试的日子,李若秋第一次考取功名,这次若是不中,就得三年之后了,若是几次不中,这蹉跎的岁月又不知到了何年。想到此,李氏的内心不禁悬吊起来,到底是失望还是期待,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像李若秋这样的母子二人更是深有体会,他父亲是秀才功名,虽说不大,但这却极不容易。

    李若秋知道母亲忐忑的心,他自己也有一些紧张,如果自己避开朝廷的忌讳,这中榜一事算是十拿九稳,此次定要一举鱼跃龙门。

    有了这样的心,李若秋自信一笑,安慰母亲一些话,将衣物穿好喝了一些粥,低声说了声:“娘,我去了。”

    “唔……”李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只是应了一声,李若秋走了去,回头一看,却见母亲单薄的身影靠在门上,远远的望着。

    看到这一幕,李若秋的眼眶一热,深吸了一口气,加快脚步,直到到了街上,才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郡下各县的考生大部分聚集在一起,这学政院就是考试所在,街上已经被戒严,没有了平日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一时间寂静的街道显得有些过分的安静。

    少部分考生年纪都如李若秋这般大,朝廷规定,这考取秀才不得超过三十岁,最大的考生也有,这里大部分的考生已经年过二十,都是经历过郡试的童子。

    学政院的两旁站立着一些披坚执锐的兵士,都是从郡城守备军借调过来的,自然是为了维持考场的秩序,这些兵士手持长刀,走路时发出铿锵的声音。

    这时,人群中发出阵阵低语,算是临考前释放紧张情绪的办法,却听到里面的大人发出一声厉喝:“所有考生按顺序排列,不得喧哗,不得争吵,违者自动取消考试资格。”

    这一道厉声令所有人肃然,丝毫不敢作乱,按照规矩向着学政院进发。

    李若秋随着众人上前,一一验过文单,这些凭证是当地所发,检查完便放入考场,若有人敢弄虚作假,无礼闯入,那就是死罪,可当场格杀勿论,这是夏太祖立下的规矩。

    所有考生到了考场里面,只听到一个官吏喊道:“所有考生都到木桶里清洗,不得有误!”

    说到这,这木桶清洗也大有来历,每一届的考试都定春秋两季,其中一层原因就是“圣人

    笔春秋”的说法,算是一种对于圣贤的尊敬。

    这春秋两季温度适宜,桶里的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加热,可以解除疲乏,还有避免一些传染病,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防止作弊,考生脱下衣物,自然有监考官员一一检查,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科举,考生没有功名,那就是没有人权。

    百年前发生“科举瘟疫”之后,令朝廷更是重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