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雄狮之辽朝拾遗_第三十二章 必死志 战机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必死志 战机失 (第2/2页)

不像是什么骑兵,倒像是不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妖魔!

    铁瑶骑兵头盔上白尾鹞鹰的羽毛在疾风中倾倒着杆体,骑兵和战马身上那些银白的钢铠刀刃般刺反着日光。他们成队成队地轰鸣着踏过汾河,河水在沉重地撞击下如浪般在他们身侧溅起,变作巨大的、水晶般剔透的花朵。

    猎人和猎物的角色在此刻完成了根本性的逆转。

    黑潮的箭头如同一只巨大的章鱼分开了触角,同时在左和右两个方向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张敬达领军在左,杨光远引军在右,高速向后撤去。

    “不要管右边,只追张敬达!”

    当铁鹞军经过他们皇帝身边的时候,耶律尧骨低喝一声。他突然感到有些遗憾,自从他成为契丹国的皇帝后,几乎就被剥夺了那种冲锋陷阵、劈砍杀人的乐趣。

    刚刚还做着升官发财梦的马裔孙此刻张皇不已,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使得他昏头转向。所谓的“战争”在他的意识里仅仅停留在年幼时坐在茶馆里听完说书后产生的样子——什么西楚霸王一声怒吼,数千敌军屁滚尿流、夺路而逃;什么诸葛孔明羽扇纶巾,饮酒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幻想,觉得打仗不过是戏剧里的角儿出来摆个造型,之后便能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凯旋而归,享受众人的震天欢呼,他才苦苦哀求李从珂,让他来当这个监军。李从珂看他多年跟随自己,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于是便如了他的愿。

    张敬达一句“马监军请跟着我”让他定了定心神,他马上听从了这句话——大将军身边总是最安全的,因为最精锐的武士总是环绕在他周围。

    只是相信他很快就不会这么想了。

    冲在铁鹞军最前端的耶律的鲁忽然传令放箭,一支支长箭顿时破空而出,一个、两个、三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黑甲士兵的头颅、肩胛、后背立时被洞穿,但却没有人回身阻挡或是还击,因为他们统帅的命令是不许接战,尽快回营。

    马裔孙却不停地回头张望,眼看这周围的骑兵纷纷中箭落马,求生的本能使得他彻底崩溃。他一面高呼着“不要杀我,我要投降”,一面奋力地想要摆脱这股黑潮。他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廉耻的小人,生性好赌,败光了家业,父母被他活活气死,妻子被他当做金银抵给了债主。他两手空空又不事产业,最终只得阉割了自己,想要入宫当宦官。但李嗣源在位时对于内侍的征召数量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所以他一度在街上流浪乞讨,不过好在他善于钻营,机缘巧合下进入了潞王府,然后他像狗一样地服侍李从珂,终于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他不想就这样死去。

    但利箭却没有再给他机会,在他再次回头高呼时,一支长箭无情地从他的嘴里钻入,从他的后脑探出。他坠下马来,被后面的大队马匹践踏,最终成为了一滩rou泥。

    “还是差了一点点。”契丹皇帝在看到那阵箭雨的时候摇首叹息,显得有些懊恼。

    因为这是耶律的鲁知道铁鹞军无法追上张敬达后才采取的进攻方法。

    因为现在耶律的鲁进行的追击战并不是耶律尧骨原来的计划。

    伊犁-哈萨克纯血马的确拥有极为强劲的爆发力,但是它们身上的马甲和骑士身上的钢铠制约了这一点的发挥。

    事实上,铁鹞军作为一支重甲骑兵最适合的作战方式是和敌方骑兵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冲突战。那个时候他们身上的甲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敌军骑兵无论是在远程的箭射攻击还是近战的劈砍攻击中都基本无法伤害到他们。而与之相反的是,铁鹞军却可以在这两者中都占尽优势。

    正是这个原因,耶律尧骨才布置让北院大王耶律洼和南院大王耶律吼分别进攻唐军的尾部和中段,而让铁鹞军埋伏在唐军精锐骑兵正前方的芦苇荡里。按照他的设想,当张敬达引军来到此处之后,根本没有撤退的机会,只能被迫与铁鹞军进行正面的决战。契丹皇帝甚至在开战前特意多次嘱咐耶律的鲁对于时机的把握,可现在看来年轻的将军还是有些失之急躁了。

    但是如果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耶律的鲁那也是不合适的,实际上真正拯救了“鸦军”精锐骑兵的还是张敬达本人的沉毅果断、以及这支军队对于他们首领命令的绝对遵从。张敬达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犹豫便下达了撤退的指令,他甚至是在绝命的危险刚刚才露出一点端倪的时候便做出了最为准确的判断,而“鸦军”骑兵在受到铁鹞军的残酷冲击以及之后的箭雨攻击后依然没有产生溃散,仍旧不顾一切地跟随着他们的将军。

    “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啊。”耶律尧骨苦笑。

    笑容忽然僵在脸上,因为契丹皇帝意识到在这个笑容的背后竟隐藏着几分轻松,他不得不承认,事实上,他并不想这么快地解决掉张敬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