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郡试(上) (第2/2页)
这木桶清洗。每一个郡治下都有五六个县,甚至多达十个县。每一个县城有童子至少上百,如此一来,一郡考生少则上千,多着数千人。这聚集在一起发生了瘟疫,损失简直难以想象。 “科举瘟疫”在大夏的历史上发生过一次,就成的考生被感染,正值气候适宜,这病毒传播的速度令人发指。 “沐浴静心应试”上千人的考场一时间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动,考生们不敢辩驳,只得按照规矩的脱了衣物,新生表情略微尴尬,但是老生却很淡然,这时,几声呵斥声响起,夹带作弊的三两人被拿下,立即驱出考场,此次考试的机会算是取消,如若再犯,永远取消科举的资格。 放心找到一个桶,将身上的长衫脱了去,进入桶内,只觉的鼻中传来一股浓重的药味,原来水中有各种草药,艾草,芦根,金银花等,正是用来消毒之用。 放心将身子洗了干净,这时,自己的衣服也被检查过,洗了出来,从官吏手里领了一个牌子,按照牌子上面的数字,就来到一个房间内,这房间都是木房,不大却很精致。 房间内有桌子,椅子,床榻各一张,还放了一个篮子,正是考生存放食物的地方,这篮子内的食物每日换一次,里面有茶水,米饭,煎饼,甚至还有半只熟鸡。这些就是考生的一日所用。 大夏朝廷考取功名虽然异常严格,但是对于考生的待遇着实不错,朝廷法度就是这么规定,无论贵贱都是一样。 李若秋轻轻虚了一口气,转头一看,桌子上有数支笔砚,粗细自然不一,捏在手里材质虽然不能说上佳,但也比自己平日所用好出许多。笔砚方便还有白色的纸张整齐的放成一叠,质量绝对是上等,是官方统一发放。
考生只要一进入房间,就绝不允许外出,如果有卫生需求,自然会有马桶给你,考试三天,无论你答题有多快,坚决不能离开房间半步。就算是睡觉,也得把这三天睡够。 半个时辰之后,所有的考生都洗漱完毕,进入了考场。这时,主考官一声令下,学政府大门关闭,这就是考场的封门,别看这小小的一声令下,只要这大门闭上了,王侯将相都禁止入内,除非有圣旨钦差。 明安郡有考生一千五,如此一来便是有一千五百个房间,一共分为十五个区域,每一区域都有上百房间,每个区域自然有甲士巡逻,这些甲士日夜监督守卫。 每一个区域的考官有三人,一正两副,十五个区域的考官加起来那就是四十五人了,他们可以随意的在房间内走动巡视,这时,所有的考生都没有除了差错,考官们也纷纷松了一口气,别以为这是个好差事,若是出了半分差错,那项上的乌纱帽就不保。 此刻,这考官三人前后进入李若秋的房间内,李若秋对着三人拱了拱手,不敢多说话,考前巡视是这些考官的职责所在。 这时,那位率先进门的主考官走到李若秋的身前,拿起身份牌一看,赫然是李若秋三字,眼见名字是李若秋,这位中年男人眸子中微不可查的闪过一丝异样,没有说话,又检查了一番笔墨,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三人默不作声的走了出去。 又过了一阵,考卷总算是发了下来,这考卷异常的厚重,足足有十数张,李若秋拿来一看无非就是帖经和磨义,相当于现代试卷的填空和默写,考官从经文上选择一段经义,摘一行印在上面,根据这一行的内容,要求考生写出下文。 一般考生熟读经书,这么些年钻研苦读,真可谓头悬梁最刺骨,一些著名的经义默写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圣贤书何其多,这不光是要考究考生的记忆力,还要考察考生的知识面。 一张试卷很大,十数张试卷下来,不出差错的考生几乎没有,这毛笔可不同于铅笔,写错了最多画个圈重新写在一侧,这样的试卷自然在判卷考官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这种考试不仅仅关系到自己一人命运,更是关乎整个家庭,家族,所有考生都屏气凝神仔细的下笔。李若秋经过无论轮盘的加持,对于这些经义可谓轻车熟路,没有丝毫的生涩,字字圆润端正,当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写完了第一页,李若秋理了理毛笔,又磨了一次墨,心中没有丝毫杂念,提笔就写了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