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观戏文 教公子 (第1/3页)
北风怒号,杀声渐弭,日暮时分,天显五年冬季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 气温急剧下降,汾曲平原东侧的松柏林几乎是在一瞬间内便被大雪给覆盖了。生长于汾水北岸支流破碎处的芦苇荡则集体匍匐在地,形成了一个个凹凸不平的雪丘。 宽广千里的平原上,大雪正埋葬着无人收拾的、堆叠如山的鸦军尸体。白雪落在黑色的铠甲上后又迅速地被殷红色的血浸染,最终竟混合出一种奇诡的色彩。 得胜的契丹人似乎也被这场大雪搅掉了庆祝的兴致,只是平静地清理着战场或是结队骑马向己方的营寨出发。 太原郡内晋阳城西边的汾河弯曲部一战,唐军共计战死士兵一万三千二百余人,伤三千余人,被俘两千人,战马损失三千匹,甲胄兵器无算。反观与之对阵的契丹,仅阵亡三千五百余人,伤一千人。 这一战的意义被后世的许多帝王、将帅、谋士定义为“深远”,当然,他们这样认为的原因并不在于双方的伤亡人数上,而是—— 因为它标志着那个时代已经安静了十年的南北两方终于再次交战,它是之后数十年战火的预演; 因为它是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很多事情的起点,上一代的英雄将从此处开始谢幕,未来的主宰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这里登场。 星轨如圆,大江东去,周而复始的历史的命运在这里缓缓开启。 在契丹士兵清理战场的同时,三匹从不同方位而来的骏马向身在汾水北岸的一人汇拢。 耶律尧骨高傲地昂着头颅,回首看着并没有参战的耶律陪阿带着一千属珊军沉默地向营寨走去,心情很好。 “大皇帝,你真是我们草原上的战神,”北院大王耶律洼只是远远看到耶律尧骨的时候便兴奋地大喊,“这一战我们起码消灭了一万五左右的唐军。” “别高兴得太早。”契丹皇帝抑制着自己的兴奋,在他来到近处后告诫道。 “大皇帝,我们俘获了两千唐军,全部杀掉么?”南院大王耶律吼与耶律洼并驾而来,随意问了一句。 耶律洼和耶律吼皆是契丹贵族,年纪相仿,虽不是亲兄弟但感情极好,只不过也爱相互较劲。刚刚两人一聚到一起,就为是谁杀敌更多而争得不可开交。 “同伴的死亡会使软弱的人恐惧,但却会让勇敢的人更加坚强。唐军虽败,但主力犹存,此时杀俘恐怕会激起鸦军的战意。”耶律尧骨沉思了一下,否定了这个提议。 这让耶律洼和耶律吼大为惊讶。为了使敌军意志崩溃,按照契丹传统,一般都会将俘虏杀死,所以刚刚耶律洼完全只是象征性地请示一下。 耶律尧骨方才所说的固然是一种道理,但其实这个回答的背后还有一幕隐情。两年前,这位契丹皇帝曾答应过他的皇兄耶律倍,南下之后,尽量控制不必要的杀戮。 看着两位大将错愕的表情,为了不使他们觉得自己软弱,耶律尧骨又笑了笑,补充道:“石敬瑭那里会有充足的粮食,把那些俘虏关起来也不会出什么大乱。” “大皇帝,我…”姗姗来迟的耶律的鲁一副十分懊丧的样子,他一路低着头不敢看耶律尧骨的眼睛。 “的鲁,把头抬起来,契丹国的第一勇士怎么能像一只蔫了的公鸡一样没有精神。”耶律尧骨盯着像弄丢了羊群害怕被大人责罚的孩子一样的青年将军,继续道,“汉人有一句话叫做‘知耻而近乎勇’,朕今天把它送给你。” “知耻,而,近乎勇,知耻而,近乎勇…”耶律的鲁皱着眉头,极不纯熟地、破碎地念着,直到把这六个字来回念叨了几遍后才终于抬起头与他的大皇帝对视。 “的鲁,你想想草原上的狮子吧。它们在捕猎时首先都是悄悄地接近猎物,直到有把握一击必杀的时候才会高高跃起,向那些可怜的家伙露出自己的爪牙和利齿。”耶律尧骨的目光看起来深邃而不可测定,“一个优秀的将军不光只是会冲锋陷阵,他还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冷静的判断。今天张敬达给你好好上了一课,他虽然没有给你的军队带来杀伤,但这次的胜利却属于他,而不是你。” 耶律尧骨指点着心腹爱将,耶律吼立马站在他的右侧,忽然扬手一指,对耶律尧骨道:“大皇帝,有信使。” “嗯,确实应该来了。”耶律尧骨并没有扭头,他只是环顾众人笑道,“看来今晚可以不用吃干牛rou了。” 众人会意,于是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信使是从晋阳城里来的。 从上午开始,晋阳城的城楼上便一直人来人往、忙忙碌碌。但这些人并不是军士,而是侍女和家丁。他们在城楼上摆放了茶桌茶椅、点心甜品,甚至还有一些从冷窖中取出的鲜果。正午的时候,在一个黑甲红氅将军的带领下,一众二十余人登上了城楼。 为首的黑甲将军当仁不让地坐在了茶座最靠前的位置,从人们则或坐或站,半月状地围拢在他周围。这些从人中,有的头戴进贤冠、身披或紫或绯的长袍,一副文臣打扮;有的则也是一身黑色的甲胄,只是具体制式不同,或是山文甲或是细鳞甲。 而此刻被拥在中心的那人身上则是一身明光甲,从红氅中露出两肩装饰的兽头乃是麒麟——这是唐朝一品武官的标示。只是这铠甲似乎有些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