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之战(上) (第2/2页)
却方便了日军! 日本在陆地战场上咄咄逼人,蓄势待发。清朝却因五色旗的出现,手忙脚乱,无心备战,拼凑的防线,随着李鸿章请辞,更是凌乱低落。 作为清军鸭绿江防线的总指挥,广东提督唐仁廉还在路上,未曾赶到。作为防守主力的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着靖边军马步十三营,还在飞驰途中。于是,此刻从义州全线撤回九连城的清军,各部不相统属,纷纷乱乱的自找营地,犹如乌合之众。 清军自平壤溃败后,土气大为低落。虽尚存一万数千人,但疮痍未复,整顿非易,各军惊恐未消,余悸犹存,避敌唯恐不及,已无抵御的勇气。聂世成为此曾特地发电于军机处,言明告之:“军心已涣,若不持之以猛峻,断难冀其协力同仇。” 可光绪的回电,却令人哭笑不得:“现惟坚守九连城一带险要,掘地立营,凭山置炮。敌倘未攻,我惟坚伏不动,枪炮不及不发,切勿轻出交锋;能忍一二次,军心自定。备足军费,再图进取。” 牛头不对马嘴!聂世成要行严酷军法,惩处懈怠,以壮军心。光绪避而不答,却要求军队面对攻击,要行忍让,以定军心,一国皇帝,荒唐至极! 这样崩坏的局面,就连远在营口,等着刘坤一来督战的盛京将军裕禄都看不下去了,发电给光绪,建议道:“九连城各部或值新挫之余,众心未定;或系新招之众,战阵初经,须得严整厉饬,以备边事。叶志超免职,唐提督,依克唐阿均未赶及,可暂由功亭帮办统带。”
光绪对此,回电道:“聂功亭平壤新败,安能服众?且将来提督、帮办、将军同驻于此,兵勇参杂,号令不齐,无益整训,恐又蹈平壤之辙。” 翁同龢处处想着削弱淮系,怎么可能让聂世成整军。在他看来,淮军越烂越好。 淮系各军此时见势不妙,纷纷移营,靠往九连城至安东一线,就等着五色旗军登陆,好照拂一二,保全实力。 “重病卧床”的李鸿章对此心急如焚,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赵承业身上,将鸭绿江的详情一一告知,并催促道:“探知倭军已北上,九连城危如累卵,各军单薄,猬集于右翼,安东险要,务必严防!” 赵承业见过电报,只觉煌煌大清无奇不有,有政府军等着反政府武装解救得吗?不过涉及国战,他也不敢大意,第一师在海上,距离安东尚有距离,舰队已经倾巢而出,海天三舰护卫运输舰,战巡与重巡编队径直前往朝鲜海鲜,封锁海路。 鉴于日本征清第一军约有三万人,第一师单独对抗,压力颇大。参谋部给出的建议是,抽调三师驻防在金州的第六旅,作为预备队,由陆路向鸭绿江挺进。而北上的第五旅则在攻下复州后,就地转入防御,待遏制日本攻势之后,再行攻击盖州,营口的计划。 这个计划,将整个金旅的防御重担全部压在第二师身上,海军又全部抽调。让没有军学常识的赵承业有些担心,生怕家宅不宁。不过想到制海权cao之在手,无论清国还是日本,此刻除了由陆路往攻,几乎不可能直面旅顺大连。在想到清军的战斗力,便大着胆子准了这个计划。 喧喧嚷嚷的鸭绿江扯动了清朝、日本及赵承业的眼球。各国列强虽然关注,但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因为,代表世界一家亲的各国人道主义救援团纷纷组建完毕,登船前往旅顺。 列强们终于忍耐不住好奇,开始接触赵承业这个二十世纪末最神秘的人物。 赵大元首既要面对与日本、清朝的战争,又要周旋于列强,后世的宅男,落魄业务员能挥斥方遒,合纵连横么? PS:首先感谢“justim”同学的打赏。 这一章卡得厉害,很不满意,为了不断更,还是硬着头皮放了上来,以后在改吧。另外,明天开始,努力做到八点上下更新,不这么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