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雄狮之辽朝拾遗_第二十二章 山寺中 忆师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山寺中 忆师言 (第1/2页)

    正当耶律尧骨筹划着率大军长驱直入南下雁门关的时候,一支马队却返其道而行之,一路向北,朝契丹属国东丹疾驰。进入东丹国境后,他们又乔装改扮直趋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在当地被视作“神山”,相传上古圣君舜在位时,将中土分为十二个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而医巫闾山就被封为了北方幽州的镇山。

    此山山形奇特,回环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奇峰怪石、苍松翠柏、石棚飞瀑兼而有之。远可眺峰峦翠色,近可睹千丈危岩,古往今来文人sao客无不趋之若鹜,于是碑碣、摩崖、题刻随处可见,驻足观之即会不由地引人一发思古之幽情。

    医巫闾山的主峰是望海山,山顶建有契丹辽太祖长子、人皇王耶律倍的书斋——望海堂。据说耶律倍如此命名的原因是,天气晴朗的时候,透过书斋内的窗户即可望到远处水天一线的渤海。

    望海山下的东侧是一个山谷,被称为“道隐谷”,当地居民一般都俗称为“大石棚”。石棚的下面便是莲花状的“圣水盆”,承接着棚顶落下的泉水,叮咚有声。

    在望海山的南面有一座清安寺,契丹皇室推崇佛教,耶律倍时任东丹国主时对其多有捐赠,因此寺庙建得极为宏大,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殿屋顶覆以绿琉璃瓦,殿梁枋饰以彩绘,殿内壁绘以星宿像,显得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

    “累死我了,累死我了……”龙胤随手将斧子甩到一旁,用衣袖胡乱地在脸上抹两下算是擦汗,口中一直念念不绝,“不劈了不劈了,从那个倒霉xue地出来后就没干过这么粗的活、受过这么苦的累。”

    时值深秋黄昏,又在山中,而且还是穿着一件湖蓝色的轻袍,可龙胤仍是觉得热,于是又托起衣衫的下摆朝着面颊扇动起来。

    不似耶律倍的儒雅俊美,也不像鸢戈的英挺锐利,更不是独孤奉孝的桀骜不羁,龙胤的五官如果静止地看去并不十分出众,只是他很喜欢笑,笑的时候会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而在那个时候往往会带给旁人一瞬间的惊艳。

    大概是觉得脖颈间的热度挥散不去,龙胤顺手从袖中抽出一根桃红色的丝带,竟不顾男女之别,将其用于束缚散乱的长发。

    尽管和独孤奉孝一样不重仪表,但这两人的性格却完全迥异。独孤性傲,不屑与人为伍,没有多少朋友,龙胤却散漫落拓、任侠尚义,这样的性子却带给了他极好的人缘,上至贵族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五门七派、三教九流都愿意和他做朋友。人皇王一直以来都委派他负责一些情报工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便在于此。

    “吭…吭…吭”山寺的古钟悠远地响起,到了放饭的时候。

    他从树桩上站起来,扭头望着远处东边的禅房,片刻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看来殿下又不会出来用晚饭了。

    自住进清安寺那日算起,耶律倍已有二十多天没有走出那间禅房了,只在每日的清晨由小沙弥送进去一些饮水和素食,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但有时龙胤夜里睡不着,闲逛着来到后院时,总是看到那间房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想到清水和素食的时候,龙胤的头大了起来,吃饭的热情突然掉到了冰窖里,但一想到晚饭后那个慈眉善目的老主持还要讲晚课,头就更大了些。

    龙胤讨厌这些东西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他在鬼武xue地修行刚满一个月的时候。

    那个夜晚是“人者”第一次给他们上课。

    空旷的地xue里点满了火把,但依然不够明亮,一群*席地而坐,他们都是失去了父母的孤儿,而坐在他们面前一副老农形象的就是“人者”。

    “人者”一开始便问了一个问题。他说中土武林中门派帮会众多,各门派帮会中也不乏冠绝一时的能人俊杰之士,但为何千百年来却一直都是少林、武当执其之牛耳,而当下鬼武xue地、灵应宫、侍月教三者又脱颖而出,显有超迈之势。

    底下有人回答说这是因为这两派开派已久,源远流长,武功绝艺不断地被完善;也有人说是因为这两派招收的弟子门人众多,因而资质优异者亦多;还有人说是因为这两派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和张三丰武功卓绝,冠绝古今,远超同类,于是后人沾光。

    “人者”不断摇头,一一否决,最终不再有人说话,整个地xue都安静下来。

    这时“人者”张开了双目,神情肃穆地说道:

    “古时贤者有云:‘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攀登一座高山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