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留下 (第2/2页)
选其实是曹cao。 曹cao驰援无功后,就头一日,朱儁二人对他倒是热情一番,随后就凉在了一旁,也不怪他们,谁叫曹cao是宦官之后,并不很受待见。 “哦,朱将军想留下,那不知那降卒粮草之事怎么样了?今日便是你我约定之期。”皇甫嵩眼睛一亮,想起道,今日是他与朱魁约定的日子,降卒一事,本是在军议最后讨论,他没想到,战前分兵分战,朱魁是自请留下,皇甫嵩印象中朱魁应该是很有上进心的少年,围攻张角这太平贼首的大功,是无论如何的都会错过的。 这般让皇甫嵩提前想起,那降卒之事,他很想知道此刻朱魁心中在想些什么? 拱了拱手,朱魁胸有成竹的从衣袖中取出一竹简,着人送了过去,先是看着上首皇甫嵩和朱儁阅读一遍后,见所有人目光注视着自己,此刻他才慢慢开口讲到:“魁已经书写好降卒处理条陈,江东王氏商行捐出粮草十万石,乃从长社方氏米商购得。加上早先下官自己拥有的粮草和这几日野外猎得的食物足够六万降卒三月之用。” “其**有老弱伤残者一万三千众,悉数遣往江南,有江南各大商行联手赈粮,那里未受蚁贼肆虐,万许流民不足为患。” “中郎大人,末将愿立下军令状,与我这批降卒,三月之内,朱魁必斩张曼成于宛城,否则提头谢罪!”朱魁高声保证着。 “你真有信心灭张贼,平定南阳?”皇甫嵩语气锐利,步步紧逼。
“不下宛城,可斩我头。” “好,果然少年英雄,本中郎就成全与你,准你带那降卒们戴罪立功,并且多与你半月粮草。” 接着笔墨伺候,二人一同签订军令状。 朱儁一直看着皇甫嵩与朱魁争先相对,并不中断他们两人立下军令状,两天前,他二人就有过商讨,朱儁心里想着:“义真与我说,怀明太过盛气凌人,太过自我中心,需要打磨打磨,但他是真有才干之人,有他在南阳,最低也不会让南阳局势扩散,将来若入得朝局,方不受小人所害。” 见朱魁刚任威虏将军,就勇而请命,一旁的孙坚坐不住了,两人同时封将,他岂可在随军作战,哪里能显露他的将才。 心中一狠,也起身请命道:“启禀两位将军,末将孙坚愿领本部万人征兖州,而平东郡。两军中郎大人可直接从过官渡往黎阳,直插广宗,这样则年关前,定可一举平定太平道。” “猛虎出笼,立功心切。”这是朱儁和皇甫嵩心中的感觉,但是孙坚说的也有道理,过官渡直插广宗,自然要省上个半月时间,若孙坚真有本事平定兖州黄巾,这到不为一个上策。 毕竟若张角死,各地的黄巾还真就是如同草芥,不足为虑了。 不过这是一分兵之策,历古以来,分兵作战,都是带有一定的风险。 “文台,你可有把握?”朱儁问道。 “末将也愿意立军令状,如若战败,取我头颅。” 朱儁皇甫嵩两人交头接耳,轻声说着:“义真,你看?” “便允那孙文台,兖州黄巾,四散开来,虽有四五万众,却各自为战,没有张曼成那般可总领的贼首,一万人马,只要不犯大错,平定易尔,既然公伟对他有信心,就如此办吧。”皇甫嵩点头致意回道。 朱儁脸色带着谢意,亲切与皇甫嵩私语:“义真大义也,儁多谢了!早定张贼,班师回京,从卢公这事来看,十常侍才是我党人大敌,这些枝末功劳还是让给这些年轻后辈好了。” 两人相视着,交情步步攀升,多日来的合作,开始有惜惜相知的感觉。 “众将听令!”二人同时出令喊道。 “破虏将军孙坚、威虏将军朱魁,着令你二人留下,平定黄河以南黄巾余孽,务必小心,谨慎,中原以南就交托你二人了。” “是,末将遵命!”二人相视了一眼,攀比的眼神擦出了火花,同时应声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