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留下 (第1/2页)
朝廷派太监前来,虽然只是宣读圣旨,并没有其他军令,但是大家心中都明白,那包含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大军尽快出征,早些破击张角。 “看来,很快又要再打战了。”朱魁心中想着。 果然,第二日,朱儁和皇甫嵩就召众将行正式军事会议。 这次戏志才与朱魁一起到场,他们来的稍早,很快孙坚与曹cao等其余诸将校尉一一主次分位坐定。 堂上,皇甫嵩立身说道:“诸位,日前本将得报,那阉宦左丰受皇命前往卢公处监军,不想此阉货乘机向卢公索贿,卢公廉直不允,这厮便向陛下谗言卢公怯惧张角,避而不战,罔顾圣恩。陛下大怒之下罢了卢公兵权,押往京师,现由河东太守西凉董卓接替卢公职务。” “啊,卢中郎竟受此冤屈。。。” “阉货乱国啊。。。” “陛下为何如此糊涂啊。。。” 战前易将,是为大忌,诸将听闻后有谩骂,有担忧,有为卢植喊冤。朱魁心中亦感慨着:“卢植性情干烈,方致使此祸,但历史上,此人并未因此事而丧命,只是不知后来他是如何脱罪的。”侧头轻声问向戏志才:“先生以为北方生此变故,可有什影响?” “志才听说那董卓在西凉平羌时,立过功,是个知兵事之人,想来北方局势不说得胜,却也不会糜烂下去。”戏志才想了想说道。 见连戏志才都如此说,想来那皇甫嵩、朱儁二人也想到这点,所以众将们才能不慌不急的议论此事。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正史上卢植这一路本来是可以稳稳妥妥的击败张三兄弟,后来换了统帅,那董卓却改卢植徐徐图之的战略方针,为强攻硬打的战略,结果,整路北方大军反被张角三兄弟击溃,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之事。 不过朱魁心中好笑,这董卓外战内行,内战外行,杀那些异族连连得胜,在北地甚有微名,所以灵帝才会用他换走卢植,不想之后,一旦汉人跟汉人打,就一败涂地,不说兵败张角,后来天下反董,董卓的凉州军从虎牢、雒阳一败再败,只退回长安背靠西凉,十分贴切的践行了“可止外患不可制内忧”这样的话。 但那句“外战内行,内战外行”来说起来,董卓还算是名将,至少朱魁觉打异族厉害,肯定是名将,至少比那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名将来的强悍多了。 “肃静。”朱儁扬手示意一番,随后他说道:“我皇甫中郎商议过后,决定愿本大军休整一月,慢慢将中原以南黄巾清楚干净后,再北上,但如今军情有变,却不能再整军那么长的时间,我二人准备三日后大军就再次开拔,先平定兖州东郡黄巾,预计入冬前杀入冀州,汇合董卓的北军五校,三面包围广宗。” “不过!”朱儁说着说着,突然话语一顿,再一次的环视帐中诸将,字字开口道:“大军一走,只是这南阳宛城尚有张曼成等近十万余贼占领,此乃光武中兴旧地,必须留下一将领征讨他们,不然让他们闹腾起来惊扰天子,罪过不小。” “何人愿留下,出击南阳黄巾?” 在座诸人一听完朱儁之言,再一次窃窃私议,留下征讨张曼成,所得功劳如何能与北讨张角来的大,而且大军不可能分配更多兵力,不过两部兵马左右,顶天了一万正规兵。历史上朱儁并未北征张角,平定颍川三郡后,朱儁一直留在汝南、南阳一带直到张曼成等蚁贼完全肃清。 朱儁更是因为兵少的缘故,险险得胜,不如皇甫嵩北伐一路节节凯歌,推古拉朽。要不是皇甫嵩推功,或许乡侯都封不上。 “末将朱魁愿留下征讨张曼成。” 众将皆在迟疑之中,朱魁当仁不让的请命道,这本是他早先决定好的,丝毫不见迟疑,就算朱儁不提,他也会提起。 “怀明为何不愿与我一同征讨张角?” 朱儁心中其实是想提携与他,平定张角与平定张曼成功劳一个天一个地,如同历史上皇甫嵩的名声也是因此远高于朱儁。他与皇甫嵩心中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